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觉得,这支不破军如何?”不破军的训练才刚刚开始,首先要培养的,就是每一个人的体能。
毕竟,在李信的想法之中,这可是一支重装步卒。李信自己也在军中训练,所以,张蚝与邓羌也不得不加入了!对于他们而言,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暂时未见分晓,不过,这些训练虽然简单,但对于士兵的体力会有一个很好的提高作用。”邓羌想了一下之后,答道。
自从知道这支军队存在的意义之后,邓羌便对李信十分感激。因为他明白,李信能够将自己带到这样的一支军队之中,而且还让自己参与到其中来,显然是对自己十分看重的。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一想到自己日后能够率领一支强大的军队作战,像邓羌这样的猛将,岂能不高兴。
“体能训练,我可以教你们,但对于杀敌之术,那就得你们来教大家了!这支不破军,日后便由你们两个统领,我希望你们日后出击之时,无人可挡,无物不破!如此,方不负我苦心打造这支不破军!”李信看着眼前这五千士卒,感慨道。
他对不破军的要求和希望都很高,每一个士兵,不但要懂得协同作战,而且还要掌握高超的单兵技能。总之,这里随便出去一个士兵,都能够在其他地方当上小军官便是了。
“大将军放心,末将一定不负重托,将这支部队训练为善战之兵!”邓羌与张蚝连忙是抱拳道。
“训练去吧!大将军府内事情多,所以,我也不可能常来!平日里的操练,我都已经是交代过了,你们好好的听令行~事!在我华山军之中,与其他地方不同,纪律性,这是第一位的!每一个人都不能破坏这个规矩,无论是兵还是将,这一点,你们必须要牢记。否则的话,日后你们一旦违反军纪,我也一样不会宽恕!”临行之前,李信又对他们交代道。
“是,末将一定谨记在心!”即便是邓羌与张蚝这样的猛将,如今在李信的面前,听到这话之后,也不由的心中一紧,连忙是应道。
回到长安没有多久,薛瓒便找了过来!过往两个月里,他都不在长安,而是在关中与河东各地打转,为的就是办学之事。如今他回来了,看来,这件事情应该是有了一定的结果了。
“大将军,下官此行,总算是不负重托,在各郡县之中都已经是安排妥当了。不久之后,各地便会有第一批学生了!至于这教材之事,这里有一份书目,大将军可在上面挑选!只是各学校运转所需的拨款,都得由大将军您定夺!”一进门来,薛瓒匆匆行礼之后,立刻便提出了要求。
“哦,先给我看看。”对于他这种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李信是大为赞赏,连忙说道。
教材之事,他也早就已经考虑过了。
虽然说经过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之事,百家争鸣的现象不再。尤其是后来的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基本上来说,天下的学校中,作为教材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以儒家经典为主,顶多再算上一些黄老之学罢了。
李信的想法当然不是这样了,毕竟,从长远来考虑的话,自己将来的文武官员,基本上都是从学过这些的人之中选出来的。他可不希望自己整天面对的乃是一个迂腐老儒,整天知乎者也什么的。
他需要的是一种全才,就算不是全才,至少在某一方面也要专精。而想要做官的话,至少应该对一些基础的东西都要了解才行啊!
别的不说,至少除了基本的识字之外,还得会算术吧,能够看懂简单的账册才行。
否则的话,连自己治下有多少子民,有多少土地,有多少税收都不懂,那岂不得当个糊涂官么!而且,这样极容易被身边的胥吏上~下~其~手,从而是中饱私囊。
所以,李信看了一下书目之后,便将其中的一部分都给划掉了。除此之外,他还加上了算术与几何,尤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将阿拉伯数字给引入了!因为自从到了这个世界之后,他看那些账册上的数字,已经是感觉到想骂人了。
乡学之中,主要是以识字和基础算术为主,再加上一些传统的礼仪美德、四时月令之类的教育。
而到了县学之中的话,便要开始接触更深层次的东西了!简单的平面几何开始出现,这个方面,墨家的东西就要派上用场了。
不过,无论是算术还是几何,有几种教材还得他来编写才行。这其中,恐怕又得费不少脑筋了。
而且,四时五谷,天地日月这些东西,也都要开始接触了。否则的话,十一二岁的孩子了,总不能连自己吃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是长什么样都不认识吧!
