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6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急忙回头,发现朱棣正笑呵呵走来,“你们怎么都跑这块来了?”

    李景隆慌忙抢先,不愧是武夫,动作就是够快。

    “启奏陛下,臣正在物色出海人选,太学生们愿意为陛下分忧解难,臣正要上奏陛下,请求嘉奖。”

    朱棣眉开眼笑,“果然如此?不愧是大明的青年才俊,朕十分欣慰。礼部,你们要给诸生准备践行酒宴,务必隆重热闹,至于开销,从朕的内帑出!不要怕花钱,一定要丰盛,没准朕也会亲自给大家敬酒壮行,哈哈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589章 运气太好了怎么办

    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柳淳发出了如释重负的感叹,从说动老朱开展官方贸易,到培养船队,再到出访哈烈国,直到今天,准备向爪哇派兵。

    水到渠成,十几年的辛苦啊!

    推动一个庞然大物,改变两千年既定的航道,走向一片未知的海域,这是何等艰难。

    从朝野上下,都存在着强大的反对力量。

    哪怕昔日的盟友,此刻也是犹犹豫豫,甚至表示反对。柳淳也不好说什么,毕竟描绘的前景再美好。也要有人去验证才行。

    唯一让柳淳感到欣慰的就是朱棣的支持,绝对是全力以赴。

    朱棣现在手里捏着至少三个案子,其一就是王琎弑君,根据洛枫追查,王家是最近十多年起来的新贵,兼并了不少土地。俨然一方豪强,但是在迁居北平过程中,王琎的老父染病死了,叔叔也摔断了腿。

    同时王家有一个孩子,的确窝藏在了孔家。

    这事情可以办成孔家唆使王琎,刺杀朱棣,虽然还欠缺一些关键的证据,但方向摆在了这里……

    谁知道,朱棣就是压下来,没有继续追查。

    还有,孔家动用了好几万人,围攻锦衣卫,这些人不都是孔家的乡勇,孔家也没有这么多,其中许多都是其余山东豪强的,如果要办下去,那也是尸横遍野,人头滚滚……可朱棣还是停下来了。

    最后就是这帮太学生,他们跳了出来,背后有没有人指使,指使之人跟孔家又是什么关系,能不能办成同党……

    坦白讲,朱棣要查,全都能掀起巨浪。

    可偏偏朱棣一律留中。

    天大地大,出海开拓的事情最大!

    前不久派于彦昭和吴中出使,这伙人就是逼着出去的,如今规模更大,用的力道也必须更大才行。

    “朕可以放开一切,但是海外开拓,刻不容缓!”朱棣对着内阁诸臣道:“有些话你们可以传出去,只要能配合开拓海外,朕可以既往不咎,就当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

    杨士奇等人匍匐在地,他们不知道陛下什么意思,还迟疑犹豫。

    朱棣不悦,狠狠一拍桌子,“不用猜了,俺朱棣一向直来直去!带兵二十年了,朕用不着跟你们撒谎。去告诉孔家,如果想全家平安,就主动上书,请求迁居海外。不管他们怎么说都好,只要滚蛋,朕就饶过他们,否则,朕就办他们弑君谋逆的大罪!行了,都下去吧!”

    ……

    事到如今,大家伙都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陛下格外重视海外。按理说朱棣一个坐船晕船的人,没事那么迷恋海外干什么?

    莫不是陛下中了邪?

    群臣猜测,事实上根本没有那么复杂,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缺钱!

    没错,就是缺钱!

    其实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件事,均田之后,带来粮食产量增加,是不是意味着所有人都能填饱肚子呢?

    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去年秋税,因为陆续落实均田,把隐藏的田亩都给挖了出来,足足增加了五成。

    这是个好事情吧?

    但同时许多主要的城市,尤其是江南,都出现了缺粮。

    朱棣不得不调用国库存粮,解决粮食缺口。

    朱棣万分不解,特意把柳淳找来,仔细研究。

    柳淳给出的结果很有趣,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均田!

