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的手中。一时间场上除了张宝呼痛的叫声外,所有人都诡异的保持着安静。
现在的情况是汉军被黄巾团团围困,数倍于己军的情况断了汉军夺路而逃的想法。可是偏偏势大的黄巾的主将又被张风给拿下了,投鼠忌器下,黄巾也不敢有多余的动作,你望我我望你的不知道怎么办。
“不如去请示大贤良师如何?”在黄巾军不知所措时,汉军中倒响起了一个声音给黄巾出了主意。而随着声音的响起,汉军中也走出了两人,正是刘议主仆。
“唐周!!!”
张宝不认得刘议,但是却认识刘议身边的人,正是先前黄巾中颇受大贤良师重视,后来又叛变了黄巾的唐周。若不是这厮的告密,多有一月的准备加上出其不意的叛乱,黄巾早就推翻了大汉的统治,又怎么会走到今天的局面!所以看到唐周的一瞬间,张宝连膝盖上的疼痛都忘了,愤怒的吼着,挣扎着想要爬起来,但是却被张风给一拳掼翻在地。
张宝的怒吼也让黄巾渐渐响起了唐周这号人物,虽然在天下并不出名,但是对于前身大多是农夫的黄巾来说,是个读书人的唐周其实在黄巾中也是挺出名的,特别是在唐周叛变之后。
“唐周有事求见大贤良师,不知哪位愿意带个路呢?”
相比于张宝的冲天之怒,黄巾军复杂难言的眼神。唐周的表情倒没有那么生动,语气平淡的仿佛叛变之事根本没发生过一样。这份淡然让黄巾军变得更加疑惑,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位叛徒还可以这么平淡。
难道叛变之事另有隐情?
唐周的平淡让黄巾不由有了这样的想法,于是在场的黄巾没有一人觉得自己能够处理好这种事情。所以在几个副将协商之后,硬着头皮不顾一旁叫嚷着“杀了他”的张宝同意了唐周的要求,反正自家主将被抓的情况下,也只有请大贤良师来想想办法了。而与唐周同行的另一人,黄巾也没有在意,仅仅两人也翻不出什么风浪来。
“明非?”
当刘议路过张风的时候,张风不由的喊出了声音。张风有十二分想不通自己身边这个好友什么时候又和黄巾扯上了关系?而听见张风的声音,刘议停下来看着张风夹着着疑惑和关心的眼神露出了一个笑容,示意自己没事的,然后就和唐周一起,跟着带路的一队黄巾慢慢地消失在了夜sè中。
************************
当唐周和刘议进入广宗城张角所在的府邸时,张角正在教张白骑习文断句。得知自己二弟被擒和唐周来访时,这位太平道教首愣了好一会儿。一是没想到做了周全的准备仍然在伏击汉军是出现了岔子,二是不明白唐周为何而来,原以为自己和他的交集到对方告发自己后就结束了,没想到还有再见的一天。
“老师是在担心张宝叔父吗?”看见张角的沉默,张白骑童声童气的问道。
“唔,双方投鼠忌器,二弟没什么好担心的。”摇了摇头,摩挲着张白骑的头,张角想了想,吩咐把唐周他们带到了书房来。
“唐周见过大贤良师,多ri未见,大贤良师风采依旧。”
一见到大贤良师,唐周便大礼俯身于地,一如在黄巾军中时一样。不过张角此时的注意却不在唐周之上,看着唐周身旁的少年,张角诡异的陷入了沉默。从一些细节张角可以看出眼前两人的主仆身份,这么说来对方就应该是只是唐周卧底的人,可是为什么要亲自前来和自己相见?
面对着张角审视的目光,刘议没有感到什么不适,站在书房里,饶有兴趣地看着房间里的装饰。世人皆称黄巾为匪,那么张角自然就是土匪头子,可是在张角的书房里却是满满的书墨气息,挂在书房的字帖散发着墨香。字帖上的隶书飘逸而不放荡,总有着一种刚正不阿的味道。而慢慢的抚过字帖的题名,正是张角所作。
笑了笑,刘议放下了手中的字帖,看着皱眉的张角,慢慢开口:
“我姓刘。”
“!!?”听到刘议的话,张角愣了愣,随后想到了什么猛地站了起来,带翻了一方墨砚,吓了身边的张白骑一跳。
“老师?”