反正,整个教育体系之下,这些东西是层层加深的。但由于李信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也有限,而且,还有这个时代的局限性在!
所以,整个从上到下的体系加在一起,其实所学的东西,比起后世来,那是要差得远了。
“就这么办吧!至于这拨款之事,我已经是和徐夫子打过招呼了,你直接造好账册,再去找他便是!”将教材之事处理好,关于教育方面的事情,基本上来说便是完成了。
教育乃是一个长期的投资,所以,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看到结果的。而且,没有长远眼光的人,基本上不太可能会去办这个事情。
李信的想法,也是想要看看效果再说,慢慢实践慢慢改进。至于更大的动作,就只能等到以后再来说了!
“是,下官这就去找徐大人商量!”听到这话,薛瓒不由的喜道。
虽然说他对于教材之中有些书被划掉有些微词,但也没有太大芥蒂就是了。
毫无疑问,如果能够在这个事情上面干得成功,那么,华山军日后就不愁人才的问题了。到时候,不管是打下哪一个地方来,都能够立刻派出得力的官员去上任。
不像现在这样,每一次扩张地盘之后,都得与王猛商量许久,才能够将各地官员给安排妥当。
不过,这个教育体系实行之下,必然会受到一些阻力。幸好,如今这个时代,早就已经是被打得破破烂烂的了。。
正所谓不破不立,大破大立,要让李信亲自打烂的话,怕是没有那个决心。但在别人打烂的基础上再新建一套,那就要容易而且方便得多了,这也是他敢于推行这一套的原因所在。
整个闰九月里,基本上来说,之前布置下去的事情,便算是到了渐渐成型的时候。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只要能够持续的运转下去,不出半年时间,所有的体系便都能够建立起来,而且形成一个长效的机制了。
………………………………
第三百零九章 时机至
关中各县之中,随着天气渐渐转冷,百姓们的农事活动也开始结束了。至少,不像过去那样,天天都待在地里了。难得有闲,大家便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聊聊天唠唠嗑啥的!这个时候不像是秦朝时期,大家在一起不能够议论朝政,许多人聚在一起,有的时候都变成违法的了。
所以,大家在一起的话,基本上也是没有什么顾忌,想说什么便说什么。尤其是县城之中的百姓,那更是如此,趁着做买卖的功夫,左邻右舍的,你一句我一句,聊得挺欢畅!
这也是就是因为如今关中百姓的生活好过了,否则的话,大家都得忙着找吃食,哪里有功夫在这里闲聊呢!
自从李信封锁了秦州通往汉中川蜀的道路之后,凡是西来东进的商旅,无论是前往哪一个方向,都必然得进入关中才行。
如此一来,偌大的一个关中,就变成了一个货物集散中心,商旅停留的必经之地了。
由此而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关中各县的服务业开始发展起来,什么酒楼与客栈之类的,那是多了许多。而且,由于货物来源多了,所以,整个关中如今多了许多的稀奇玩意。
对于百姓来说,自己的选择多了,平日里的生活自然也就更有了色彩,大家过得也就高兴了许多。许多的百姓,也因为这来往的客商而得到了商机,算是给自己找到了一条养家糊口的途径。
尤其是华山军治下,如今吏治清明,形势稳定,对于许多的客商而言,干脆就在这里留了下来。他们将自己的货物就在关中~出售,而后从关中找到其他客商,再进货到其他的地方去。
这样一来,无论是从西域而来的客商,还是江左中原来的客商,基本上都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