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秘密渠道回到圣彼得堡,亲自领导和指挥武装起义。一月二十三日,列宁主持布尔什维克党央委员会会议,讨论了武装起义的问题。会议认为,实行武装起义等政治形势已经成熟,决定立即动起义,并加紧进行准备。
鉴于一一年夏季攻势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10月,法国政府撤掉霞飞法军总司令的职务,代之以罗贝尔乔治尼维尔任法军总司令。尼维尔曾凡尔登战役露过头角。他一上任,便汲取了第一次尼维尔战役的教训,便计划对努瓦荣突出部的南北两翼动进攻,由英军攻打姆河以北,法军攻打姆河以南,吸引敌人注意力;然后由法军兰斯和苏瓦松之间动主攻,企图一举突破德军阵线,并将他们刚过莱茵河,迅速结束战争。英军司令部同法军司令部之间原来就有许多矛盾,而尼维尔的骄横跋扈使这种矛盾加尖锐化了。为了调整关系,尼维尔不得不同英国人进行三次协商,才取得双方的脱卸,保证了英军对法军进攻的配合。
德国方面,经过两年半各条战线的眼消耗,德军力量受到很大削弱。到一一七年一月,由于冬季攻势抽调了西线的大量力量,德军西线仅有170万人,各类大口径火炮2000余门,飞机800余架,大大少于协约国方面,而且,得益于国方面的装备输出且德国尚未消化完毕全部技术资料,一代产品尚未投入使用,使得协约国相对于同盟国的技术差距小。面对强敌,为了避免决战,争取喘息机会,德军主动从努瓦荣突出部撤退,德军统帅部把军队撤到早一一年姆河战役期间就着手准备了的兴登堡防线。兴登堡防线从前沿到纵深密布着坚固的地面工事。这次撤退远距离达五十公里,使德军阵型由很大一个弓背变成弓弦,缩短了战线,腾出十三个师留作后备。同时,德军把撤出地带夷为焦土,把具有劳动能力的居民全部迁走,只留下老弱病残者,企图增加敌人的负担。
德军的主动撤退打乱了英法原来的军事部署。尼维尔主攻的一些阵线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使原来的牵制战的计划失败。管如此,俄日实行尼维尔进攻计划,牵制德军,英军开始阿拉斯进攻。到2月3日为止,英军虽然三十二公里长的战线长推进三至八公里,但并没有获得多大战果。
尼维尔的主攻于2月18日开始。他动用了约五十四个师,苏瓦松至兰斯之间把十公里宽的战线上展开进攻。这里地形险要,德军得知法军进攻情报后,修筑了加坚固的工事。法军进攻时投入了坦克,但当它们沿着满是弹坑的地段前进时,遇到德军反坦克炮的猛烈射击,结果有一三十二辆坦克被毁伤,只开回了十一辆。尼维尔对这次进攻不甘心,继续命令部队作无效的进攻,造成很大伤亡,到2月末法军就损失了约十万人,没有获得任何战果。这次进攻史称第二次埃纳河战役,被讥为“尼维尔的屠场”。
尼维尔毕其功于一役的计划成了泡影。后来,一一七年4月28日,他被法国政府撤职,改由贝当任法军总司令。同时,福煦任法军总参谋长。
俄国革命的影响下,法国国内掀起了反战罢工运动。尼维尔进攻的失败触了前线士兵积压已久的愤懑情绪,生了兵士哗变。并迅速到达**,遍及五十四个师,情况非常严重,以至香槟段战线只有两个师可以完全依靠。某些地方的战壕里几乎无人守卫。
贝当上台之后,立刻采取镇压与怀柔相结合的两手政策,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平息了士兵哗变风潮。接着,贝当对法军进行了整顿,以恢复战斗力。
法军的哗变和士气低落,增加了英军的负担。为了牵制德军兵力,同时为了夺取德军设比利时海岸的潜艇基地,英军司令海格决定伊普尔地区动进攻。因此,开始了第三次伊普尔战役。
