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齐国的发展,周边的蛮族也从齐国这里获取了不少的好处。
此时的蛮族,远比另一个时空的蛮族强的多。
不知是不是蝴蝶效应还是历史的必然,齐国正经历这华夏历史上演了数千的故事。
贫穷的蛮族觊觎富饶的中原,想要将其据为己有。
想到这里,杨浩有些苦笑。
“想不到啊!到头来老祖宗们的难题,会再一次的落在头上,罢了,罢了,若是不在我手中解决这个问题,难免后世子孙会再次经历神州陆沉的苦难啊!”
杨浩知道想要解决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除了依靠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制度与强悍的军队之外,不能忽略先进的工具与武器的效果。
想要统治诺大的疆域,军队快速的调动能力和通信能力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
二十年的时间内,杨浩已经初步完善了发电理论体系,并且已经做出了可以释放电流的小型发电机,而且各地的水坝修建,也为发电提供了条件。
杨浩不打算再继续等下去了,他清楚从无到有的建设电报系统,是一个无比庞大的工程,现在如果不开始,也许等他入土的那一天也不会看到结果。
除了发电之外,蒸汽机的研制他也准备提上日程。
经过数年时间的摸索与改进,齐国的钢铁冶炼工艺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
齐国生产的钢,完全有能力支撑蒸汽机的制造。
原本杨浩想着等着美洲的船队返回后,带回来橡胶种子,用橡胶来解决蒸汽机的密封问题,但是按照目前的局势,已经不能再等下去了。
火车的研制势在必行。
想到这里,杨浩让人备车,前往自己位于宫中的的秘密作坊中。
作为杨浩的私人实验室,保存着齐国最为先进的科技,这里的藏书与设备甚至比五十一区与科学院还要齐全。
守卫在这里的侍卫见到杨浩到来纷纷行礼。
杨浩抬了抬手道:“免礼!开门吧!”
沉重的包铁大门打开,杨浩只带了几个贴身侍卫而入。
随着铁门关闭,杨浩道:“你们在这里等着。”
侍卫躬身道:“诺!”
进了自己做研究的房间,杨浩从一个手工台下方脱出一个沉重的木箱子。
这个木箱子不知道放在这里多久了,此时已经落满了灰尘。
随着木箱打开的瞬间,飘起的灰尘呛得杨浩一阵咳嗽。
门外的侍卫闻声连忙道:“大王可有吩咐!”
“无碍!你们等着便是!”
“诺!”
看着箱子里有些丑陋的简易蒸汽装置,杨浩笑了笑,喃喃道:“老伙计,让你尘封了许久,如今也时候见见天日了。”
这个不打的蒸汽装置,乃是数年前杨浩闲暇之于制作的,做工极其的粗糙,虽然能提供些动力,但是那动力实在小的可怜,除了当成玩具,根本没有一点的实用价值。
加上当时齐国的条件根本不行,慢慢的杨浩也就不在这方面浪费时间。
不过如今的齐国不同,轨道已经铺设一些,生产力比起数年前提升了一大截,而且这几年他在机械方面的造诣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让他有了信心将这个没什么用处的玩具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只要火车一通,现在的困扰自己的问题,将不在是问题。
铁轨铺设到的地方都会是大齐的疆域。
深知火车的作用的杨浩,对此有着无比的自信。
将这个小的可怜的蒸汽装置搬到台上,杨浩坐在那里顶着这个蒸汽装置打量了很久。
这个装置很简单,只是一个水桶大小的铁桶,加上一些不算复杂的连杆结构而已。
功能并不复杂,但就是因为过于的简单,因此这样的东西除了博人一笑之外,根本毫无意义。
顶着蒸汽装置杨浩看了良久后,来到一旁的黑板前,开始绘制新的蒸汽机设计图。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朝中大臣们明显的察觉到杨浩对于工部的事情越发的重视起来。
先后召见了工部大小官员十余人,只不过工部口风严密,其余人根本不知道杨浩和这些人谈了什么。
对此杨浩也没有和朝中大臣解释,省的有些人跳出来说这事劳民伤财之举动。
