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
8月12日拂晓。莱宁坎普将军的第一集团军的一支先遣部队,主力推进之前,拉开了入侵东普鲁士的战幕,占领了德境内的马格拉博瓦镇。俄国人跃马鸣枪,穿过郊区和进入空旷的集市广场时,现该镇没有设防,德军已经撤走。商店关门闭户,只是些居民窗内张望。农村,居民们先遣骑兵队到达和战斗打响之前,仿佛经过事先安排似的,都已仓卒逃走一空。
向前推进的第一个早晨,俄国人看到沿着他们前进路线升起了柱柱黑烟,走到临近一看,并不是逃走地物主焚毁庄园和房舍,而是一堆堆的草料燃烧,作为信号,标明入侵者前进方向。德国人曾作过系统准备的迹象可见。山顶上有木料搭建的了望塔;当地农村十二岁到十四岁担任通讯员的男孩子都有自行车;派作密探的德国兵都伪装成农民,有的甚至打扮成农村妇女。
莱宁坎普将军接到戈尔科将军关于市镇撤空、居民逃走以及据他推断德国人维斯瓦河基地以东地区不打算进行认真抵抗的报告后,热衷于勇往直前,他不顾西北集团军群司令吉林斯基将军地告诫,赶紧集了三个兵团和五个半骑兵师,于8月17日展开攻势。二十万人地第一集团军越过了边界。它的目标是距边界50公里地因斯特堡峡口,峡口是一片约40公里阔的开阔地,北至柯尼斯堡要塞区,南至马祖里湖区。这里,第一集团军将可以如所希望地与德军主力作战,直至萨姆诺夫的第二集团军由南边绕过湖的障碍,从翼侧和后方给德军以决定性的打击。
可是,由于俄属波兰和东普鲁士之间没有横贯东西的铁路,所以第二集团军要比莱宁坎普军晚两天才能越过边界,而且到达边界以前,得行军一周。而且交通战况非常不理想。
8月17日,莱宁坎普担任警卫他左右两翼的两个骑兵兵团,奉命不仅要掩护部队前进,而且要切断铁路两侧的支线,阻止德国车辆撤退。俄军从基地向敌国推进,越走越远,差不多转眼就非马匹拖拉地而又完全没有组织好的补给车队所及了。至于通讯,由于缺乏电线架设自己的线路。俄国人只好依靠德国的电报线路和电报局,当现这些设施已被破坏时,就使用无线电明码送电讯,因为他们各部门的参谋部、处都没有密码和密码员。
他们很少进行空侦察,也很少使用飞机指点大炮射击。大多数空军已派往奥地利前线。俄国兵一见到飞机――他们是生平第一次看到――不问国籍,就用步枪连续射击;他们深信象飞行机器这种聪明的明,只有德国人才可能有。
“哥萨克来啦!”响遍东普鲁士的惊叫声,动摇了德国只准备给这个省留下低限防御的决心。驻东普鲁士地第八集团军。计有四个半兵团,一个骑兵师,柯尼斯堡的卫戍部队以及一些地方部队,人数相当于俄军两个集团军的任何一个集团军。毛奇给第八集团军的命令是保卫东、西普鲁士,不得让自己为优势兵力所压服或被赶进柯尼斯堡要塞区。如果觉受到非常强大的部队的威胁。就撤到维斯瓦河西面,将东普鲁士放弃给敌人。按照当时任第八集团军作战处副处长的马克斯・霍夫曼上校的看法,这些命令含有“对意志薄弱者地心理威胁”。
第八集团军根据霍夫曼的分析,认为莱宁坎普所部会先进军。预料8月19日或20日,可于该部到达因斯特堡峡口以前派三个半兵团与一个骑兵师,去迎战莱宁坎普,派第四兵团去东南与正逼近的萨姆诺夫所部接触。
8月16日,第八集团军司令部向前移到接近因斯特堡前线的巴滕施泰因,现弗朗瓦业已到达贡比楠并继续前进。弗朗瓦认为应立即采取攻势,而霍夫曼的战略则是让莱宁坎普所部头两天可能向西推进,他地理论是。莱宁坎普推进得离基地愈远就愈易被击溃。霍夫曼并不要莱宁坎普的前进受到阻挡,恰恰相反,他要让莱宁坎普快到达贡比楠地区,以便德军必须转而对付萨姆诺夫以前,好有时间同莱宁坎普单独作战。
