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加速的同化他们,文官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基层官员的宣传和洗脑,加上礼仪制度的建立。
迅速让大齐所在之地,与其余诸部区分开来,让他们以成为齐人而自豪。
在长安城和齐城这样的样板刺激这下,杨浩不相信这些人不想过上和这两城百姓一样的生活。
齐夏之战结束一个月后,杨浩停止了对外扩张,这一个月下来,诸夏与大齐接壤的各部族,都是苦不堪言。
劫掠完北方之后,杨浩甚至派人南下到有仇人有莘氏那里劫掠了一番。
不过处在他如今的位置,曾经的仇恨已经影响不到的决定。
有莘氏的这些俘虏在如今的他看来,都是上好的劳动力,一刀杀掉固然能够泄愤,但同化之后,为大齐增砖添瓦岂不是更好。
杨浩做出这个决定之后,自己都佩服自己现在心胸,让他觉得自己已经有了一丝帝王的气度。
只不过劫掠有莘氏的同时,杨浩也听说了有仍氏的消息。
这一次有莘氏可谓是损失惨重,有仍氏的劫掠比他杨浩还要凶狠,如果不是急着攻打阳城,杨浩觉得,任喾那家伙甚至能将有莘氏的内裤都拔下来。
即便如此,这一次有仍氏从有莘氏的劫掠可以说是收货颇丰,直接让有莘氏的力量损失过半。
抓捕的奴隶多达万人,除了在路上死掉的,活着被带回有仍氏的,也有七八千左右。
而粮草布匹等物资,更是用了成群的马车与奴隶运回了仍城。
当姒卞回到自己的部族之时,大吼一声:“姒启误我!”
两眼一黑直接从战车栽下,生死不知。
随着天气的日渐寒冷,中原和氏族都龟缩在自己的地盘上,品尝这各自的喜悦和悲愤。
作为齐夏之战的赢家,大齐在这个新一年的冬至,杨浩在长安城新修建的宗庙前,举行了盛大了开国典礼。
只不过杨浩建国没有邀请外族人员到场,也没有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而是将重点放在祭天之上。
之所以如此做,杨浩有他的道理,在这个蒙昧的年代,武力也许可以征服一切,但祭祀却是能影响人的思想。
只有祭天,大齐建国才有一定的正义性合法性,而这一次的祭祀杨浩不只是祭祀苍天诸神,并且将上古三皇一起祭祀。
杨浩这样做,表明自己的大齐是诸夏正硕,你看我连上古圣人都祭祀,而你们这些low逼只跪拜邪神,简直就是蛮夷之辈,与哥不是一个档次的。
盛大的祭典,长安城内万人空巷,当宗庙之内的铜钟被敲响,杨浩用铜皮大喇叭郑重宣布齐国在这一天正式成立。
并且颁布了新的纪年方式,年号纪年法,从这个冬至之后,大齐正式进入到洪武元年!
