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9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仍然呆房间里生病的麦克斯亲王感到纳闷:威尔逊保证以公正的态进行谈判,这究竟是真诚的,还是他将要求投降呢?他是不是实际上要求德皇退位?相不可能正视现实――协约国会坚持威廉退位,许多德国人也会这样坚持。

    随即,获悉消息的鲁登道夫也拍了电报,他谴责了威尔逊的要求,强调退位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解决办法是与威尔逊决裂,战斗到底――陆军准备为高统帅战斗到底。

    内阁会议上,就鲁登道夫的意见进行了讨论,埃茨贝格尔认为,听任何军事当局的意见的时代已过去了。“现,只有我们必须负起责任来。今天的问题不再是军事的,而是政治的。如果我们请高统帅部来,威尔逊就会又有借口声称军方司令仍然进行控制。”

    这期间,麦克斯亲王收到了斯特亲王打来的一封电报。他瑞士就战俘问题与美国代表进行谈判。电报说:“我刚刚从一位可靠的人士那里获悉,威尔逊照会的结论的真正意思只能是,实现任何可容忍的和平的唯一道路就是皇帝退位……”

    几小时后,麦克斯亲王收到了一份类似的电报,这是慕尼黑的普鲁士大臣打来的。电报说:“我必须痛苦地向大公殿下汇报:巴伐利亚当局理解昨天此间公布的威尔逊的复照的意思是,后一段是针对皇帝本人的……”

    面对这种局面,亲王手足无措,只能再征求兴登堡的意见。

    兴登堡阴郁地回答说:“无论成败,我都与我的皇帝一起。陆军敌人领土上还没有被征服,决不能迫使它投降坚持要皇帝呼吁人民、政府、德国各州、武装部队以及议会振作精神,继续打仗。”

    由于鲁登道夫和兴登堡两人的坚持,德国内阁和军部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同样,兴登堡防线上,守卫后一道防线的德军将士也了大的努力。

    处于这样的尴尬境地,麦克斯亲王决定反击,他的坚持下,皇帝将提议解除鲁登道夫的职务。听到风声的鲁登道夫还没来得及从震惊恢复过来,正式消息传来了,要他和兴登堡立即去贝莱符埃堡。鲁威廉二世与往日的态完全不一样,他抱怨陆军高统帅部改变立场太突然了,鲁登道夫的反应是,强烈指责麦克斯亲王陆军参谋部遭到不公正的攻击时没有站它一边。以退为进的鲁登道夫要求解除他的职务。当皇帝让他指挥一个集团军群时,他粗暴地拒绝了。这激怒了威廉二世。后者说,他作为高当局有权决定鲁登道夫的去留。鲁登道夫再次要求辞职,这次皇帝毫不客气地接受了。

    付出27万人伤亡的代价之后,兴登堡防线的右翼被美国人撕开了一个口子――这个时候,允诺提供给鲁登道夫的60万军队增援还看不到一点影子,不过,德国人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捞到,起码,经过了混乱和沮丧之后,西线的战局再一次稳定下来,德国人以20万伤亡和战线纵深缩短25公里的代价,将协约国的攻势迟滞了2个月,时间一直拖到了1919年2月。

    但是,名噪天下的h已经被拆开了,这预示着德国终战败的日子已经来临……
………………………………

第056章 北方战争(31)

    第056章 北方战争

    俄国内战战场上,鄂木斯克政权的日子也很难过。

    虽然国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军火和物资,协约国方面也不断提供各种援助,但不可否认的是,布尔什维克政权已经越打越强,越打越有实力了。

    1918年,原本四面受困的红军起了大反攻,南方面军哈尔科夫、罗斯托夫方向作战;东南方面军以右翼进攻切尔卡斯克,以左翼进攻察里津。8月,红军占领哈尔科夫和基辅,翌年1月攻占察里津和罗斯托夫。西线,尤登尼奇对彼得格勒的第二次进攻被打退;其残部逃入爱沙尼亚并被解除武装。由于红军攻占罗斯托夫并进抵亚速海沿岸地区,邓尼金部队被分割成两个孤立集团;一个退向高加;另一个退向克里木和敖德萨。红军乘胜追击,于11月7日攻占敖德萨,12月27日占领罗西斯克。邓尼金残部逃往克里木后;由pn弗兰格尔接替指挥。东线,红军于1918年秋从托博尔河地区转入的进攻,至翌年1月全歼了高尔察克好不容易重整顿起来的军队。

