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的东西能学不会吗?”
“说到底,就是一个字……懒!”
“觉得躺在功劳簿上,就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这是行不通的!别的不说了,就算你们继续从军,以后的敌人也和现在不一样了。”
“陛下派出了船队,探索西洋,以后遇到了外藩叛乱,需要出动人马,你们去,还是不去?在外藩打仗,跟在大明能一样吗?身为将领,知己知彼,你们总要熟悉民情,了解地形环境,知道风俗习惯吧?”
柳淳不断说着,在场的人,不少都低下了头,坦白讲,柳淳提到的许多事情,他们根本都没有想过。
还需要去海外作战,这是什么意思啊?
此刻丘福咳嗽道:“蠢材,难道没听懂吗?柳大人给你们找了个出路。入选不了禁军,又要继续吃这碗饭,可以去海外。明白了吗?”
这些将领都吓得不轻,去海外?行吗?
柳淳沉吟道:“淇国公说的不错,海外各国的情况不同,有些硬骨头,当然需要禁军解决。可有些没有那么麻烦。而且不妨把话说白了,去海外你们可以为所欲为一些,不像在大明的规矩这么多。不管是贪财,还是享受,只要不闹出了兵变,民变,就没人追究你们。换句话说,即便发生了兵变,能压得下去,捂得住,也算是你们的本事!一句话,去海外,就是给你们个为所欲为的机会!话说到了这里,你们总该明白了吧?”
岂止是明白,简直豁然开朗。
在场的诸将不少颇为心动。
他们担心整军,就是害怕失去作威作福的机会,也担心失去来财的路子。
海外未必多好,可天高皇帝远,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对于很多经常远征的将士来说,乡土观念还真不那么强烈。只要能享福,在哪里都行。
张玉瞧着大家伙,沉吟道:“这次的事情起于许望,本来还可以吧大家伙安顿在大明,可下面的人不做脸啊,有点功劳,就肆意胡来,败坏了军中的名声,到了现在,陛下已经震怒,整军势在必行,我们也是没办法。柳大人替你们想了出路,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弟兄们,我张玉把话说在前面,你们之中,要还是想闹事,谁也救不了你们!”
诸将悚然一惊,也十分羞愧,本来是可以留在大明的,却被赶去了海外,真是气死个人!
“请荣国公放心,请柳大人放心!”
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个人站出来,他一肚子委屈,“国公爷,说起来,有些事情,也不能怪大家伙啊!原本成为小吏,是要经过考核的,可都是有人给我们传话,说可以安置一些将士,去衙门效力。”
“我们说了,大家伙不会干怎么办?他们讲得好,可以先学学,然后再通过考核,成为正式的书吏,我们觉得挺好的,这才答应的。”
张玉一惊,他看向柳淳,竟然还有这事。
柳淳也是恍然大悟,“这么说,是有人给将士们挖坑了?”
“是谁给你们传话的?”柳淳怒道。
“是……是……”
他们吭哧半晌,丘福气坏了,冲过来,揪着衣服就怒吼道:“蠢材,还不明白吗?人家不是帮你们,是故意让你们犯错!快说出来,咱们找陛下评理去!”
有几位将领都站了出来,他们切齿咬牙,也是才想明白。
“柳大人,三位国公爷,是,是锦衣卫!他们传来的消息!”
丘福恶狠狠咬了咬牙,啐骂道:“果然是他们!”他气得给这帮将领一顿拳打脚踢,就没见过这么愚蠢的。
事情多明白了,锦衣卫挖坑,然后让他们跳,出了事情,尤其是锦衣卫调查最起劲儿。这帮人还傻乎乎的,不明所以,帮人瞒着,真是让人卖了,还替人家数钱。
丘福越想越气,“咱们该怎么办?”
朱能一下子跳起来,“还能怎么办?去找纪纲那孙子算账!”
柳淳笑呵呵伸手阻拦。
朱能不解,“怎么,动不得纪纲?”
“不是。”柳淳轻笑,“我的意思是按规矩办,你们该去找陛下告状!”
:。:
………………………………
第579章 刺杀朱棣
找朱棣告状?
