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晋唐王-第3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一段时间我去各地走了一下,发现百姓家的孩子,无论年龄大小,皆是在家闲玩,如此甚为不好!我决定,治下各郡县,要大兴学校,让百姓们的孩子可以入学读书。这样的话,日后咱们能够用的人才,也会慢慢多起来了!”李信说道。

    “原来是这事,大将军所说之事,下官亦有想法,最近一直都在考虑这件事情。只是,还没有拿出一个方案来,没有想到大将军便已经是提出来了!倒是叫下官惭愧了!”听到是这事,薛瓒不由的露出一丝愧色。

    “哦,原来你已有想法,快说来听听!”听说他有想法,李信不由的高兴道。

    “大兴学校,此乃教化育人之事,自从三皇五帝之始,便是国之大事。只不过,历年战乱以来,这件事情多已荒废掉了。往昔之时,汉朝立有太学,以供各地学子学习之所,后来各朝虽然常有断续,但这太学其实还是存在的。以下官设想,长安之地,本有太学所在,不如将其恢复过来,择各地年轻学子,入内学习。”薛瓒连忙说道。

    “嗯,这倒是一个办法,不过,那些普通百姓的孩子怎么办呢?”听到这方法,李信不由的点了点头,不过,随后便问道。

    终究,现在还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更多,那些已经读书识字的年轻人,终究还是少数而已。

    “以下官之见,可在各地立学校私塾,让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也能够入学读书。比如说三五乡里一所学校,或者五六乡里一所学校皆可,视其道路远近,学生多少来定!”薛瓒答道。

    他的这个想法,相对来说的话,比较的现实。总的来说,还是前人办学的那种思想,靠的基本上是公办与民办并行的道路,也就是公学与私塾并举。

    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倒是这个因地制宜,几个乡里共享一所学样的办法。这一点,倒是深得李信的支持。

    教育制度的大发展,其实是在汉代开始的,那个时候,逐渐兴起了官学与私学两种形式。所谓官学,自然就是官办的学校了,这其中,便有中央办的太学,还有地方官府自己办的官学等等。

    而私学,则是由那些博学通识的学者、名士自己办的。这一类的学校,其实更像是那种小而精的贵族学校。相对而言的话,这类学校不但是学生挑老师,更多的时候,还是老师挑学生。

    私学之中,一般教的都是专精的东西,比如说某一本经典。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些名士可能精通某一本经典,所以,在这方面乃是当之无愧的大家,自然可以开设精庐授学了。

    这类的私塾,基本上和太学是一个等级的。如果从教材来划分的话,也大致是上划分成两部分,像是太学和精庐这一类,教的都是儒家经典,其目的是入朝做官,为皇帝服务的。

    而像是地方官学以及一些私塾,则主要是负责识字、算术、写字,以及教化地方百姓,负责移风易俗之类的启蒙教育。相对而言的话,太学及精庐的等级自然是更高了,一般的百姓接触不到。

    但这样的教育体系,无疑是得要有财力来支撑的,也就是说,一般天下太平之时才能够办得起来。如果像如今这天下的话,吃饭都是一个难题,谁还有心思去办学呢!

    “你说得不错!各郡县之中,视其乡里大小,让各乡里孩童就近入学,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不过,按照我的设想,在各县城之内,应该设立县学,凡塾中学生考试达标者可以入学读书。而后,再在郡治设立郡学,择县学之中优者入内学习,而郡学之中优秀者,则入太学之内。如此一来,便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体系,经过培养之后的人才,基本上可以直接提拔任用了。”李信想了一下之后,补充道。

    他的这个想法,体系就要全面得多了,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乃是借鉴了后世的教育体系。对于这个时候的人而言,就显得太繁琐了一些。

