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但你觉得这值吗?如果这贱民日后反叛,你会被连累的。”翟义虽然很想杀了王孙庆可刘秀拿愿望出来保人,他只能从旁提示一下。他始终认定王孙庆这人是祸根,不值得救。
“如果以后王孙庆反叛,伯父尽管拿我下罪,但我也相信王孙庆是个聪明人,经过此事之后他应该知道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
“我说的对吗?”最后的反问是丢给王孙庆的,王孙庆是个聪明人,他立马表态,此生鞍前马后孝忠刘秀,如有违背五雷轰顶,永不超生。
“王孙庆效忠于我,我效忠于伯父。文叔在这恭贺伯父又获一位领兵大将。”
翟义清楚这是刘秀给自己台阶下,同时也因为这次小小的矛盾碰撞,他第一次正式关注这个还需要几年才能受冠的少年。
事情结束了,庞萌安排袍泽将王孙庆母子带去疗伤,他自己则跟在刘秀身后进入了大厅。
几百年的汉室江山,刘氏族人可谓是遍地生根或者也可以说只有刘氏族人才敢的参与造反,就因名正言顺四个大字。
大厅中的人分别是东郡都尉刘宇、严乡侯刘信、武丰侯刘璜、东平王刘匡、东平王教师苏隆、中尉皋丹,这五位中的刘信、刘璜是两兄弟,而刘匡是刘信的儿子,最后苏隆、皋丹则是刘匡的心腹。
面对这么一股新生势力,翟义却并不担心自己会受到威胁,因为他名下也有刘宇、刘秀、陈丰三人,兵马更是远胜对方。
刘秀一开始还蛮期待大家初次会面的头脑风暴,毕竟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各抒己见应该能获得奇效,但结果说失望都是还只是为了安慰自己受伤的心。
这群王八蛋的办法简单粗暴,就是将东郡二十县城切成几块,大家各自带领兵马潜伏,只待约定时间到来便统一起兵,杀人夺城。
………………………………
第二十七章:王侯将相
二十座城市同时部署行动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况且用的还是自己的人,刘秀悄悄的约见了西海郡的所有将领,因为他必须知道这些人,随着时间变迁是否还依旧孝忠于他。
试探的结果是可喜的,刘秀故意放出来的假消息并未传到翟义他们耳里。
“你就没什么想要问我的吗?”每次会见西海郡将领,刘秀都没有避开王孙庆。
“该知道的我一定会知道,不该知道的,就算知道了我也会选择忘记。”
看着王孙庆的言行举止,刘秀不得不承认,这人确实是位非常优秀的人才。
自西汉集权开始,天下分为十四州,其中司隶就是中央集权地,而河东郡便在它的名下。
刘秀有三千兵马,他的使命是夺取解县及它周边七座县城,而翟义他们也同样负责七座县城,剩余的六座便要靠刘信一家人了。
一路颠簸来到解县,刘秀当起了甩手掌柜,他将一切权利交给了王孙庆,顾名思义是考验王孙庆,实则却是刘秀对自己第一次领兵夺城没信心。
王孙庆是个聪明人,在整个战略部署中,他常常抛砖引玉、引用典故让刘秀来决定一些最重要的事情。作为新世纪的人,秉承了国家上下几千年文化底蕴,刘秀也确实没给祖宗丢脸,他常常举一反三,所指出的痛点中,有些连王孙庆也没考虑到。
这些日子里,连接来了三波信使,掐指算算,约定的时候就在后天。
月黑风高杀人夜,这句扯淡的话不知道是谁说的,但今晚河东郡注定要血流成河。
燥热的县城,火光漫天。满地的尸体中有敌我士兵及普通百姓,刘秀提着县令人头观望四周,却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你的心乱了?”
