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连忙下达禁令,并且派遣一队锦衣卫,去专门护送使者进京,沿途再也不许他们跟被人接触,如果不听话,那就杀!
陈迪的禁令还是晚了一步。消息已经传播开了……而且柳淳安排在暗处的那些眼线也都动了起来,全力以赴,宣扬朱棣大胜的消息。
燕王开疆拓土,完成先帝未完成的事业,而朱允炆则是倒行逆施,为了对付燕王,不惜违背祖训,勾结蛮夷……难道他忘了,蒙古人曾经屠戮中原,杀了无数的百姓吗?
这一番质问,或许还算不得什么,可伴随而来的另一条消息,却让人懵了!
朱允炆的师父,右都御史练子宁,终于看不下去,决定弃暗投明,追随燕王,一起讨伐朱允炆!
这可是个超级重磅炸弹,五月五,一颗惊雷,在头顶炸响!
谁?
练子宁!
那可是天子的师父啊!
他怎么投降了朱棣?抛弃了自己的弟子?
难道真如传言说的,练子宁失望透顶?觉得天子太过分了?徒弟背叛师父常听说,可师父背叛徒弟,还很少见。
尤其是前些时候,朱允炆宣称练子宁落入敌手,殉国而死,还给师父大办丧礼,现在看起来,简直跟笑话一般!
到底谁是谁非,又有谁说得清楚?
可没过多久,从练子宁的老家临江府传来了消息,练氏宗族,决定将练子宁逐出家门,生不是练家的人,死不许入练家的坟!
不忠不义,无君无父,屈膝投敌,寡廉鲜耻之徒,练家子弟,人人得而诛之!
消息传到了西安,练子宁整整三日,不吃不喝,或许后世之人无法理解,一个人被开除宗族,意味着什么!
可练子宁太清楚了,他完了!
君父抛弃他无所谓,家族抛弃他,就连最后一丝念想也没有了,彻底成了孤魂野鬼,无家可归的可怜人!
朱允炆啊朱允炆!
好歹师徒一场,用得着做得这么绝吗?家族的抛弃,让练子宁彻底放弃了最后的矜持,脸面这个东西,不要也罢!
练子宁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他没有别的,只有一支笔,满腔愤懑!
五天之后,一篇大作新鲜出炉,标题只有四个字:德不配位!
顶点
………………………………
第414章 藩王皆反
练子宁从书房里出来,比起几天前,要更加憔悴,身体佝偻的更厉害,浑身上下,就剩一堆骨头,皮肤缩成了一层膜,紧紧附在骨头上面,让他看起来很像是一个骷髅标本,唯一不同的就是闪闪放光的眼睛,炽热而疯狂,好似鬼火燃烧,就连柳淳看着都很不舒服。
说实话,柳淳还是很想直接杀了练子宁,这家伙的感觉就是很危险,一个本来就满肚子主意的文人,再黑化了,结果绝对是威力成倍增长,对柳淳绝对构成了威胁。
不过此刻朱棣正在用人之际,自己又想查清楚案子,没办法,就只能留着练子宁了。柳淳有一个想法,假如历史上,朱棣提前抓到了那帮文臣,招降他们,会不会有人投降?
毕竟子啊原本的历史上,他们跟朱棣斗了四年,血海深仇,已经解不开了。就连大将张玉都战死了,朱棣要是不狠狠杀几个,还真没法跟老兄弟们交代。
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练子宁、景清……全都死的凄惨无比,当然,也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只是到了这一世,会如何收场,柳淳也说不好。
除了已经死掉的齐泰,其他人还会怎么样,就只有老天爷知道了。
“练大人,你也辛苦了,请军医给你诊脉,然后开一些药,你也该调养身体。”
柳淳说完,练子宁突然道:“不忙,老夫还死不了,柳大人,我有一个请求,不知道能不能答应?”
“说吧!”柳淳干脆道。
“是这样的,那两个胡姬太笨了,大人能不能给老夫挑八名更漂亮的,最好懂琴棋书画的女子,到我这边伺候!”
他的要求说完,柳淳都傻了,上下打量练子宁,怪叫道:“我说练大人,你都这样了,还不老实啊?难道你想做个风流鬼吗?”
