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5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被拆穿面目,就想着搏一个名声,天下人是那么容易糊弄的吗?

    暴昭完蛋了。

    接着就是陈迪,他所犯的事情,和前面不太一样,他主要是帮着人进太学,而且还有接受乡试贿赂……

    这一次柳淳再度将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了老百姓的面前。

    你们以为考上去的都是文曲星下凡,天之骄子吗?

    未必!

    有很多人都是走得后门,打通关节,这才拿到了功名。

    而且靠一篇文章,决定是否录取,也实在是不够公平。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如何品评两篇文章,是内容为主,还是文采为先?是老生常谈,还是另辟蹊径?

    决定一篇文章好坏的主观因素太多了。

    柳淳更是借着陈迪的案子,向朱棣提议,以后考试,要假如算学内容。

    文章能作假,若是以算学作为普遍考核的内容,至少就能客观许多。

    这哪里是审判,分明变成了变法的宣传舞台。

    自从洪武朝到现在,反对变法的各种理由,各种用心,全都被揭示出来,没有半点客气。而且通过审讯,还成功把反对变法和建文一党连结起来。

    老百姓提起这些人,全都咬牙切齿,恨不得吃了他们的肉!

    到了今天,变法是彻底成为不可阻挡的大势,再也没有力量可以抗拒。

    “王爷,差不多了,该请王爷登基了。”

    柳淳将最后的案卷,交给朱棣,请他审阅。

    朱棣翻看着,其中关于篡改朱元璋遗诏的部分,是比较确凿,有黄子澄的供词,还有几位太监对当时情况的描述……至于朱标之死,包括朱元璋两次发病,乃至最后驾崩,却语焉不详,缺少关键证据。

    “这些事情恐怕再也没法查清楚了……已经没有活着的人了。”朱棣感叹道:“你让我登基称帝,总觉得还差着一点火候!”

    柳淳大笑,“殿下,这些时候,臣已经通知海外各国,让他们前来朝贺。到时候有藩王朝贺,百姓拥戴,还有海外来朝……如此场面,足够堵上所有人的嘴巴。至于先太子和先帝的死,其实还有一个人是清楚的。”

    “谁?”朱棣好奇道。

    “朱允炆!”柳淳毫不客气道。

    朱棣眉头紧皱,沉吟良久,“这也是我现在十分疑惑的地方,那日在奉天殿的那具尸体,绝对不是朱允炆的。他现在生死不知,若是能把他抓到,问明白所有事情,就可以有个定论了。”

    朱棣按着大腿,思量片刻,轻笑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是我过分在意了。找朱允炆的事情,让纪纲负责。至于你……替朕把登基大典操持好了。”

    这改口改得够自然的,柳淳躬身,拖着长音道:“臣遵旨!”


………………………………

第541章 洪武大帝又活了

    建文旧臣,作为文官士绅的代表,被送到了三法司,接受整个天下的审判……到了这一步,阻碍朱棣登基的所有障碍悉数被踢开,如果继续当什么名不正言不顺的监国,那就是矫情了。

    而朱棣并不是一个矫情的人,所以拥立天子的行动离开展开。

    事实上大家伙早就准备这一天了。

    首先,以周王朱橚为首,宗室藩王一起入宫,齐刷刷跪在朱棣面前。

    朱橚朗声道:“先帝骤然撒手,逆党裹挟允炆,窃据皇位,操弄神器,几近三年。期间尽毁先帝之法,残害百姓,荼毒宗室,离间骨肉,大肆杀戮,以致天怒人怨,百姓怨恨,大明江山,几乎瓦解。”

    “所幸先帝四子燕王朱棣,举义兵,讨伐不臣,奉天靖难,所向无敌……去岁腊月入京以来,整顿朝纲,拨乱反正,擒拿奸党,百姓归心,万民乐业。理当继皇帝位,以安人心,以定大局!”