“白骑,你先出去。”张白骑的声音让张角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吐出一口气,张角却是摸了摸张白骑的脑袋,让对方出去。在看见不明所以的张白骑消失在门口之后,张角把目光转向了刘议,眸子亮的吓人。
“天子之姓?”
“天子之姓。”
慢慢的坐回了椅子上,张角蓦然的感到一阵口干舌燥,不过却出奇的没有想喝水的感觉,因为有一阵更加兴奋的感觉充斥在张角心头,隐隐的,还有一种亢奋的期待,所以张角继续问道:
“所来何事?”
“吴广死于荥阳,陈胜亡于下城父。大贤良师可否于广宗身死呢?”
白皙的手指停在粗造的纸张上,刘议看着张角,笑得不带丝毫烟火。
………………………………
第二十四章:算计(3)
() 当汉军与黄巾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夜风中婉转的静谧让先前还是战场的村子变得带有一丝祥和。特别是与汉军的军纪严明不同,黄巾营地里是不是会传出一些谈笑声,仿佛这不是战场只是一次远足而已。
这一幕让张风相当的不爽,明明是掀起大乱的罪魁祸首,为什么还能笑得出来?
杀
张风口型如此说道,只是张风也知道现在的状况,所以也只是想想罢了。从地上站了起来,张风四处望了望,寻到了袁绍的身影,向着对方走了过去。张风有点害怕继续看着如同匪寇黄巾,会按耐不住心中杀意。
“这是什么?”走到袁绍的身边,看着袁绍手里捻着几颗米粒样的东西,不过看上去既不是大米,也不像是小麦。
“这个?这个大概就是黄巾现在的主食了,原本是想看看黄巾军现在吃什么,就让兵士在村子里找了找,结果从驻守在这里的黄巾的炉灶中就发现了这个,还有这个。”说着,袁绍从身旁扔过来了一棵作物,大概是脱粒时混在了粮食里。果然的,作物既不是水稻,也不是小麦。
“这东西黄巾是从哪儿找到的,我记得冀州不产这个的,难道是幽州?”陌生的作物让张风感到一点惊奇,在冀州生活了多年,他还从没有见过这样的作物。
“幽州也不产这个的。”听见张风的话,袁绍摇了摇头,扔掉了手中的米粒,目光充满了思索。
“本初兄长知道这个?”张风奇怪地看着袁绍,没想到袁家公子的袁绍会知道这个,书里可不会说这些?
“这个东西叫做青稞,在益州、凉州部分地区有产,也只有这两个地方。”袁绍叹了口气,目光幽幽。
“兄长真是博识。”耸耸肩感叹道,不过马上张风就察觉到袁绍话中的不对,皱起了眉头:“黄巾主食?凉州有产?”
能养得起数十万黄巾足以说明粮食数量的庞大,而在这个钱粮并举的时代,粮食大多被世家垄断,通过商贩的手段得到粮食不是不可能,但绝不会得到足以养活数十万黄巾的粮食。那么就只有一个解释,有人接济黄巾,益州地处偏远,巴蜀之地自古道路难行运送大批粮食费时费力。那么就这粮食就只有来自凉州了。
“董卓任凉州刺史,此人在凉州威望极高,而凉州少世家而多好强,所以大部分的粮食都集中在董卓一家手上。而且董卓负责北方防线西部,有这位凉州刺史掩护,这么大批粮食要无声无息通过北方防线是可能的。”袁绍淡淡的说道,言下之意是认定了是董卓在资助黄巾。
“可是为什么?董卓他没有这么做的理由啊?”
袁绍没有回答张风的话,因为这个问题他也回答不了,凉州刺史乃是封疆大吏,怎么想董卓也没有与黄巾站在一起的理由,而且也没有站在一起。前些时ri兖州击溃张牛角就说明了董卓没有与黄巾沆瀣一气。可是这般资敌又是为了哪般?
“不管怎么样,接下来我们要小心一下这位新任中郎将了。免得像这次一样被人卖了还不知道。”虽然想不通董卓的想法,不过袁绍倒是知道了为什么在第一次袭击的时候自己就会中伏了,毫无疑问的,自己等人的消息被董卓泄露给了黄巾,听说董卓此人厌恶世家大族,算计自己倒也有可能。想了想,袁绍打算书信给家中,希望能够借助家中的力量调查董卓此人。如果北方防线的主将有问题,那么后果。。。
“话说,明非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