这件事是势在必行的一件事,根本容不得任何人反对。
虽然这样做有过于专权的味道,但杨浩根本不在乎,何况这两件事对于目前的人类来说,完全属于黑科技一般的东西,与其和这些人扯皮,倒不如用自己的权利强行的将此事推行下去。
………………………………
第四百六十五章 疑惑
七月流火,只不过钦州的夜晚仍然有些闷热。
将近半年的征兵,秦州边关的守军已经达到五万人,数万人的军队分布在钦州边关漫长的边境上。
各个据点的新兵都按着齐国军方颁布的步兵操典进行着及其严格的训练。
齐国将近十五万人的兵力,有一大部分都驻扎在北方,此时的南方随着数年前三苗部落的覆灭,剩下的那些小部落根本不足以对齐国造成威胁。
杨浩很清楚威胁来自那个方向。
供养十几万人的军队,对财政的负担是及其沉重的。
正直上升期的齐国,发放给军方的物资从来没有以次充好的情况存在,这种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朝廷的负担。
杨浩看着户部提交了上半年财政支出,齐国去年的赋税有将近三分之一都用在了军队扩建之上。
军费的支出占了总收入三成,这种比例,放在后世绝对是穷兵黩武的国度,
不过好在齐国目前的情况比较特殊,先进工具的推广,加上地广人稀,有着大量的耕地,倒是足以维持这种畸形的经济模式。
杨浩知道这种情况不可能长时间的维持下去,想要消除这种畸形带来的隐患,而保持军费不变,只能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
加重赋税这种手段,杨浩是不会去做的,这种做法在他看来无疑是饮鸩止渴取死之道罢了。
仅需提高生产力才是一劳永逸解决此事的办法。
杨浩将户部的呈上来的文件放在一旁,打开兵部送来的文书。
兵部的奏折中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唯一的重点就是对秋天征讨西部蛮夷的方略进行了推演,列了一个比较详尽的计划出来。
杨浩看完之后,放在奏折走到挂在墙上的简陋地图前驻足观看。
西部蛮夷占据了河西走廊与后世青海一代,想要一举击溃这些蛮夷不难,但是这些逐水草而居的人,想要彻底将其覆灭并不容易。
杨浩的计划是这场战争之后,将齐国的边境线向西推进到祁连山一带,在那里设立关隘,将西方蛮夷阻挡在河西走廊西侧。
虽然进入西域的通道不只是河西走廊一条,但是无论是从青海那边还是走北方戈壁,环境都十分的恶劣,他不认为在这个年代,能有大规模的军队从这两个方向进攻自己。
只要在一些重要的地方驻守一些兵力,便可保证齐国腹地不受蛮夷的袭扰,为自己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内部环境。
杨浩的视线慢慢的从河西走廊向西看去,最终目光停留在中亚一代。
“若是西方的穿越者想要染指东亚,此处我大齐必须拿下。”
杨浩的看的方向是后世阿富汗的位置,毕竟有着天山山脉的阻隔,冷兵器时代的大规模部队想要过来,选择的道路并不多。
只要自己占住几个重要的通道,齐国就可以据城而守。
除非对方的文明程度远远的超过自己,否则劳师远征之下,自己战败的可能性很小。
但想要在西域驻军,对于冷兵器时代的中原王朝而言,绝对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距离中原太过于遥远,谁也没办法保证会出现什么样的意外情况。
“必须尽快弄出火车,否则我这一生的成就只能局限在中原。”
杨浩喃喃道。
这几个月下来,在杨浩大力的推动下,科学院和工部的技术官员一起,在杨浩的带领下全力进行蒸汽机的研发。
数个月下来,杨浩在其上投入的资金大的惊人。
对此,许多官员都颇有微词,不少官员甚至联名上书,请求杨浩要理智一些,如果这样下去,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天下非得大乱不可。
只是杨浩在这件事的态度上,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态度可谓是十分强硬。
“大王!大王子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