    1918年,红军累计消灭各路军队达到了近100万,自身付出的代价40余万。由于的征兵体制动与俘虏就地转化为红军兵员,红军整体兵力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从30多万上升到50多万。武器装备上,由于各次战役的胜利缴获,协约国系统提供给鄂木斯克政权的物资和军火,特别是国方面的军火被布尔什维克缴获了不少。高尔察克被戏称为红军的运输大队长,根据保守的情报估计,他的部队为红军提供了11万枝步枪,1000多挺马克沁重机枪,还包括上门火炮。

    国国防军的常规步兵武器,除了冲锋枪、枪榴弹等少数几种因为没有提供出口外,其余全部能够红军找到。

    对于这样的情况,总参和总后都十分担心,事态明摆着,一旦鄂木斯克政权崩溃,红军就有可能对已经控制了西伯利亚铁路东段的国起进攻,那时候,进攻者和防守者将是用同样的武器,国方面的装备优势将荡然无存。

    但是,秦时竹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问题。理由明摆着,红军战斗力和指挥水平强于白军是主导因素,不管国是否向白军提供装备,他们都无法避免被打败后损兵折将、丢失装备的后果,既然如此,何必执拗于不提供本国装备呢?

    况且,这些物资都是鄂木斯克方面出面购买的,除了英、法、美三国各自象征性地向鄂木斯克政权提供了总共500万英镑的经济援助之外,其余一切物资,要么是高尔察克政权直接以黄金交付,要么以原油、矿石等国方面需求的物资交付,从交换上说,不仅没有吃亏,反而大大占了便宜。

    经济景气的刺激下,国内的工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军事工业因为源源不断的订单而处于持续扩张的阶段,便是民用工业,也因为鄂木斯克政权的消费而大大展了。

    如果以1914年工业指数为100的话,那么1915年是128,1916年是177,1917年是249,1918年则达到了361,仅仅4年功夫,整体工业产值便翻了近2番,实为史无前例的大跃进。具体工业产品产出上,各种关键产品是有3倍到20倍不等的增长。当然,考虑到一定程上的通货膨胀,按照同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话,增长水平会减少一些。但由于欧战爆之后,各国货币都是经历了一番贬值,即便是贬值程小的美元也大于华元的贬值水平,所以,世人眼里,华元不但币值坚挺、含金量高,而且愈来愈占据商贸流通的关键地位。

    以进出口业务为例,原先一般都主张用英镑结算,如果持有汇丰银行开具的信用证,则会高看一眼,但欧战爆之后,涉及战略物资的商品交易,国规定必须用华元或者黄金结算,而且必须持有人民银行、国银行或者交通银行这3大行开具的信用证。通过几年的使用,不但华元的地位大幅提高,而且金融领域的自主权也得到了强化。

    当然,并不是所有国家都乐见本币的升值,为了刺激出口,日本方面就愿意维系日元的相对贬值――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日本产品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不必花费太大的力气提升币值。从实际情况上看,确实达到了效果,出口国的商品比国货虽然质量差点,但比较便宜。但日本方面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虽然价格便宜,但国民众因为日辽东冲突的缘故,已经本能地排斥日货,哪怕日货便宜,也不会有人去买。爱国的商人,是自抵制日本,不销售、不批,不太爱国的商人,也迫于形势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即便有人不惜铤而走险,随即而来的税务稽查、工商检查等等都能让其叫苦不迭。因此,日元贬值并没有促成对华出口的扩张,反而因为相对华元的大幅贬值而大大增加了需要从国进口大宗原料的工业的成本。

    农业领域的增长虽然不像工业这么引人注目,但展也是实打实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了15%。特别是,原来移民屯垦的东北农业实现了大展,效益一下子体现出来。良好的政策、较好的收成再加上全开始的基础,使得关外屯垦的农民都过上了小康生活,有人做过对比,东北普通农民,只要勤劳肯干,家里又不出现重大变故的话,通过5年的展,其生活水平相当于原先江南地区的小地主。

    工农业迅猛展的势头带动了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