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更年期,等再过些日子,彻底进入老年期,日薄西山,无力回天……那时候,或许他就消停了,当然,前提是川大爷能一直干下去……
朱棣这些日子除了关心老爹的身体,就是不断查看各种资料,户部的,兵部的,工部的,吏部的,过去他也了解不少,可从没有如此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思考这些事情。
很显然,变法势在必行!
越早做,阻力越小,效果越好!
如果拖延下去,再有一二十年,朝野上下,越发盘根错节,只怕连变法的勇气都没有了。
朱棣的自信与日俱增,很明显,他已经觉醒了皇者的本能。
无论如何,当仁不让,这大明江山,必须是我来说了算!即便付出再多的代价,我也在所不惜!
就在这个关头,茹瑺入京,朱棣终于有了帮手,可以放手大干一场。
而朱元璋也康复了许多,可以临朝听政。
朱棣被安排在了西边,身后都是勋贵,朱允炆站在了东边,挨着他的就是新任吏部尚书茹瑺!
“陛下!臣听闻从云南送来了一头神兽,说是麒麟降世,臣恳请陛下派遣臣工,前往鉴别真伪,而后昭告天下,以安人心!”
说话的是礼部尚书任亨泰,麒麟降世是礼部的业务,不久之前,就闹了一出笑话,现在又来。很明显,任亨泰不认为这是麒麟。
朱元璋沉着脸,瞧了瞧两边的臣工,而后他把目光落在了茹瑺身上。
“吏部!你以为此事应该如何处置?这麒麟是真,还是假?”
茹瑺年纪不算大,白面书生,身形偏瘦,胡须乌黑,看起来平淡无奇,可此人今天注定了要一鸣惊人!
他低着头,声音洪亮道:“启奏陛下,臣以为不论麒麟真假与否,朝廷都不该关心这个!”
这话可够意思,等于再说大家伙不务正业啊!
“茹尚书!”任亨泰道:“麒麟仁兽,非盛世不现!麒麟伴圣人而生,我大明天子,三十年来,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为的都是天下苍生,如今麒麟降世,也是上天感应。只是不能确认真假罢了,你怎么能说不该关心呢?”
茹瑺轻笑,“任尚书,你的论调真是让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你是不是该好好想想,到底想说什么!”
一个堂堂礼部尚书,竟然还要组织语言,你也是太欺负人了!
任亨泰怒目圆睁,就要驳斥。这时候朱棣突然开口了,“茹尚书,你有话就直说吧,何必起承转合!”
茹瑺笑着点头,“燕王殿下,我就是想不通。这大明盛世是怎么来的,刚刚任尚书说了,是陛下宵衣旰食,励精图治换来的,百姓安居而乐业,国泰而民安。假如这话是真的,那自然是太平盛世,还要麒麟干什么?”
茹瑺又顿了顿,然后冲着朱元璋一躬,“陛下,容臣说句过分的话,前朝残暴不仁,百姓流离失所,民怨沸腾,彼时若是有麒麟降世,陛下会放下手里的三尺剑,以为是盛世到来吗?”
“茹瑺!”
礼部左侍郎陈迪猛然站出,怒斥道:“你这话简直大逆不道!麒麟仁兽,前朝残暴,上天厌之,又岂会降下神兽?”
陈迪自以为集中要害,哪知道茹瑺笑得更开心了。
“照陈大人的意思,是不是盛世,只要看麒麟出现不出现就行了?”茹瑺道:“我虽然读书不多,但我也清楚,不管是文景之治,还是贞观之治,没有一个盛世,是靠着麒麟来证明的!反而有很多昏聩之君,靠着天降神物,祥瑞临凡,大肆吹嘘,诸如宋真宗之流,只会贻笑大方!”
“麒麟之说虽古已有之,可夫子也说过,敬鬼神而远之。朝堂之上,万方瞩目,何等重要!我辈臣工,不思为君父解忧,为百姓造福。却在这里大谈麒麟,这不是不问苍生问鬼神吗?既食君禄,就该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陛下!臣既然接掌吏部,就要刷新吏治,严格约束百官,凡是靠着祥瑞取悦君父的幸进之徒,一律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听着茹瑺侃侃而谈,微微含笑,不愧是老四用的人,这脾气还真像!