杨浩对自己又一次的剽窃根本不以为意,而且他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当得上洪武这二字。
这一次的开国大典,杨浩不仅颁布了新的历法,而且制定了更加完善的官吏和爵位制度。
官制在原有的基础上,借鉴了华夏古代和现代的制度,实行六部制度,户,吏,兵,工,礼,刑。
而这六部的首脑都由文官来担任。
而在统治区域实行府,县,镇,村制,杨浩要让自己的政令下达到每一个大齐子民身上,至于什么皇权不下乡,在他看来简直就是扯淡。
这种详尽的制度加上即将实行了人口集中政策,可以说大齐的治下的臣民,完全的处在一套严密的监管体制之下。
杨浩将三城分为都城长安府,北方顾县,西方齐县。
而长安府,杨浩准备在冬天之时进行扩建,能够让长安周边居住四万人以上。
并征发民夫以工代赈,以长安城为中心,通往其余两县城的道路,并在战略要地修建示警的烽火台,彻底的完成由部落向国家的转变。
………………………………
第二百三十六章 朝议
不止是文官制度发生了改革,武将的制度也发生了变化。
在原有的官职基础上,增加了爵位制度,最大的爵位为王,也就是一个国家的首领。
在王之下,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而不同的爵位都对应着不同的待遇。
无论是文官或者武官,面对王都以臣称之,秩序的建立,有利于杨浩对于这个新生国家的统治。
杨浩不会弄什么分封天下的制度,他要的是大一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大齐所打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他杨浩的,分封出去除了埋下分解的祸根之外,没什么实际的价值。
只不过这五个爵位,杨浩只打算从男爵开始册封,如果爵位轻易地册封出去,和大白菜一般廉价,这封爵制度就失去了价值。
齐夏之战,力央,渠,浮由于立了大功,三人被封为男爵,每月俸禄从一百铜钱提高到三百铜钱,并允许在长安城内建造四间砖木房屋。
而杨浩此时所住的宫殿也不过就八座土木房屋而已,允许建造四间砖瓦房,可以说是极大的殊荣了。
在礼仪上允许佩戴虎头玉佩等其他的象征身份的东西。
杨浩制订的齐礼十分的繁杂,大到祭祀殡葬,小到衣食住行,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
开国典礼整整的进行了一天的时间,而这一天对于大齐,对于整个华夏都是载入史册的一天。
这次祭典信息量之庞大,可以说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所有人曾经根本想象不到一个人居然能弄出这么东西。
而且听上去比之前那种粗糙的制度,完善了太多太多,最重要的是,每个官员都有了明确的分工,明确的职责。
这一天之后,大齐的百姓们注意到,长安城的官员们,都将头发竖起,并穿着样式相似的衣服,只不过如果平民能够细看,就会发现这红边麻布的袖口之上,秀着不同的花纹。
寅穿着新式的官服,带着黑色的丝绸官帽,看着水缸中的倒影兴奋了好久。
他现在的职位是吏部尚书,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权利之大可以说在人员任命方面仅次于杨浩。
让自己的妻子为自己整理了一下衣衫,乘坐马车前往宫殿。
作为杨浩的心腹之一,他很清楚,这次的早朝将会决定大齐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
寅希望能在这个崭新的国家里有所作为,就像杨浩时常对文官们说的那样,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终身。
随着大齐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对手,他对此更加的深信不疑,相信只要完美的执行杨浩所制订的政策,大齐一定会越发的强盛富足。
现在人口五万六万,也许将来就会是十万,百万!
想到自己会亲自见证并参与到如此伟大的事业之中,寅的心中便是一阵激荡。
冬至过后,长安再一次的下起了雪,除了一些勤奋的猎人之外,大多数的百姓们都选择呆在家中,围在热乎乎的火盆边,躲避这寒冷的冬天。
这一年的丰收,让百姓们不用担心会没有吃的。
外面有强力的军队保护自己的财富不会被敌人夺走,城内又有堆积如山的食物。
此刻他们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一群人,正所谓酒足饭饱思**。
没有什么娱乐设施业余生活的普通人,忽然间有了这么多的空闲时间,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躲在家中为大齐努力的增添人口。
而在朝会之中,杨浩也就人口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除了那些新劫掠过来的人口之外,杨浩更看重的还是齐二代的培养。
“如今我大齐粮仓满盈,应当鼓励我之百姓多多生育,此处,我有一策,凡我齐之百姓,每名女子生育三人以上,行一年!一人名下之田地免除赋税三成,五人以上,赋税免除赋税半成,行一年!
诸位臣工,意下如何!
”
寅有些别扭的笏板,起身道:“大王!臣以为这样做有些不妥!”
“不知有何不妥之处?”
杨浩道。
寅沉声道:“大王!如果按您所说,凡是大齐妇人生三人便可免除赋税三成,三至四年内看不出什么,可是在这之后,以大王的雄心,那时的人口绝对会比现在多上数倍不止。
而那时此时的妇人大多以有三子,如果免除三成赋税,并实行三年,如此积累之下,臣恐怕我大齐有粮食不足之忧啊!
”
“大王!臣觉得寅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