    朱橚说完,带领着宗室藩王,用力磕头,他是发自肺腑高兴。四哥终于当上了皇帝,从此之后,他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朱橚既是个没有野心的人,又是个野心极大的人……他想编写医书,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医治,他想养豚,让家家户户都吃上便宜的肥肉。

    他很单纯,可也很执着。

    有四哥在,在实现愿望的路上,就有了最大的靠山。

    不只是如此,其实兄弟俩的感情,也是最深的。

    其实有关朱元璋头几个孩子,究竟是谁生的,还是存在争议的,官方的说法是前三个儿子,也就是朱标,朱樉,朱棡,以及两个公主,都是马皇后所生。

    可也有人讲,这几位皇子其实都是养子,因为战乱的原因,从小就跟在马皇后身边,与亲子没有差别。

    如果这个说法成立,朱棣也可以算成嫡子,只不过有一个问题,朱棣的生身之母碽妃传说是高丽人,老朱在征战之中,俘虏了一位高丽女子,把她带到了军营,后来生下了朱棣和朱橚。

    马皇后固然对养子们一视同仁,可因为高丽女子毕竟不是汉人,而且此前又是蒙古贵胄的妻妾,辗转落到了朱元璋的手里,出身实在是低微,故此朱棣的出身比其他三位哥哥低一些,没有算到嫡子的行列。

    朱棣都被歧视,就遑论朱橚了。

    从小到大,朱棣脾气暴躁,勇猛好斗,又机智聪明,跟他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了,同样出身的朱橚就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路,所以说铁棒可以磨成针,如果是木棒,那就只能磨成牙签了。

    “孤德行浅薄,如何能继承大统,还望诸位贤弟,另择新君!”

    朱棣说完,就摆手让他们退出来。

    朱橚很清楚,这是必要的戏码,他也不在意,领着诸王退了出来。像齐王和宁王这几位,都暗戳戳想着,说得好听,要另择新君,信不信,假如推举我们之中的一位,你朱棣能气疯了!

    他们这么想着,可刚出来,迎面就碰上了第二波人马,这次是文武诸臣,一起拥戴朱棣登基。

    武将这边,有荣国公张玉、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定国公徐增寿,还有其他一大堆将领。

    在文官这边,吏部尚书茹瑺,礼部尚书蹇义,左都御史姚广孝,还有许许多多的大臣,一同劝进。

    这几位藩王瞧了瞧,也缩脖子了,要真是推举他们,这帮丘八大爷都能把他们撕了,瞧见没有,丘福的眼珠子都跟铜铃似的,那叫一个凶悍啊!

    不得不说,朱棣这些年真是积累了不少骄兵悍将,手下人才济济。

    这帮人进去之后,时间比宗室长了一些,但最后也退了出来。

    到了最后,重头戏终于来了。柳淳安排的老百姓到了,这些老百姓还不一般,他们来自各省,还有九边的军户,大家一起跪倒,足有上千人之多。

    “恭请燕王殿下登基,继承大统!”

    “燕王殿下万民归心,神功圣武。”

    “请燕王继位,天下百姓都盼着这一天呢!”

    ……

    总算天下人的面子够大,朱棣沉吟良久,才“勉为其难”答应,这下子老百姓欢天喜地,离开了皇宫。

    礼部那边已经准备好了,朱棣登基大典放在了五月初三。

    谁来主持这个大典,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谁不想借着这个机会,搏新君的青睐。

    只可惜这帮人都别想了。

    朱棣直接宣布,让少傅柳淳主持大典,理由也很充分,多年前,柳淳就主持过先帝的万寿盛典,那一次场面空前壮阔,先帝十分满意,多年来,不断有人提起。

    柳淳经验够,地位也够,他来主持,没有半点疑问。

    现在只剩下一个麻烦,就是柳淳有没有本事,超越自己?

    如果只是重复过去,那可就没什么了不起了。

    对于这一点,柳淳并不是很在乎,他显得信心十足。

    “整个大典一共分为三天,第一天是陛下去孝陵祭奠先帝,迎请玉玺,宣布继位。第二天,举行水陆两军的校阅。上午是骑兵和步兵,下午是水师。就在长江之上,全面展示我大明水师的恢弘,届时会有各国的使臣前来观礼,并且进献礼物,向新君朝贺。”

    “第三天,是百姓游行,臣安排了各行各业的百姓,前来面君,晚上在沿江一线,会有热闹的烟火表演,保证能让军民大饱眼福。”

    朱棣耐心听着,满意大笑,“还有人说你玩不出花样,这种大型庆典,只有你能操持下来,也只有你的安排,能让我满意。”朱棣沉吟了一下,“柳淳,现在国库太穷了,你这么折腾,花钱是不是太多了?”

    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