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屠七回答道。
“我们怕他们过来,他们也是一样的担心!总之,最好就是咱们和他们保持一定的默契,大家互不侵犯!不过,防人之心不可无啊!应该做的准备还是要有的,命令李二黑稍作休整之后,率领一万大军驻扎在代国兵马的南面,顺便恢复那边的各县故城。如此一来的话,等到来年开春之后,便可以大举复治了!”李信想了一下之后,吩咐道。
“是,属下待会便派人去通知李将军他们!”
“还有,让胡天、彭林、邵子松分别驻军于朔方、五原等郡,以备不测!北地胡族虽然有不少都已经是臣服了咱们,但心意未知,若是没有必要的震慑,恐怕很容易出问题的!另外,我会让户部火速从各郡之中就近调拨一批物资支援朔方各郡县!”李信接着说道。
随着朔方的收复,也就意味着华山军国境线的向北推移。本来最北面的防线乃是乌氏、萧关、芦关一线,但从现在开始的话,就要变成黄河阴山一线了。
如此一来的话,原本布防在萧关芦关一线的大量兵马,自然也要跟着北移了。随着这些地方的安全性提高,日后的防卫,很大的程度上将会移交给地方镇军来守卫,除非是一些特别重要的关口。
如今华山军的情况,乃是镇军几乎和正规军一样多了,毕竟,正规军只负责守卫边境,防御敌军。而镇军的话,则是负起了内卫之责,同时,也是后备部队。
如此一来的话,只要李信愿意,华山军随时都能够集中起二十万的兵力来。当然,如此一来的话,整个境内可能就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了。
这是最后没有办法的办法,除非是到了亡国之战,否则的话,李信是不会这么干的。
相比起周围的敌人来说,如今的华山军兵力其实还是不多,就拿朔方这一带来说,代国布置的兵力便已经是有五万人了,李二黑他们加起来才三万人不到。
幸好,华山军向来都是打不对称的战争,并无意与敌人比拼人数。否则的话,这绝对是处于一种不利地位的。尤其是拿下朔方一带之后,可以依靠着黄河天险,对于防御来说,优势大大增加了。
虽然说是这样,但就短时间内来说的话,华山军的整体防御重心还是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东面的燕军依然会是最强大的敌人,是最需要注意的地方。但第二个的话,就是代国了。
从前大家相安无事,对于华山军来说代国并不算是敌人。但如今大家的地盘接壤了,自然就得防备了。尤其是代国的实力比刘卫辰他们要强得多了。
“除了北边之外,还有其他的消息吗?”说完之后,李信又问道。
“咱们境内基本上来说都比较的安定,上党雁门等地也都差不多。之所以会这样,属下觉得主要是因为如今燕国正与江左大战之中,所以,根本就抽不出精力来进攻咱们。”
“说到江左,桓温那边的战事如今进行得如何了?”听到这话后,李信不由的问道。
“属下要说的正是这件事情。自从八月时诸葛攸于东阿大败之后,桓温便暂时没有了动静,一直都在准备着新一轮的反击。一直到了十月,也就是咱们在北边与刘卫辰大战之时,他那边才开始有了新的行动。桓温这一次派了谢万驻军下蔡县、郗昙则驻军高平,以为反击之事。前些天,谢万率军自涡水和颍水进军援助洛阳,郗昙因为生病而退回到了彭城,结果,谢万以为郗昙打了败仗,所以便仓惶撤退了。如此一来,将士惊惶不已,居然自己崩溃了。燕军见机之下,便趁势进军,如今江左防线南移,许昌、颍川、谯、沛诸城皆落入燕军手中了!而且,还有大举南下之意!”听到这个问题,屠七连忙答道。
听到这事之后,李信一阵沉默无语。
这谢万便是谢安的兄长,江左大族谢氏的人。之前豫州刺史谢弈死了,本来司徒司马昱是想要让桓温弟弟桓云接任的,但却被仆射王彪之以防范桓氏独掌兵权给阻拦了。
于是,后来江左便以谢万为西中郎将,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当时的朝廷可能还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的,但这一次的战事结果出来,便足见晋廷任人唯亲之弊是如何的严重了。
这一次大战失败,可谓是丧师辱国之极,连淮水流域的大量州郡都丢失掉了。。
