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上古当大王-第3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不如中原地区富足,但也勉强的解决温饱问题。

    加上齐国强大的国力,与远超越人的文明程度。

    临近齐国的越人,在潜移默化间就被齐人所影响。

    甚至于一些越人居然出现了偷渡的情况,如今的南方边境城镇之中,齐人与越人混杂的情况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但是这些没有户籍的越人,并没有被齐国朝廷认可为自己的国民。

    根本没有拥有土地的权利,他们唯一生存的手段就是被当地官府,以极其低廉的价格雇佣下来,去从事那些齐人不爱做的脏活与累活。

    即便如此,这些人的生存条件也要比他们江南的那些族人要好上许多。

    因为他们这些人,自己很难拥有土地,但是只要自己在齐国这边组建了家庭,生下了孩子,就有很大的机会,由于孩子的原因,获得一张宝贵的户籍证明。

    只要有了户籍,便可以去官府那里申请开垦一片土地。

    因为在这些穷困的越人眼中,称为齐国的自耕农,是一件无比的幸福的事情。

    看着普通的齐国百姓收获时的喜悦,他们只有羡慕的份。

    杨浩对这些自然是了解的,对于越人如此的心向齐国,他心中并不感到意外。

    只是他目前并不想占领还处于蛮荒时代的江南地区。

    和江北不同,开发南方的成本实在太高。

    杨浩的计划是,等着南方的约人文明程度再高一些,至少要等到他们自己学会了开垦土地种植粮食的时候。

    等到那时自己在顺水推舟,满足了广大越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诉求,同意他们加入齐国这个大家庭来。

    这种情况就好比后世的美洲大国,与他的南方邻国一般。

    无数的默认即便是面对被打死的风险,也要越过边境,去他们心中向往的天堂生活一般。

    也许在那个南方国度普通百姓的心中,不免有个疑问。

    那就是,自己的祖先当初为什么要抵抗。

    若是不抵抗,也许自己就是“天堂”中的一员了。

    杨浩对于这种情况不好多做评价,他所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的齐国成为天堂,

    而对于将来染指江南的过程中,面对可能存在的抵抗份子,杨浩甚至自动的忽略不计了。

    这并非他自负,只是因为他们的战斗力实在太差,根本就没有让人正眼相看的心情。

    洪武十五年四月。

    工部进行了第三次的火炮试射。

    经过两次的改进之后,这一次的火炮性能,已经达到了杨浩的期待。

    虽然这种火炮的威力还不足以达到后世实心弹顶峰的威力,但是也具备了实战了威力。

    火炮虽然初步的研制成功,但是杨浩并没有急着大规模的生产,列装军队的打算。

    对于目前的局势,冷兵器已经可以吊打周边的蛮夷了。

    在同等级的对手没有出现之前,他只准备将这种新武器装备到守卫京城的御林军之中。

    杨浩虽然有着现代人的灵魂,但是他毕竟只是个普通人。

    无法做到百分百的信任自己的下属,火炮这种能够摧毁城防的大杀器,只有暂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让他睡的安稳。

    在没有对一个国家有足够掌控力的情况下,用上太过于先进的武器,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杨浩多疑的性格,这些年下来,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想要彻底的改变又谈何容易。

    虽然杨浩多疑,但并不妨碍,他对于武器研发的热情。

    先进的武器可以不用,但自己一定要有制作的能力,这两者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研究武器可以逐步的完善齐国的军工体系,在将来用到的情况下,可以很轻易的大规模生产出来。

    在面对同等级对手的时候,谁的综合国力更强,谁就会有更多的话语权,西方对于杨浩来说始终是个威胁。

    如果有可能,他非常想让那里成为一个无人地带,只有死掉的敌人,才是最好的敌人。


………………………………

第四百四十四章 第一生产力

    火炮的初步成功,能够为火枪的研制提供更多的思路。

    毕竟火炮在大规模的作战中,尤其是射程和威力都有很大局限性的实心炮弹,只能起到一定的远程火力打击任务,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单兵武器的性能。

