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呦!

    柳淳啊,你也别太狂妄了,我可是六元啊,直接入选翰林院,也是从六品的翰林修撰,是有资格跟随在陛下身边,记录言行,甚至起草一些简单的诏书的。

    换句话说,本状元公是天子近臣,别看文官那边骂他的不少,但黄观相信,只要过了风头,他确确实实站稳了脚跟,会有人向他靠拢过来的。

    毕竟早年的经历,让黄观对人性很悲观的,他觉得趋炎附势,攀附权贵,乃是人的本能,改变不了的。

    好吧,他也在趋炎附势。

    柳淳很受朱元璋宠爱,黄观想通过投靠他,学到和天子相处的本事,也快速成为宠臣……只是有点不顺利啊!

    黄观很纠结,可也没有办法,只能尽力操持婚礼,顺便好好观察柳淳,寻找新的机会……按照古礼,从议婚到成婚,要经过六道礼仪程序,即六礼:纳彩一男家向女家送礼求亲:问名一一男家询问女子的名字、生辰;纳吉一一男家卜得吉兆后,到女家报喜送礼订婚;纳征订婚后,男家下骋礼;请期——选定结婚日期:亲迎一一接新娘子到男方家里成婚。每道礼仪程序,又有许多细节,十分繁琐冗杂。

    柳三身份不高,冯姑娘又是二婚,礼节很简短,被压缩成了三项……纳采,纳征、亲迎。也就是求亲、下聘、成婚,简单明了。

    黄观在太学,钻研过各种礼节,都烂熟于心。

    他觉得给柳三办婚事,没什么难的。

    可很快,现实就给他一个大巴掌!

    燕王朱棣,王妃徐氏,从北平送来了足足十船礼物,让千户陈远押着,给送到了金陵,其中光是人参,就装了十筐!

    朱棣还写了亲笔信,他在信中,赞颂柳三的功劳,说他出生入死,刺探军情,没有他,就没有出兵辽东的胜利。

    朱棣这么干,已经是把柳三看成自己的人,给足了面子。谁能想到,在朱棣的礼物刚刚送来之际,开封的周王朱橚也送来了一份厚礼,另外让人吃惊的是,秦王朱樉也挑了二十匹好马,送了过来。

    要知道,这是继万寿盛典之后,几大藩王,一起送礼,而且礼物都非常贵重。

    别说柳三了,就算是锦衣卫指挥使蒋瓛,也断然没有这么高的待遇!

    如果说这样就完了,也就罢了,关键是紧随其后,信国公汤和,颖国公傅友德,梁国公蓝玉,包括被贬的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景隆,甚至连魏国公徐辉祖,悉数有礼物送来。而汤和和蓝玉,更是亲自过来,俨然以柳三的长辈亲属自居,里里外外,过问每一件事情,半点不含糊。

    黄观每天操持各种事务,天天光是见这些大人物,就让他头晕目眩了。

    寻常的进士,你在朝三年五载,未必能跟这帮人说上一句话,可现在呢,天天碰面不说,还时常能聊一聊,黄观觉得,能认识这些人,留下一面之缘,就已经是赚大了。

    这还不打紧,一文一武,两个奇人,也出现在了柳家,黄观打听之后才知道,那个山羊胡的小老头,就罗贯中,没有别的本事,就会写话本。还有个背着狗皮卷的老头,有一次跟蓝玉切磋武功,黄观才知道,敢情他就是赫赫大名的张定边!

    更让黄观惊讶的是,那位原本一心飞天的陶成道,带着一大帮弟子过来了。

    柳淳代师收徒,认了陶成道当师弟,原则上柳三就是陶成道的长辈,虽然还没有陶成道岁数大。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今天是你们师爷的婚事,拿出本事来!要做出最好看的烟花,还要把热气球升起来,给师爷庆贺新婚!”

    “疯了!都疯了!”

    黄观只能这么说,柳三不过是锦衣卫千户,值得吗?

    自己废了多大的力气,考了前无古人的六元,怎么看起来,还没有柳三来的威风啊?老天爷,我可是文曲星啊,难道,难道他是武曲星?

    黄观疯狂拷问自己的时候,突然有太监捧着圣旨来了。

    “……千户柳三,数十年尽忠报国,劳苦功高。特加锦衣卫指挥同知,赐穿飞鱼服!”

