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这个问题,李信刚刚遇到周通他们的时候,也曾经被问到过。不过,李信当时都只说自己并非高门望族之士,很小就随父母在外闯荡,所以早已经是不记得故乡在何处了。如今,少不得要拿这番话来应付他,也因着在这个时代,天下混乱太久,所以,对于这样的事情并不奇怪,周通他们自然不会怀疑的。
“在下乃是寒门出身,和这些望族名门可高攀不上。”李信摇了摇头,平淡的说道。
“听周老先生之言,李郎学识不凡啊!”王猛并没有轻意相信这话,眼睛微眯,缓缓道。
这话的意思就很明显了,在这个世道里,如果真的是从小就逃难的人,哪里有机会去读书学习呢,更不要说还能够有良好的学识了。不过,对于这个问题,李信却是呵呵一笑,说道:“寒门又如何,既然能出景略兄这种人中龙凤,我略微有些学识又算得了什么呢?正所谓世事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啊!”
听到这话,王猛的眼睛猛然一睁,似乎黑夜之划过一道亮光一般。他定定的看着李信,许久之后才叹了口气,说道:“世事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李郎有如此气度与真知,王猛不如也,在下佩服!”
李信微微一笑,并没有多说,这两句话可不是他说的,而是红楼梦中有的。当然,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而李信对于这两句话的看法,并不是说要去搞懂人情关系,钻研他人喜好弱点,好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他只是借这句话来说,自己的学问,并不是因为从书上一板一眼得来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历,透过自己的眼睛去看去思考才得出的结论。
以王猛的个性与本事,自然也不会将这两句话理解成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更重要的是,李信的这句话说中了他的心坎,毕竟,他自己也是一样出身寒门,但自小勤学不辍,这才会有了今日之才学。李信的这两句话,好像是在说自己,但在王猛听来,却好像是说他一般,听起来自然就无比的亲切,有着一种特别的感受了。
当然,这话一出的话,王猛也就别想着再追问李信的出身了。毕竟,李信的话中说得很明白,同为寒门出身,你王景略能够有本事,就不许我李信有本事吗?再说下去的话,就显得非常瞧不起人了。
“不敢不敢。对了,景略兄隐居华阴县多年,不知可遇到伯乐否?”想了一下,李信试探着问道。
“李郎这话何意?”听到这话,王猛愣了一下,眼底闪过一丝莫名的神采,笑道。
“呵呵,无它,只是觉得,以景略兄子房、孔明之才,隐居僻地,难道不是在等待自己的汉之高祖、蜀汉之先主?”李信扫了他一眼,吹了吹手中的茶水,淡淡的说道。
………………………………
第7章 自强不息
听到这话,王猛沉默了,脸上突然出现了一丝落寞之色。
其实不必问这话,李信也知道对方没有找到明主了,毕竟,按照历史的话,王猛的明主还得过好几年呢。
“自我隐居华阴以来,能够看穿这一点的人没有几个,李兄弟果非常人!一语道破我之心思!”沉默了一会,王猛才开口说道。此刻他在李信的面前,仿佛是卸下了什么担子一般,整个人和之前比起来的话,明显有些不同了,连这称呼都变得亲近了。
如果说之前的时候,王猛给李信的感觉,是有一种不真实,或者说太过于遥远而无法接触的话,那么现在的感觉就好像是仙人落下凡尘,突然间来到了自己的面前,变得和自己一样了。简单来说,就好像是去掉了那一层包装,回归到了最自然的状态。
当然,李信自己也是装的,他哪有这个本事,一眼看穿对方的想法呢。只不过是身为后世之人的一种福利罢了,前人的事情,只要是有史所载的,李信看到了自然就会明白。既然对方已经是卸下了心防,那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再端着了。
“景略兄何必气馁,你如今还年纪轻轻,时间还长得是,日后自然会遇到明主的!来来来,咱们喝茶!此茶可以解忧,可以祛烦!今日不管明日事,船到桥头自然直嘛!”李信给对方续上茶水,开导道。
