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6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臣那边,活动越发剧烈,他们竭尽一切,要为了孔家而战。甚至有人拿出了钱唐的例子。

    当年朱元璋就是要把孟子从孔庙搬出来,结果钱唐就冒死闯宫,把这件事拦下来了,逼得朱元璋不得不出了一套删减版的孟子。

    文官们拿着这件事情鼓励自己,太祖尚且能收回成命,朱棣不算什么。

    都不要怕,只要咱们卯足了全力,周旋到底,就一定能够胜利。

    柳淳执掌锦衣卫之后,有一个问题,就是柳淳讲究按规矩办事,正因为如此,锦衣卫不大搞私下里监视,到处侦查的事情,弄得这帮文官胆大包天,竟然公然聚会,凑了一大帮人,在谈论孔家的事情,扬言要为圣贤而战。

    只是他们忘了,柳淳虽然不干这么没品的事情,但是朱棣身边还有一头老狗呢!

    “陛下,这是老奴查到的名单,陛下是否要抓人?”木恩低声询问。

    朱棣没急着看,而是笑道:“他们都怕遗臭万年,所以不愿意插手。你……不怕吗?”

    木恩听到这里,慌忙跪倒,“启奏皇爷,奴婢自从断了子孙根,进宫侍奉天子,奴婢就不怕遗臭万年!像奴婢出了宫,连吃口饱饭都做不到。奴婢的一切都是天子给的,就算天子让奴婢去死,奴婢也只会含笑九泉的!”

    木恩说完,不停用力磕头。

    朱棣何等人物,当然不会因为几句话,就感动得稀里哗啦,但至少证明,宦官的确要比文武都管用。

    朱棣沉吟了片刻,“你也别光说效忠朕,要想替朕做事情,就要有真本事。你从二十四衙门挑选一些年轻机敏的宦官,在宫里设立学堂。朕从鸡鸣山书院请些先生过来,给你们定期上课,尤其是司礼监和东厂,要好好学本事,懂吗?”

    木恩简直手足无措,他努力了这么久,终于得到了天子的青睐,虽然只是设立学堂,但是却给太监参与朝政,铺平了道路。

    “皇爷天恩,奴婢等唯有以死报答。”

    木恩把脑门磕得红肿,这才心满意足下去安排。

    这一次的风波,起自许望一个人,结果却促成了柳淳执掌锦衣卫,李景隆咸鱼翻身,内学堂设立……这一切都在深刻改变大明朝的权力格局,未来会走向何方,大家还无暇仔细推究。

    暂时最让人关心的就是李景隆,他究竟能不能把人带出来?

    等到第七天的时候,消息终于传来,李景隆身先士卒,冲入了孔府,将洛枫等人带了出来,同时,又把孔府的人拿下了。

    他果然成功了。

    可接下来的事情又麻烦了,山东各地闻讯而来的人马越来越多,足足聚集了三万出头,如果说拼命,李景隆的一千精兵,绝对不在乎三万乌合之众,可问题是这些都是百姓,他没法下手。

    整个曲阜的局面,陷入了僵局。

    而就在这时候,从兖州等地,再度出现了旗号,这杆大旗上面,只有四个大字:奉天靖难!

    原来曾经为了荀顺庆举兵的兖州百姓动了起来。

    从十里八乡,一队队的民兵汇集起来。

    他们的人数很快超过了五万。

    当地的乡老在前面领队,朝着曲阜进发。

    在这一路上,这支人马就像是滚雪球,济南府,青州府,东昌府,甚至徐州府,胶州府。

    数得着的地方,都出现了百姓的队伍,论起人数,足足有二三十万之多。和他们比起来,曲阜外面的人,不过是沧海一粟。

    “告诉曹国公,我们山东百姓都来了!”

    “对,我们都给陛下运过粮食,这是陛下给我们签的条子。”他们手里举着当初靖难军印刷的抵用券,发出怒吼。

    “请朝廷处理孔家,请朝廷遵守承诺!”

    “请朝廷落实均田,请朝廷变法!”

    “百姓不可欺,民心不可违!

    声声呐喊,汇成无可阻挡的洪流。城中的李景隆得报,喜极而泣,“奶奶的,老子到底赌赢了!”