海格先对伊普尔南边的制高点麦辛山起攻击,于当日攻克。但伊普尔突出部的进攻迟至二月二十一日才动,因而使德军作了充分的防御准备。自大战开始以来,各军每起攻击之前都使用长时间的预备性炮击。这次进攻之前,英国也进行了十余天的炮击,战场上的弹坑密布,尘土飞扬,很不利于部队进攻。为严重的是,从英军起攻击的当日晚上起,天气突变,雨雪交加,使战场成为一片沼泽。英军的人、马都溺死不少,弹药给养的运输也极为困难。而德军方面早已改进了防御战术,疏散工事,纵深设防。这样,密集炮火下可以减少伤亡,又便于反攻。当英军泥水挣扎的时候,德军使用了毒气,又用飞机扫射,给英军以很大杀伤。2月27日,英军加拿大部队占领了帕琛达尔山,进攻就此停止。三个多月的血战使英军损失约四十万人,德军损失约二十四万人。英军伊普尔突出部虽有所前进,但根本没有突破德军防线。
由于德军开始从德俄战线调兵加强西线。海格为争取有利时机突破防线,起了康布雷战役。这次战役双方都损失四万多人,地域的得失也大致相当。但这次战役战术上有的展,对后来的作战具有重大影响。它第一次大批使用坦克为前导,对敌人坚固防线进行突袭。同时使用大批飞机轰击德军炮兵和指挥部。由于英军打破惯例,事先未作预备性的炮击,就起突然进攻,使德军毫无准备,被打得措手不及。一天之内英军就前进了公里。这次战役是步兵、炮兵、飞机、坦克协同作战的初次尝试,战术上是成功的。可是由于英军缺乏后备力量,未能扩大战果。因此,当德军一反击,又使战局重陷入僵持状态。
意大利战线一直以来都担负着牵制作用,1916年西线大反攻时意大利根据协约国的统一部署,应当于英、法、俄军队同时展开进攻。可是,由于军事物资缺乏,而英法两国提供的援助又很少,因此意军的进攻一直拖到12月12日。这次进攻依然依崇佐河一线展开,由组建的戈理查联队和第三集团军共三十八个师担任。主攻方向是戈理查以北地区,下旬转至沿海一带。进攻没有取得重大战果,但威胁到当时为奥地利所占有的重要城市的里雅斯特,使奥匈惶惶不安。一月十八日,意军伊崇佐河开始了第十一次进攻,共投入五十一个师,从普列佐到威尼斯湾全线展开,主攻方向是伊崇河游东岸的高原地带。十日,意军强行渡河,推荐十公里左右。由于军队消耗太大,进攻于二十日停止。
意军的不断进攻使伊崇河左岸的奥匈军队忙于应付,损失不小,渴望德军增援。德军派出七个师,开到伊崇佐河战线北翼,与奥匈军队八个师,共同组成第十四集团军,配备了强大的炮兵,打算集力量向卡波雷托猛攻,粉碎意军的攻势。
一月二十三日深夜,德奥第十四集团军开始用毒气炮弹和大炮猛轰,迅速摧毁了意军的防御工事和交通联络。拂晓,步兵开始冲锋,很快突破了意军阵地。意军丧失伊崇佐河东岸阵地和所有重炮,企图坚守西岸,但立足未稳,又被德奥军队的进攻所突破,只好仓皇退却。德奥军队当日拿下卡波雷托,继续向强推进。二十八日,意军放弃重要铁路枢纽乌迪内,退向塔里亚蒙托河。意军败兵无主,难民叫苦连天,混乱异常。士兵极为愤懑,高呼“打倒战争”、“打倒军官”,向西逃窜。
意大利的失败使英法震惊。为了给意大利打气,英法相继出了支援的保证,福煦到达意大利,并开始调遣援军。卡波雷托的败北和人民对战争的不满加速了意大利政府的倒台。二月二十日,博泽利政府辞职,奥兰多上台组阁。意军企图固守塔里亚蒙托河,被德奥军队的进攻所突破,继续西退。这期间,由于德奥方面缺乏机动部队和修复桥梁的器材,同时由于意军当局残酷镇压后退士兵,迫使他们且战且退,德奥军队推进的速才慢了下来。三月日,意军全部渡过皮牙韦河,决定利用宽阔的河面和部分河面有山岭掩蔽的有利条件,建立一条稳固的防线。它把这条防线的守军和败兵连同后方赶来的刚入伍的兵集结起来,组成了一万人的队伍。英法军队个师也进入皮牙韦河游一带设防。三月底,德奥军队的进攻终停止。
卡波雷托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二五十万人。德奥战役开始时,只打算粉碎意军所准备的进攻;由于它们突破点集结了优势兵力,进行出其不意的进攻,战告捷后又能不失时机地趁胜追击,因而取得了意外的大胜。意军被俘三十三万五千人,伤亡十三万人,损失了大量火炮、机枪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