练子宁哑然,他的笑容很凄苦,又透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洒脱。
“柳大人,老夫现在是有国不能回,有家不能归。孤魂野鬼,无依无靠。除了贪财好色,也没有别的可求了。”练子宁盯着柳淳,突然很认真道:“柳大人,你还有机会,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练某曾经也想过致君尧舜,可到了现在……唉,真是没法说了……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醉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秋风吹雁渡汾水,斜阳随客下西楼……”
练子宁沙哑的嗓音,飘飘荡荡,传出去好远……当夜,果然有八名美女陪着练大人,可据后来所说,当夜练子宁只是伏案痛哭,泪洒青衫。
他并不迂腐,也明白只要赢了,就一俊遮百丑。可问题是他走到了今天,不管是谁书写史书,他都是丑陋的丑角!
既然没什么可追求的,那就声色犬马,百无顾忌,潇潇洒洒过这一辈子吧!
练子宁已经放弃了一切,当然了,他想过得好,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朱棣必须赢!
所以练子宁开始利用他手里的笔,一篇篇犀利的文章,毫不迟疑写了出来。
他把自己参与的,听说的,甚至还有杜撰的事情,通通写了出来!
这些文章柳淳看过之后,后脊背冒凉气,看起来人畜无害的朱允炆,居然还有如此可怕的一面。
东宫的一群道貌岸然的君子们,私下里竟然是如此不堪!
练子宁绘声绘色,讲述了定远侯王弼的死因……太仓案爆发之后,王弼本是有心彻查,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可驸马梅殷找到了王弼,他告诉王弼,这些年,有不少粮食外流,可最终换来的钱都流入了东宫。太子殿下仁厚,需要有人帮着殿下传扬名声,巩固储君之位。
等到册立太孙之后,太孙根基远不如太子殿下,所以投入更大。
王弼受朱标大恩,无以为报。
如果彻查太仓一案,必定牵连到东宫上下,到时候太孙殿下有闪失,王弼难辞其咎,如何去面对九泉之下的太子朱标?
……
天可怜见,一位在战场几乎无敌的大将,却被区区人情绊住了……无论如何,他都要报恩,要独自扛下所有的罪责,可问题是以他的骄傲,怎么会甘心受小吏的折辱拷问,怎么能跑到大堂上,让人像罪犯一样审问,又怎么能背负罪名,老死狱中,令家人蒙羞……
没有办法,王弼只能选择自杀,一了百了。
练子宁写王弼的事情,又转头写齐泰,写齐泰为了朱允炆做得种种布局,如何出谋划策,虽然多数失败,可齐泰一直忠心耿耿,一直盼着能辅佐新君。
结果谁知道,新君登基之后,担心他泄露这些年的事情,先把齐泰给灭口了,就连齐家人都给发配到了岭南,生死不知……
练子宁也提到了他自己,被燕王俘虏之后,数月之间,并没有投降,可朱允炆居然把他当成死人对待。
臣子固然该以身殉国,可身为天子,身为弟子,就没有想过,要救救自己的师父吗?
需要的时候,礼贤下士,不需要的时候,就弃之如敝履!
总结起来八个字:“天性薄凉,德不配位!”
练子宁对那些东宫旧臣道:“朱允炆醉心皇位,他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权位,其他人都是可以牺牲的。扪心自问,你们比齐泰更重要吗?兔死狐悲,难道你们不会成为弃子?”
“还有,那些勋贵武臣,你们更应该悲哀,先帝惩办勋贵,那是因为一些人辜负了先帝的信任。可朱允炆呢,他厌恶所有的武人,他想把所有的武夫,踩在脚底下!给他卖命,真的值吗?”
……
练子宁的文章,在柳淳的运作之下,就像是瘟疫般,快速传播蔓延。历来朝中的秘闻,都会成为民间津津乐道的内容,哪怕是胡编乱造,也会有人信以为真。更何况出自练子宁之手,其中至少有七分是真的,更让人不得不信了。
说到底,毛病还是出在朱允炆身上,哪怕他得位不正,可毕竟皇帝就是皇帝,他已经赢了大半。
接下来只要缓缓图之,就大可以兵不血刃,掌控朝局。
奈何他做贼心虚,先杀柳淳,接着迫不及待去对付朱棣……他连剪除羽翼的过程都省略了,直接要干掉两大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