    顶点


………………………………

第586章 凯旋归来

    山东发生的情况,每天都有急报,送入京城,当得知数十万百姓出动,瞬间吓坏了朝堂诸公。

    内阁急忙将情形奏报朱棣,请旨定夺。

    从这里就能看出内阁的优势,虽然讨论国家大政,比如是否需要整军,如何处置孔家等等,内阁插不上手,朱棣会直接跟六部九卿沟通。

    但是一些紧急的事情,从通政司到六部,在送到朱棣手里,此刻的内阁却有着相当的权力。而且这种权力还会越来越扩大,到了最后,御门听政就成了过场,真正的决策权力都落到了内阁手中。

    “陛下,这数十万百姓从四面八方涌到曲阜,臣等唯恐有人从中作祟,掀起民乱,如此则可不收拾。”杨士奇躬身道。

    “是吗?”朱棣微微一笑,“那你们觉得,该怎么办才好?”

    “臣等以为应该派遣官吏,将百姓劝回,并且安排兵马区隔百姓,以防作乱。”

    朱棣又道:“这么说,你们觉得山东百姓会造反了?”

    “这个……”杨士奇沉吟道:“防患于未然,臣以为还是必要的。”

    朱棣没有再继续问下去,而是扫了一眼其他人,又问道:“你们呢?”

    翰林侍读胡广急忙道:“启奏陛下,即便百姓没有造反作乱之心,可是这么多人聚集,难保不会抢掠扰民。尤其是他们的目标是曲阜孔家,万一惊动了圣人园林,恐怕天下动荡,万民不安啊!”

    几位内阁成员一听,这个理由很好,曲阜埋葬着圣人,如果惊动了,那可是天大的事情。

    “陛下,臣等都是这个意思。”

    内阁统一了意见,朱棣半晌不语,他只是瞧着自己挑选的阁臣,一共七位,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年轻,学问好,精明强干,办事能力强。

    有他们在内阁,朱棣的确剩了太多的麻烦,可以全心全意,谋划大政。但是这几个人也有问题,就是他们文人习气太重了,需要不时敲打,不然他们就把自己当成傻子了。

    “你们刚刚所说,都是正论。朕也会下旨照办,只不过在照办之前,朕想问你们一句,为什么先前有几万人围住了锦衣卫,你们不上奏呢?难道几万人就不会惊动圣贤吗?就不扰民吗?”

    朱棣此话一出,吓得几位阁员纷纷变色,杨士奇更是鬓角冒汗,手足颤抖。朱棣哼了一声,“其实你们都清楚,那几万人不会冲击孔府,因为他们就是孔家的奴仆,就是孔家用来对抗朝廷的民团乡勇!”

    这话一出,阁员们就不只是惶恐了,简直是五雷轰顶!

    朱棣又冷哼一声,“杨士奇,朕曾经让你处置徐家的田产,结果你遇到了什么情况,不用朕多说吧?你扪心自问,当时的情况和现在又有什么区别,你当时怎么办的?现在又是怎么想的?似乎只有一年的光景,昨是今非,说得过去吗?”

    扑通!

    杨士奇双膝跪倒,他就算不跪,也撑不住了,以头杵地,咚咚作响。

    “陛下,臣糊涂,臣只觉得孔家千年圣贤,不能轻易动摇,以免酿成大祸,臣,臣思虑不周,臣有私心,请陛下治罪!”

    朱棣烦躁地摆手,“你们想什么,朕不愿意诛心。你们的话,也有几分道理,动孔家的确会地动山摇,的确会有数之不尽的麻烦。这点,你们说对了。”

    “可不动孔家呢?不动他们,变法就推不下去!朱允炆的三年乱政,让地方势力膨胀起来,各地豪强借着乡勇和厘金,迅速壮大。一个孔家,就能动员出几万乡勇,你们难道就不感觉的害怕吗?”

    “是不是你们觉得,他们是圣人后裔,不会谋反作乱?可你们想过没有,这么多人,依仗着孔家的势力,在地方上胡作非为,鱼肉百姓,就不怕他们将百姓逼反吗?更何况这天下不止一个孔家,遍地的乡勇豪强,如果不彻底铲除,我大明江山势必永无宁日!”

    “尔等都是才学过人之辈,这么一点浅显的道理,你们能想不明白吗?或者说,你们干脆不愿意想明白?是不是?”

    “臣等该死!”

    七位阁臣,全都跪下了,像黄淮这种,体质不太好的,已经浑身哆嗦,冷汗湿透了衣衫,仿佛随时要倒下去似的。

    朱棣扫视着这帮人,坦白讲,能跟他一心一意站在一起的,怕是只有柳淳了。偏偏柳淳有太多需要负担的事情,还不能弄到内阁来。

    针对这几个人,朱棣觉得还是要敲打使用。

    “朕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