“何以见得?”刘秀坐在台阶上望着轮椅上的王孙庆。
“你的心若是没乱就不会在这里跟我闲扯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心无障碍才能通达四方。”
别人在外面厮杀,刘秀、王孙庆两人却在县衙里喝了一晚上酒,最终的结果是谁都没听进对方的话。
比起前段时间刘崇的造反声势,翟义的声势可谓是地动山摇。他趁着朝廷还没反应过来,传檄声讨王莽,刻书于各州郡并强调自己有平帝血书在手,严厉声讨王莽毒杀汉平帝、骗取摄政尊号、挟天子以令诸侯、蓄谋汉家天下等十恶不赦之罪。
立天子,赏爵位。
翟义立刘信为天子,前东平王刘匡(刘信之子)为太子,他自己任大司马柱天大将军,前东平王教师苏隆为丞相,前中尉皋丹为御史大夫。刘宇、刘璜、刘秀、陈丰四人任前后左右四将军,号召天下吏民共扶汉室,齐心协力铲除王莽这窃国大盗,刹那间天下震动。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总有一些人,骨子里就觉得自己生不逢时所以才会过的如此辛苦,而刘信、翟义两人的崛起给了他们希望与曙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陈胜喊出的造反名句,莫名其妙的就火起来了,河东郡百姓情绪激扬,踊跃参加,更纷纷幻想着自己功臣名就的美好生活。
从河东郡到京兆尹,中间也就隔着一个左冯翎,翟义的出兵速度非常快,刘秀被任命为先锋大将,率领着一万大军已经进入了左冯翎。
一路上诸多县城,或因为兵力不足,或因为血书原因,清一色的闭门紧守,这更加激发了翟义的气焰。
这一日,有赵朋、霍鸿两人自封将军,各自带着数千人马来投,而其他或几十人,或数百人来投的队伍更是数不胜数,翟义大军人数在短时间内冲至十余万。
人多了,粮草自然就成了问题。反莽联军先是礼貌借粮,对方肯就是良民,打上了长期的借条,对方不肯就直接开抢,值得庆幸的是翟义的底线还在,除了粮食,但凡敢抢钱抢人的士卒一律砍头。
身在长安的王莽得知翟义打来,诸县不战的消息后,不但没骂人反而脸上浮现出道诡异的笑容。
“敢用舆论来对付自己,天下何人不知,论掌控舆论的能力,孤认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
话说前两年,王莽策划给自己加封九锡,朝廷就收到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的上书。
四十八万多件上书在当朝意味着什么呢?目前全国人口不过数千万,其中绝大部分还是文盲,识字者不过数百万,而在整个京兆尹,能够上书的知识分子加起来也不会比四十八万多,这就是说,几乎所有有能力上书的普通百姓,都参与了这次行动,更别说满朝文武,支持给王莽加九锡的王公列侯及卿大夫就有九百零二人,几乎占了全部。
“大哥,这翟义真是不知死活,我愿为大军先锋,杀他个血流成河。”王邑是王莽的弟弟,官拜太保。
“不急,我到是要看看还有那些不怕死的人敢跟他一起来。”
唱戏唱全套,之后的日子里,王莽假装十分恐惧,饭也吃不下,日夜抱着孺子婴在宗庙祷告,又模仿《大诰》写了一篇文章,说明自己摄位是临时的,将来一定会将皇位归还孺子婴。
一路上顺风顺水,突然又听闻这个消息,翟义、刘信几个兴奋的庆祝了好几天,但刘秀心中的危机感却越发强烈,他立马召见王孙庆。简单的一番交流,两人的认知是一样的,这是个套,谁去谁死。
刘秀不想这次好不容易有点模样的反莽联军出事,几次求见翟义陈述自己的看法都被轰了出来,迫于无奈之下他去求见了刘信,结果还是被轰了出来,反倒因为这件事情得罪了翟义,被人家放入的黑名单。
得不到翟义、刘信的信任,刘秀也不愿意让自己的人去送死,于是他私底下开始运作,悄悄联系西海郡诸将,告诫他们千万不要随意出战,能推脱就推脱,并且战事一旦出现混乱就立即像自己靠拢,随时准备突围。
………………………………
第二十八章:长安风云【一】
越接近长安,刘秀心中的危机感就越强烈,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刘秀自己也说不清楚,反正就是心中有个声音不停的在呼吁他远离长安,越远越好。
作战期间主将的心乱了,对一支军队来说就是场恶梦。幸好刘秀这人非常了解自己优缺点,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在这种乱心的时候,他都将放权给下属,自己不参与任何决策,只负责兜底背锅。
论领兵作战的实操能力,王孙庆本身就比刘秀要强,两人相处的这段时间,时常论战、演练,亦君臣亦师友,凭着前世的经验刘秀领军常搞奇袭而王孙庆领军却已稳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