    老百姓平时吃粮,其实存在一个弹性,从饿不死到吃饱,中间是有个很大跨度的。

    过去呢,地主盘剥,让老百姓处在饿不死的状态。

    然后许多地主大户,将多余的粮食,拿到城市,换取他们需要的家具,布匹,书籍等等。还有一些地主干脆经营粮行赚钱。

    通过他们,将大量的粮食运进了城里。

    可均田之后呢,这些地主大户消失了,老百姓首先要填饱肚子,他们除了拿出少量的粮食,缴纳赋税之外,剩下的都留着填饱肚子。

    相比起以往,流入城市的粮食,直线下降。

    以苏州,杭州等地为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粮荒。

    面对这么个结果,朱棣简直无话可说了。

    “照这么看,保留士绅,还是有道理的?”

    柳淳两手一摊,“存在即合理,士绅的确是经济运行的一环,现在把他们摘除了,势必会出现动荡。”

    “办法,朕要听办法?”朱棣闷声道。

    “加大收购力度。”柳淳很干脆道:“没有别的办法。”

    “那要如何加大收购力度?”

    “第一,是给地方衙门施压,让他们拟定出一个提供多余口粮的数额,然后在各省进行调配。再有,就是提高收购价格。”

    “提价就要多花钱!”朱棣咬着牙道。

    “臣以为这个钱花的值!”

    朱棣气得翻白眼,谁不知道值,可是朕拿不出来,更何况朕还想对外用兵呢?你丫的净给我出难题!

    朱棣和柳淳争论了许久,最后朱棣妥协了,他答应了提高收购价格的建议,但是,他要求增加的开支,要柳淳想办法,他是不会替柳淳背黑锅的。

    目前大明的走势,基本上就取决于朱棣跟柳淳之间的争执和妥协,其他人最多就是棋子罢了,哪怕道衍这种,也只是大一点的棋子。

    许多涉及核心的东西,道衍也没有资格参与。

    “我也不想说得太复杂了,一句话,大明内部的利益摆不平,必须从外面来补。所以,你这次责任至重啊!”

    李景隆苦着脸,“那啥……要不你详细说说,我好好听听。如果我实在是听不懂,你就换人算了!”

    “呸!”

    柳淳狠狠啐了他一口,“事到如今了,你还想逃跑啊,上了贼船,除非你死,不然别想下来!”

    柳淳毫不客气道:“你现在准备怎么样了?”

    李景隆耷拉着脑袋,“我成天在船上吃喝,倒是不会晕船了,再有你的卫生条例我也看过了,知道怎么保命。可你说如何提取香料,找寻矿产,还有建立贸易据点……这些事情都太复杂了,你还写了一大堆用金融货币捞钱的主意,我也都看不懂。”

    李景隆真的犹豫了,“柳淳,我怕做不好啊!”

    柳淳深深吸口气,他也很为难。

    “说实话,如果有别的人选,我都不会让你去的。海外风险大,必须要有一个够身份的人牵头。而且这个人必须灵活聪明,更重要的是,运气必须好!”

    “运气?”李景隆瞪大眼珠子,“这算什么啊?”

    “没办法啊!”柳淳耸了耸肩,航海这东西的确是碰运气的,就拿哥伦布来说吧,大家伙都知道这位发现了美洲大陆。可事实上,这位到死都坚持认为自己发现的是印度,毫无疑问是个铁憨憨了。

    不过老天爷就是眷顾傻瓜,都没处讲理去。

    “总之,我相信你的运气!”

    李景隆也不好说什么了“行啊,我也拼了!就算死在海上,也比现在要强得多!”

    经过了紧张的准备,李景隆终于带领着三十艘船只出海了。

    这一次和之前都不一样,也不再使用使者的名义了,干脆就命名为爪哇舰队,李景隆被任命为水师总兵。

    另外给他配属了足足五百名太学生。

    在过去的时间里,针对所有人,进行了闭门培训。给他们讲解海上的事情,灌输各种知识,还给他们许诺,只要到了爪哇,干满五年,回到大明之后,能够得到优先使用,陛下会亲自授予官职,并且有丰厚的赏赐。

    李景隆的船队,有一千精兵,五百太学生,还有两千多名经验丰富的水手,整个配置,堪称豪华。

    李景隆怀着满腔的激动,辞别朱棣,在刘家港整顿船队,扬帆出海!

    这家伙走了,所有人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在等待着结果。

    不时有船队的消息传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