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一句?”
“四民异业而同道!”
朱棣皱眉,“怎么讲?”
掌柜搓着手道:“过去士农工商,我们这些人排在了最后,可柳大人在书里说了,所谓士农工商,无非是分工不同而已,缺一不可。就像我们这个小店,照样交税,跟农田又有什么区别。我们按规矩办事,老老实实经营……来了暴利,我们也不贪,做到了这一步,谁要是还瞧不起商人,那就是他的成见。”掌柜把国富论塞进了袖子里,笑道:“客官,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两版的国富论,朱棣都看过。虽然第二版删减了前半部分,但是柳淳也强调,要想分工协作,就必须有规矩作为保证。而这个规矩必须是公平合理的,由此引出了四民平等的概念。
虽然柳淳谈得不多,但是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掌柜的,竟然真的当了回事。
朱棣有种很想笑的冲动。
国富论,明明是一本教人赚钱的书,被很多旧派文人攻击,说是会败坏人心,道德沦丧。可谁能想到,这本书竟然让商人挺直了腰杆。
朱棣颇为意外,果然要出来走走,困在皇宫里,他是万万听不到这种话的。
想到这里,朱棣对着手下道:“拿一百文来。”
手下递给他,朱棣随手交给了掌柜。
“这是我的定金,请收下。”
掌柜接过,取来本子,准备登记上。
“对了客官,你贵姓?怎么称呼?”
“我!”朱棣迟疑一下,“我叫朱四……光!你这么写就行了。”朱棣也是急中生智,他本想报个朱四来的,但是又觉得太没面子,恰巧店铺墙上贴着日月光明四个字,朱棣觉得光字很好,就拿来用了。
四光,四面光明,很符合天子气象,往后出来,就用这个名字了。
他正想去别的地方转转,突然又有个年轻的书生跑了进来,他气喘吁吁,想着掌柜抱拳。
“先生,快把书给我。”
掌柜瞪了他一眼,“东西呢?不会忘了吧?”
书生连忙道:“不敢不敢!怎么敢忘呢!”
他说着取出了厚厚的一摞写好的纸张。上面都是精神饱满的大字,虽然算不得名家,但已经相当有功底儿了。
掌柜接过来,瞧了瞧,满意点头。
这才取出那本国富论,递给了书生,“拿去抄吧!”
书生千恩万谢,找了个座位,等到坐下,仿佛突然想起来,难为情道:“掌柜的,你瞧,我又没带笔墨,要不您先借我?”
掌柜的横了他一眼,哂笑道:“光是笔墨吗?要不要几张纸啊?”
“有?那就最好了!给点裁坏了的就行,我不挑的。”
掌柜气得笑了,“你小子就是占便宜没够!”
嘴上这么说,但还是拿了一些纸张出来,递给了年轻人,“快点抄吧!回头你也该找点正经事由,光靠着卖字抄书,想填饱肚子都难啊!更别说求学上进了。”
年轻书生点了点头,“多谢先生提点,我知道的。其实我已经找好了一个事情,就是讲书!”
“讲书?你讲什么?”掌柜的好奇道。
年轻书生把国富论高高举起,“就是讲这本,我是给海外蛮夷讲的。“
掌柜的一愣,“你给蛮夷讲书?你会他们的话?”
“会啊,我是杭州人,小时候认识一些蛮夷,就学会了他们的话。”书生笑嘻嘻道:“先生,要不要我教你几句,不要钱的。”
掌柜的眉头紧皱,迟疑了片刻,突然一伸手,把《国富论》抢到了手里,卷吧卷吧,就塞进了袖子。
一张脸沉了下来,比冰还冷,对着年轻人喝道:“出去,你现在就给我出去!”
年轻书生吓了一跳,惊问道:“先生,你,你为什么要赶我走,我还没抄完呢!”
“幸好没抄完!”
掌柜的怒喝道:“要是让你抄完了,都教给了蛮夷,他们还不成精了!你小子到底有没有良心?人穷不怕,可你也不能什么钱都挣啊?你忘了元鞑子吗?你年轻不懂事,可我不一样,我小时候就听说过,你也回家问问老人去!我告诉你,再不走,我就要打人了!”掌柜的怒火中烧,越烧越旺!