    五十一区与工部在杨浩的命令之下,加紧研究火炮小型化。

    而杨浩在其中也为这些人提供了不少的思路。

    他所能做的只是如此,毕竟他并没有真正的见过火绳枪长什么样,只能通过记忆中有限的资料为这些工匠提供一个比较正确的方向,让武器的研发少走一些弯路。

    研究武器对于工业的推动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钢铁的锻造技术,在这期间得到的很大的提升。

    相比于铁的产量,齐国的出产的铜并不多,为了节省成本,火枪的制作材料,只能优先采用钢铁来锻造。

    使用钢铁有利有弊,钢铁相对于铜而言,分量上无疑会轻上许多,但是在延展性上就不如同,这就要求工匠的锻造技术十分的高超。

    枪管的制作不同于炮管,炮管只需采用泥模具铸造的方式就可以,剩下的就是将其打磨光滑确保跑堂之内没有坑坑洼洼的地方。

    而枪管目前齐国工匠采用的是锻打技术,就是用烧红的厚铁片在铁棒上不停的锤打,但是以齐国铁匠目前的技术,并不足以完成这种高难度的技术活。

    杨浩知道,后世的枪管都是采用钻头钻出来的,在培养优秀的枪管铸造工人的同时,他也让工部研究这种钻管技术。

    毕竟钻管技术只要一实现,就可以进行流水线作业的方式,这大大的减少了火枪制作的成本。

    若是采用锻打技术,别说装备全军,就是装备一千人那所需要的军费,将会是个天文数字。

    以目前齐国朝廷的财力,还不足进行如此奢侈的事情。

    但是在流水线生产模式出现之前,最起码要生产出一百支左右的火枪出来。

    这些火枪将作为训练枪使用,为将来军队的换装储备一些优秀的教官出来。

    毕竟并非所有人都能无师自通,即便是火枪的使用方法再怎么简单,也得有人教才行。

    培养一批能投入实战的火枪手,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而齐**队在这一点上,相比于后世的封建军队而言,也是有一定的优势的。

    齐军从建军的那天起,所采用的训练方式,就极其的接近近代军队的训练模式。

    只要掌握的火枪的战术,杨浩觉得,齐军从冷兵器时代,过渡到火器时代,并不是一件难事。

    唯一要担心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工部能否将火器制造的成本降低。

    否则这一切美好的设想只能是空中楼阁罢了。

    杨浩用了几天的时间,和户部的官员一起,统计了以下齐国的财政。

    统计的结果的还是令人欣慰的,虽然从洪武十三年时候开始,齐国就加大了基础设施的见识,花费了不少的经费。

    但是这两年朝廷的收入也是十分客观的,并没有出现财政赤字的情况。

    觉得财大气粗的杨浩,大笔一挥,向各个科研机构拨了将近十万贯的铜钱,督促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

    并且破天荒的在科研领域设立了一个名为科学贡献奖的奖项,以此来奖励那些在科学研究上上有所突破的人。

    杨浩觉得,只要齐国的国力强盛下去,这个奖项,在将来绝对能够成为比拟后世诺贝尔奖项。

    杨浩始终坚持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人才就不惜一切代价培养人才,大笔的经费砸下去,他就不信搞不出点东西来。

    他所会的自然科学知识,在这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内,已经陆陆续续的整理完毕。

    一些普及性的知识,早就纳入到齐国初等教育的教材之中。

    至于那些更加精深的知识,只要成为高级知识分子,就能杨浩所著作的科学书籍。

    齐国的风气,已经在他将近二十年的努力下,科学技术早已经深入人心。

    加上对识字率的普及,随着知识分子的增多,说不定那天就会有天才人物灵光一闪,搞出个大新闻出来。

    就像现在在南方主持修桥的工作的东门那般。

    这样的人物,杨浩有无比的自信会越来越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