王猛听到这话,不由的露出了一丝笑意,没有说话,端起茶杯细细的品了起来。两人就在这大树之下,谈天论地,喝茶聊天。当两人之间少了那一层的防备之后,一切也就变得简单了许多,只是,等到吃午饭之时,两人的肚子里都装了许多的茶水,害得李信多跑了几次茅房。
纵谈天下大势,两人便发现自己的许多想法都是不谋而合。尤其是王猛,越是谈论得多了,心中便越是惊讶,因为他突然间发现眼前这个年轻人和自己一样,在很多的事情上面,见解几乎相同,心中的喜悦那是无法言喻的。毕竟,人生难觅一知己啊!平日里他那些无法向其他人诉说的想法,此时终于是找到了一个倾诉的好对象了。
吃过饭还接着谈,直到天色将晚之时,王猛这才意犹未尽的告辞而去。不过,临走之前却是说好了,过几天之后再上山来与李信坐而论道,共论天下大事。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除了是因为李信说的那些东西,基本上都是按照着王猛日后的所作所为来说的之外,更多的还是因为他这个来自一千多年之后的人,更加能够明白这个历史发展的趋势。而王猛的想法,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体现出了这一个趋势的,否则的话,如果是一套落后的东西,定然不会发展起来。
“这下,我和王猛应该算是关系不错了吧!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是将他给拉过来,别让他跟着苻坚去瞎掺和了!”看着王猛消失在村子外的身影,李信心中嘀咕道。
当晚无事,例行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之后,李信便睡觉去了。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也开始忙活了起来,主要还是训练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强大,更加的能够适应这个时代。因为之前的那一次战斗,让他认识到了自己有着太多不足之处。
弓箭自然是不能够放下的,在这个冷兵器的时代里,掌握了这门技术,那几乎就是一个狙击手差不多了。而且,所谓猛将的标志,基本上弓箭这个东西都是一个指标,换句话来说,不会射箭的可不是好士兵。
除此之外,便是用刀和板楯了,所谓板楯,即是盾牌,这个时代的官方叫法。只有盾牌和弓箭,不会用刀那也不行,毕竟,一味的防守和远程攻击,似乎也不太现实。万一敌人靠近了,那自己就真的是死定了。
短兵器里面可能选择的不少,除了刀之外,还有戟、长矛和槊,但这几种东西,李信用过之后,却发现并不是特别适合自己。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最常见的刀。
村民们的兵器,除了有一部分是村里的铁匠师傅打造的之外,大部分都是从敌人那里得到的,毕竟,氐秦兵们历次攻山,每次都会损失不少,大家总能够捡到一些。像是周通和李二黑手中的兵器,是所有人之中最好的,因为是他们在交战的过程之中,直接从敌人手中抢过来的,两个人都将它们给当成了宝一样。
华山之中物种多样,所以,村民们最常用的办法还是就地取材,像是手中的弓箭,便是用深山老林之中的木材所作。这种东西可难不倒在山里生活的猎户们,所以,综合来看的话,村子里面最多的兵器反而是弓箭。终究,这种武器上战场可以杀敌,入山可以打猎填饱肚子,最是得人心。
李信的日程安排得非常的满,每天天刚刚亮,他便爬起来了,而后找到一个寂静无人之处,开始自己一整天的练习。上午的时候,先是练一个时辰的体力,搬石头扛木头越野之类的,再来便是练一个半时辰的弓箭。等到稍事休息之后,再来练刀。
他这刀法是请教李二黑和周通之后,自己再根据想法改进的。想练成那种武林高手自然是不太可能的了,本着最简单的想法,杀敌自卫。所以,他练来练去也就只有那几个动作而已,劈、砍、削、刺、撩,每一个动作都要练上无数遍。
这种强度是慢慢往上加的,但即便是如此,练了几天的时间之后,李信的双臂就已经是沉重无比,感觉好像不属于自己一样了,挨哪哪疼。但即便是如此,他还是咬牙坚持下来,没有办法,见过真正的杀戮之后,他更加明白生命的脆弱了,这个时候不努力,真要是再上了战场,可就不一定回得来了。
李信的做法,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