若说是历经苦战之后失败的,那倒还说得过去,偏偏却是谢万无能自己导致的。而事后晋廷却仅仅只是将其贬为庶人而已,若这事发生在华山军中,绝对不会如此轻易了结的。
“都说谢万无能,连累三军!以我看来,分明就是晋廷无能,只以门第世族为凭。当初任用他的时候便不想想其位置有多关键,也不想想他能不能担得起这副担子来!结果,才导致了今日之果,白白让那么多无辜之人丢了性命!”沉默了一阵之后,李信才悠悠叹道。
………………………………
第四百九十三章 薛瓒的想法
李信此时并没有太多的讥笑之意,更多的则是怒其不争。毕竟,江左这一次出兵,本来并未处于劣势。结果,居然因为自己的原因惨败而归,说出去都让人笑话。“如今燕军南下,江左在淮水一线的州县几乎尽没入燕军手中,如果再往南的话,几乎便可以威胁到建康了。江左经此大败之后,想必应该会有所改变才是!”屠七听到他的话后,不由的说道。
“改变?改不了了!你不明白,江左朝廷得了一种病,这种病已经是深入到了骨髓之中去了!除非是从根子上面进行一场变法,而且还要贯彻下去,否则的话,已经是没有救了!”对于屠七的说法,李信摇头叹道,只能够说他还是太天真了一些。
读史之时,李信最讨厌的朝代有两个,一个是东晋,一个便是宋朝!至于说最后面的那个清朝,李信对它反而是没有太大的意见。因为那已经是到了封建王朝的末日之时,任何的改变都无法让它再持续下去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完全是因为他觉得东晋和宋朝,尤其是和南宋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第一便是偏居一隅,龟缩在黄河以南的这片地方。
第二便是空有财富,文人出众,但真正掌控朝堂的却都是一些营营苟苟之辈。真正有能力的反而是被排除在了外面,根本就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才能来。
第三个最关键之处,则在于说他们的那一套制度都已经是腐朽到头了,但却死不悔改。以致于是空占着大~片的地盘,最终不但是无法做到收复国土,恢复山河,连自保都经常出问题。
每每看书之时,李信对于这段时期的事情都是摇头感叹,恨恨不已。那种感觉,就好像是看到有些人,将一手好牌给打得烂成渣一样。
屠七不明白李信为何对江左如此的悲观,但他对李信有着无比的信任,所以觉得他所说的话都是对的。既然他认为江左不可能改变,那就一定是不会有改变了。
“江左这一次大败,已经是多年未曾有过了!如果让燕国拿下了大江以北所有州县的话,其必然会实力大增,到时候对于咱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啊!”屠七想了一下之后,有些忧心道。
“桓温还在,江左亡国灭种之祸应该不会发生!现在就看看桓温接下来的做法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自己应该要亲自动手才是。但接连大败之后,如今又已经是到了冬季,战局暂时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让赵吉和陈康那边做好防备便可以了!”李信想了一下之后,对他说道。
无论发生多大的事情,李信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东晋不会如此短命!即便是如今历史已经是变了很大的模样,也一样如此。
“上洛与弘农一带的兵力不是很多,如果想要应付突发之事的话,可能不会太容易啊!”屠七听了之后,沉吟了一下,说道。
如今赵吉手中,只有一万兵马而已,控制着弘农到上洛这么长的一段防线,已经是有些吃力了。再让他去应对可能的危机,的确是有些力不从心之感。
“你说得也有道理!待会我会和景略商量一下,先将上洛与弘农两地的镇军转为正规军,将赵吉麾下的兵马补充到一万六千人再说!”李信考虑了一下,也觉得这是一个问题,所以,便临时决定道。
李信对于江左那边战局的估计基本上正确,时间进入到十一月后,寒冬的到来,让双方都不得不暂时罢军休战了。但从当前的局势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