    所以,薛瓒与徐夫子听到之后,都不由的一时间哑然。因为他们也没有想到,李信居然有这样大的野心,想要设立这种自下而上的教育体系,而且,几乎每一个层级都覆盖到了。

    “大将军,若是按照如此设立的话,只怕咱们的财力是吃不消啊!”徐夫子苦着脸,闷闷不乐的说道。

    “教育之事,百年大计,不可不慎重。这关乎到咱们日后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关乎到整个天下以后的兴衰。所以,无论如何,再怎么样艰难也要办起来!”对于他的担心,李信非常理解,但却坚定的说道。

    “大将军,以咱们如今的地盘,倒是不用办太多的学校。只是,这样四个层级划分下来,孩子们岂不是小小年纪就得入学读书吗?”薛瓒盘算了一下之后,问道。

    “暂时的话,便定为七岁吧!凡是华山军治下,七岁之孩童,无论男女皆要入学启蒙!乡学之中读四年,县学之中读三年,如此一来的话,基本上能够进入郡学的人便要少一大半了。郡学又三年,而后太学三年!”李信想了一下,这才说道。

    “这个,七岁年龄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无论男女皆要入学,这恐怕不妥吧!”薛瓒听了之后,不由的皱眉道。

    这个时代的男尊女卑思想,虽然没有经过程朱理学之后那么变~态,但还是很普遍的。尤其是东汉之时开始,三从四德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成为主流!

    再加上经过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之后,孔子的一些观点被误解,如此一来,男尊女卑思想算是根深蒂固了。

    虽然如今这个时代,由于天下大乱,礼教纲常已经是没有多少人在乎,但李信对于这种百姓心中的思想,还真的没有把握去打破。一个搞不好的话,那就是在自寻死路了。

    所以,他只强调了一下乡学之中,男女都要入学,但在乡学之后却没有提及了。

    “不,让男女稚子皆入学,为的乃是弘扬教化,导人向善而已。毕竟,女子也是人,如果不经过教导的话,怎么知道事非善恶呢!所以,乡学是必须要读的,至于读书之后,个人有多高的成就,那就是个人的问题了!”李信借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算是给女性接受教育开了一个口子。

    教化天下,这可是儒家的理念啊!在这个高大上的理由之下,谁站出来反对,便意味着反对儒家理念。再者,仅仅只是四年的乡学而已,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能够接受的。

    尤其是以李信现在的地位和威望而言,要推动这件事情并没有太困难。先开一道口子,算是留下了一线希望,等到日后再来慢慢改善好了。百;镀;一;下;“;东晋唐王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

第二百九十八章 法不容情

    见到李信已经是打定了主意,两人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办学校的事情也就此决定了下来。“还有,凡是入学的学生,其在学校之中的生活费用,皆由官府承担。将办学成绩也算入对每一个地方官的考核之中,学校办得好,人才出得多的地方,地方官将会受到奖励。反之,对于办学之事无理阻挠,打压人才的人,将会受到处罚!”想了一下之后,李信又说道。

    普通人之所以无法入学,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其实还是在于他们家中太过穷困了。所以,根本无法支撑入学所需要的那些东西。

    李信想要搞的,其实还是后世的那套义务教育制度。相对而言的话,越是到了后面,学生越少,所以说,真正的支出其实还不算太大。主要人数最多的,还是乡学及县学这一块而已。

    徐夫子心中默默盘算了一下之后,脸色不由的又黑了几分,但他也没有办法反驳。毕竟,他当初不也是一个教书的先生么,这办学之事,对他来说还是有着一种莫名的情感的。

    “若是依大将军如此设想,只怕不出两年,咱们治下便有大把人才可用了!”薛瓒高兴的说道。如果这件事情真的办成了的话,那他这个第一任的礼部尚书,只怕也是会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大大的好名啊!

    “前期可能会艰难一点,但必须要坚持下去。兴建学校的事情,先从关中抓起,看看效果再说,这件事情你亲自去抓!另外,各郡县之中要专门设立掌管教育的官员,负责管理学校教育之事!”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