    黄观无话可说了,从千户升到了同知,够狠!

    还有没有更厉害的?

    事实不会让黄观失望,老太监来了之后,太子朱标居然也来了。

    “这个大喜的日子,父皇可是会亲自过来!你们要小心准备着,别马虎大意。”朱标瞧了瞧黄观,眉头紧皱,“你……怎么来了?”

    黄观忙苦笑道:“殿下,是柳大人请我过来的。”

    朱标干笑了两声,他也听说了,黄观被骂得很惨,没想到这家伙的心够大,居然还有心主持婚礼,不错,不错!

    朱标笑呵呵拍了拍黄观的肩头,“等有空,孤请先生到东宫讲课,还望先生不要拒绝!”


………………………………

第231章 蓝玉要远征

    太子请自己去东宫讲课,莫非自己有机会成为太子师?

    黄观照着自己的大腿根,狠狠掐了一把,没错,真疼!

    他是有史以来,唯一的六元不假。科举场的超级吉祥物,但菜鸟毕竟是菜鸟,还真别觉得自己是个人物。

    不服?

    去城门外瞧瞧,当世第一功臣的人皮,就挂在外面!

    你不过是科举考的好而已,跟当官做事,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黄观终于懂了,难怪柳淳没收下他,如今来柳家贺喜的,勋贵最低一等,也是侯爵,其余包括锦衣卫指挥使,提督皇家银行的茹太素,甚至他的老上司,翰林学士刘三吾,这几位文臣都来了。

    别看柳淳结交的文官不多,但份量绝对够。

    刘三吾是公认的大儒,在宋濂死后,执掌文坛,地位非常尊崇。

    顺便说一句,在古代,值钱的是大儒,不是才子。

    就像黄观,考了六元,也仅仅算是才子这个档次,距离大儒,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就算他能诗词文章两开花,没有十年二十年的积累,也到不了大儒的境界。

    大儒厉害的是能解释经典,比如最典型的就是朱熹,明朝科举考四书五经,圣人微言大义,比如孔子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该怎么解读,是不是可以随便发挥?

    当然不行,要去看朱熹的解释!

    你要是超出了朱熹的范围,或者跟朱熹背道而驰。对不起,写得再好,没有用,跑题了!

    像刘三吾,他没有朱熹的地位,但他可以对朱熹的一些观点,发扬光大,对朱子疏忽的部分,进行拾遗补缺。

    光是这一点,就很了不起了。

    比如像柳淳提出爱有差等,华夷之辩,以此来改写明朝的外交方略,老朱当然同意了,可在事后,刘三吾花了足足两个月的时间,考证典故,寻找圣人的言语,也翻出朱熹的文章,写出了洋洋洒洒的一万言,总算给这件事情定了调子。

    有他的文章,加上朱元璋的祖训,再加上实实在在的利益,以后不管谁继位,想要调整对待藩国的方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殿试之后,黄观就想拜见刘三吾。

    很可惜,他根本找不到机会、

    没想到,老先生居然来庆贺婚礼,他没拿什么贵重的礼物,只是亲手写了一百个风格各异的福字,凑成了百福图,送给了柳三。

    柳三立刻诚惶诚恐,赶快挂起来,高兴坏了。

    趁着喝茶的功夫,刘三吾又对黄观笑道:“少年多磨难,你在考场上一路过关斩将,所向睥睨。到了官场,就未必能如鱼得水。老夫也不怎么会做官,教不了你什么。不过你只要多向柳淳请教,必定能有所收获。眼前的这点事情,不算什么,很快就会过去的。你放心就好了。”

    这几句话一出口,黄观简直感动的要哭了。

    老先生没抛弃自己,那就是还有机会!

    操持婚礼的日子,黄观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许多以往想都不敢想的人物。说白了,就是把朋友圈搭建起来了。

    柳家就是一个舞台,他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把每一件事安排的井井有条,半点不乱。

    而这些贵人来到柳家,看到确实不错,纷纷伸出大拇指。

    六元黄观,不再是一个考场的幸运儿,而是一个实实在在能办事的青年官吏,不知不觉间,黄观就完成了最重要的蜕变,十年寒窗,科举煎熬,总算让他熬到了破蛹成蝶的时刻。

    “柳大人,恩同再造,黄某没齿难忘!”

    ……

    黄观一心感谢的柳淳,此刻正在跟老爹聊天。

    明天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