这几个人互相看了看,还真别说,到底是柳大人老辣,又经验丰富。不管怎么说,纪纲都是陛下的一条狗。唯有主人有资格处置他,其余人做了就是僭越。
“多谢柳大人提醒,事到如今,我们三个再去找陛下,把事情都说了。”
“对!我们也去!”
“同去!”
这帮将领凑在一起,义愤填膺,直奔着午门而去,嚷嚷着,要见朱棣。
守门的太监侍卫都吓坏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这帮武夫要造反不成?
张玉睥睨地盯着他们,怒哼哼道:“大明只有尽忠之臣,没有叛逆之贼,我等求见陛下,赶快去通报!”
小太监吓得连滚带爬,跑进了宫里,正好撞上了木恩。
“祖宗,大事不好了,那些国公侯爷都来了,看样子是要找麻烦的!”
木恩眼珠转了转,瞬间明白过来,他嘿嘿一笑,来得好!
他这些日子也查阅了不少事情,知道在洪武朝,曾经有四大国公一起为了定远侯伸冤的事情,那次几乎动摇了朱允炆的根基,险些把太孙给废了。
几年的光景,又来了一次!
这回八成有人要倒霉了。
在朝中最大的毛病就是抖小机灵,耍小聪明,以为靠着点手段,搅乱朝局,就能往上爬,真是做梦!
锦衣卫的日子看起来是要走到头了,只要他们完蛋,自己这个厂公才能正式走马上任。
原来在靖难一役当中,朱棣身边可用之人不多,许多王府太监都出来做事,他们传递消息,帮着处理粮草公文,甚至亲自上阵杀敌,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而且由于朱允炆和他的手下对太监极度排斥,使得京城许多太监都站在了朱棣一边,他们暗中传递消息,帮了朱棣许多忙。
等到朱棣进京之后,投桃报李,给予了太监观风之权。
说白了,就是充当天子耳目,盯着百官和百姓。另外郑和统领船队水师,许多宦官也到船上历练。
总体来说,当下的太监比洪武朝可威风多了。
但人心总是不知足的,谁都想着步步高升,芝麻开花。
这不,以木恩为首的一些太监就想取代锦衣卫。
可问题是锦衣卫的纪纲也是几次出生入死,换来的地位,他能甘心吗?看起来一片平静的朝局之下,竟然潜藏着许多暗涌。
不光是文武在争斗,就连宦官和锦衣卫也开始了厮杀。
“皇爷,诸位国公怒气冲冲前来,看样子是受了不少的委屈,要皇爷给他们做主。”
朱棣长长出口气,“让他们都进来吧。”
很快,一大帮将领跪在了朱棣面前,见礼之后,张玉主动道:“启奏陛下,臣今日听闻,有人故意从军中挑选将士,进入各个衙门办差,并且许诺可以不经过考核。结果使得一些人混入衙门之中,他们良莠不齐,败坏了军中名声,臣等御下不严,督促不利,理该受过。可若是放过了奸佞小人,臣等也不服气!”
“没错,陛下,臣等都是粗人,哪有人家有心眼,臣等是被害了,请陛下明察!”
这一群将领义愤填膺,他们知道,整军势在必行,许多人也会因此背井离乡,他们不求别的,我们惨,要让别人比我们更惨!
朱棣面色凝重,半晌才缓缓道:“身为将领,眼见的是圈套,还跳进去,如此糊涂,还敢来鸣冤,你们不惭愧吗?”
是啊,能不惭愧吗?
大家伙的老脸都没地方搁,若不是为了出一口气,他们这辈子都不想提这事了。
只不过在人群当中,也有一个脑回路新奇的鬼才。
朱能摇头,“陛下,臣什么都是陛下的,还要脸皮何用?臣只是唯恐陛下被小人蒙蔽,请陛下明察!”
嚯!
丘福和张玉都忍不住刮目相看!
靖难之役,除了陈亨之外,三大国公里面,朱能年纪最小,打仗的本事也最差。坦白讲,丘福是瞧不起他的。
可今天丘福对朱能是刮目相看,就凭这家伙不要脸的劲儿,当个世袭罔替的国公,实至名归啊!
朱棣也被朱能说的笑了起来。
他忍不住骂道:“你以为跑朕面前耍宝,朕就会纵容你们?错了,朕要详查,如果错在你们身上,朕给你们来个二罪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