年轻书生也急了,“先生,不是你想的那样,你听我解释,我不会……”
“我不听!”
掌柜的几下子把年轻人推了出去,随手又把他写的条幅对联也给扔了出来。
“对不住了,你的字没法挂在家里头,丢人!”
年轻人完全傻眼了,他这就被赶出来了?
他家里穷,好容易到了应天,幸好遇上了掌柜的,能靠着卖字换钱,私下里还要抄书学习……日子虽然苦,但他甘之如饴。
谁能想到,竟然落了这么个结果……他面对着地上的条幅,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年轻人。”朱棣突然拍了拍书生的肩头,含笑道:“你说要给蛮夷讲书,你打算怎么讲?”
书生很着急,见朱棣询问,连忙把他当成了救命稻草,“这位大哥,我想好了,我要告诉蛮夷上下尊卑,他们生下来,就要给上国供应所需,然后接受上国的恩典,这就是国家之间的分工。大哥,你快帮我向掌柜的解释啊!”
朱棣眉头紧皱,突然有舒展开,这个想法不错啊!
“年轻人,你的想法很不错,我倒是可以给你引荐个师父,让他指点你一下。不过你还没说,你叫什么名字?”
“我……”书生顿了一下,抱拳道:“这位大哥,你能不能先说说,你要引荐的这位师父是谁?”
“哈哈哈,名字吗,我先不说,但我可以保证,他的学问绝对教得了你。”
书生也没有别的办法,深深吸口气,“晚生姓于,叫于彦昭,我是杭州钱塘人,我父亲做过工部主事,叫,叫于文明,他早年有病致仕回乡。我们于家家道中落,晚生上有老母要奉养,下有三岁的孩子,这次进京,我,我一心想考取功名,至不济也要找给赚钱的事情做,我想重振家门,我们于家祖上可是出了不少大官的!”
书生神色异常激动,恳切……他必须拼命了,为了他的儿子,那孩子那么聪明,不能埋没了孩子。
“谦儿,你爹会有好运气的!”
:。:
………………………………
第564章 吃货的下场
“你懂夷人语言,懂不懂夷人的性子呢?”
朱棣坐在马车上,于彦昭在他的对面,朱棣随口问着,可于彦昭却不敢轻易回答了,因为他发觉发车的方向,正在向北……要知道这一片非富即贵,往日于彦昭只敢眺望,是万万不敢过来的。
据说这片地方,随便扔个砖头,就能砸死俩侯爷。
什么六部九卿,宗室亲王,全都在这一片。
“这,这位,大……大人!”他不敢叫大哥了,于彦昭惶恐道:“大人是在哪个衙门做事?”
朱棣轻笑,“我就在大明朝做事,你问那么多干什么?”
遭了!
人家这是不愿意讲啊,于彦昭苦兮兮道:“大人,小的一无所有,一无是处,我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的担子都在我的肩上,求大人发发慈悲,饶了小的吧,小的这就回老家,再也不来京城了。”
朱棣瞧了瞧他,毫无疑问,这小子是有才华的,但却有些油滑……不过他的家中真的贫寒,也情有可原。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吗!
“你别害怕,我说了,给你找位师父,就一定给你找,而且还包你满意。”
于彦昭提心吊胆,生怕自己遇上了歹人。
他愿意吃苦,也不怕受罪,甚至脸面都不怎么在乎,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当官,至少也要发财。穷病太难受了。
眼前这家伙到底是什么人?不会有什么打算把?
自己一无是处,最多长得还算面前,他不会是想……给我介绍个闺门千金,或者是豪门贵妇……书坊倒是有这类的话本,但传说中的事情,会落到自己的头上吗?
于彦昭正在思索着,马车停下,有人探头道:“爷,柳少傅的府邸到了。”
少妇?
于彦昭懵了,不会是真的吧?
他哆哆嗦嗦,从马车跳下。抬头看去,只见一座高大的府门,赫然出现在面前。
柳府!
这家主人姓柳,那这个柳少妇是谁啊?于彦昭还是一脸懵。
朱棣在前面,带着他直接往里面闯。
刚走了没多远,就听到了一阵孩子的笑声,特别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