只不过这云南的麒麟,多半是柳淳弄出来的,你茹瑺杀气腾腾,难道要对那小子动手吗?老朱还真是在乎柳淳,他甚至有点想看柳淳气急败坏的样子了。
“茹瑺,你所言乃是正论,朕也觉得颇有道理。难道朕辛苦了几十年,到最后,竟然不如突然冒出来的畜生,这实在是让人贻笑大方啊!”
老朱顿了顿,“你说吧,该怎么处置?”
“启奏陛下,少保赵勉,一品大员,进献怪兽,希图幸进,理当降三级留用,并且罚俸一年,责令反思。赵勉以下,云南的官吏,凡事牵连麒麟之事,一律罚俸三年。”
茹瑺顿了顿,又道:“冤有头,债有主。臣听闻不久之前,有右都御史练子宁,进献麒麟图,大谈麒麟降世。偏巧此麒麟又被燕王猎杀,麒麟图与真正的怪兽出入很大,此乃欺君之罪!”
“还有,正是因为有练子宁在前,云南的官吏才会效仿在后,罪魁祸首不惩治,就会有无数人争相效仿。到时候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送到京城,劳民伤财,必然激起民怨。臣恳请立刻将练子宁捉拿下狱,拷问此案!”
话说到了这里,茹瑺终于露出了杀招。
麒麟对麒麟,固然是好棋一招,但是茹瑺却另有一番见解,身为大臣,就该主持正道,他是朱棣提拔的人,但他也是大明的臣子,即便要辅佐燕王,也要走正道。
当然了,走正道是要有代价的……代价就是可怜的柳淳丢了三年的俸禄,本来驿丞就没几个钱,还被扣了,这不是让他喝西北风吗?
不过要是比起练子宁,柳淳就幸运多了,锦衣卫缇骑出动,把躲在家里养病的练子宁给揪了出来,直接送到了诏狱。
唐韵早就等着呢!
“哈哈哈,练大人,让下官好好招呼你吧!”唐韵简直要笑出声了,他在都察院当御史的时候,练子宁就是他的顶头上司,现在上司变成了阶下囚,这锦衣卫当得,就一个字: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379章 记仇的柳淳
茹瑺这个人很有趣,他在北平主持变法,跟柳淳所讲的变法还是有些差别的,或者说,他更加激进。
柳淳变法的核心有两条,其一是摊丁入亩,按田纳赋,也就是说有多少田地,承担多少赋税。
其二呢,是农商一体纳税,商业不能免税,必须要承担应有的税赋。
到了茹瑺这里,他多了一条,就是商人不但要承担税赋,还要承担徭役……用他的话讲,过去商贾百工,云集城市,一般的徭役主要落在了乡下的农户头上。明明市民比农民更富裕,结果农户承担的责任却更多,完全不公平。
因此他把摊入田亩的徭役丁银拿出一部分,分摊到了城里,包括北平,大宁,保定这几处,加大征税的力度。
他这么干,刀子肯定落到了朱棣的头上,燕王府就是北平最大的商户,朱棣跟茹瑺争执了好几次,结果茹瑺都黑着一张脸,死活不动口。
弄得朱棣也没有办法,不过也多亏了茹瑺的坚持,北平等地的商税才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怎么说呢,茹瑺是个有想法的人,他不但不会跟着柳淳起舞,甚至也不会完全听命朱棣,只要觉得正确,他就会坚持。
当然了,茹瑺也清楚,他能有今天的地位,全都是靠着朱棣,所以他也不会给朱棣砸锅。
在第一炮打响之后,茹瑺求见朱元璋,要求明发旨意,禁止各地进献祥瑞、宝物,也不准官吏妄谈虚妄之事,否则一律罢官。
茹瑺摆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势,老朱倒是很欣慰,这么多年了,难得有个敢说话的吏部天官了。
老朱欣喜之下,当即给茹瑺写了八个字“中外一人,中流砥柱”。让茹瑺放手整顿吏治,得到了朱元璋的御笔,茹瑺等于有了尚方宝剑。
针对百官,立刻开始了清查纠正。
茹瑺把第一刀就砍向了都察院,他要求所有御史,上书自陈功过得失,然后依据吏部考评,决定去留……
“厉害,真是厉害啊!”
舟山外海,一艘大船之上,蓝新月捧着送来的密报,一边阅读,一边称赞。
“相公,这个茹大人是真的有本事啊!他这么干,等于让御史们将把柄主动交上来,他想怎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