莱宁坎普的部队不顾挫折,重前进。不过,到8月19日,才这么几天时间。就开始感到原不完善的后勤补给已捉襟见肘。距国境才十五英里。各兵团司令就报称补给供应不上以及兵团之间和兵团与集团军司令部之间地电讯不通。前面的道路,被逃难的人群和他们赶着的大批乱窜的牛、羊阻塞住了。不过居民的逃跑和弗朗瓦兵团的后退。使莱宁坎普及其上级西北战线司令吉林斯基将军,都认为德国撤出东普鲁士。但这并不符合俄军的意图,如果德军退得过快,就会逃脱俄军地钳形夹击。莱宁坎普遂此下令20日停止前进,这主要倒不是因为他本身的困难,而是要诱敌前来作战,并留出多时间好让萨姆诺夫的第二集团军赶来,从德军后方给它以决定性的打击。
但是,一场混战后,虽然俄国人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德军第八集团军并没有挡住俄军的进攻,反而让他们钻了进来。没有本事,只靠阿谀奉承上台的司令官普里特维茨认为整个东普鲁士战役已经失败――如果俄国人穿过崩溃的德军路,进行强有力地追击,就有可能冲过因斯特堡峡口,把第八集团军割裂开来,逼迫北面地弗朗瓦兵团藏身于柯尼斯堡要塞区,而这是德军高统帅部所明白告诫决不容许生的。要挽救第八集团军并使它保持衔接一气,普里特维茨认为唯一地办法是退到维斯瓦河。
小毛奇被这个脓包逼得没有办法,后给他的有关命令是:“保全部队。不要被赶出维斯瓦河地区,但绝对必要时,可放弃维斯瓦河以东地区。”普里特维茨认为现是绝对必要的时候。
8月20日,普里特维茨打电话给小毛奇,告诉他管他的战区获胜。但是部队还必须退到维斯瓦河。这真是个晴天霹雳,他激烈反对,费口舌,力劝普里特维茨重考虑。后者勉强接受了意见,表达了坚守5天的决心。
此时恰好是威廉二世视察西线战事的当口,正好有了那句可以暂时放弃东普鲁士地言语,对第八集团军的示弱举动,小毛奇捏着鼻子认了。
但是。原本说要坚持5天的普里特维茨第二天就打电话给小毛奇:即使不撤过维斯瓦河也要撤到维斯瓦河。他还说,炎夏的维斯瓦河水位不高,要是没有增援,他甚至疑虑能否守住这条河。
毛奇吓呆了。这就是让这个胖子白痴指挥第八集团军的结果,也是他本人给这个白痴的后一道命令考虑欠周的结果。放弃东普鲁士会严重挫折士气,也会损失宝贵的粮食和乳制品地产区。糟的是,倘若俄国人越过维斯瓦河,他们不仅会威胁柏林。而且会威胁奥地利的翼侧,乃至维也纳。
增援!
除了从西线以外他能从哪里抽调增援?
面对西线兵团已经兵临巴黎城下的优势,小毛奇觉得可以抽调一点力量,但既然普里特维茨决意要退却,因此毛奇决定撤换他。这个时候,面对东线崩溃之虞的危险,鲁登道夫便挺身而出。但是,鲁登道夫不是贵族。不适宜担任司令官,小毛奇费了心机。
终于,鲁登道夫带领增援兵团东行前,一直赋闲家的冯・兴登堡将军接受了任命,前往东线就任第八集团军司令。高统帅部没有费神请他来科布伦次谈话,而是命令他汉诺威上车,并通知他,他的参谋长将是鲁登道夫将军。将去东线的火车上和他会晤。因时间紧迫,几套土灰色军装兴登堡只来得及试穿了一套,他不得不窘迫地穿了一套普鲁士将军地旧蓝军装就出了。
兴登堡汉诺威车站上等着,火车于清晨4时进站。他从未见过的鲁登道夫将军,以“轻捷的步伐”走上月台,向他报到。东去途,鲁登道夫对当前的局势和他已布的命令作了说明,兴登堡听了表示赞同。他们就这样前往日后使他们驰名于世地疆场途结合起来了。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姓氏的第一字母分别为h和。这一“结合”行将统治德意志帝国直到帝国的末日。
现必须面对这场战役命运所系的关键问题了。马肯森和冯・贝洛两个兵团究竟是应该停原地以防莱宁坎普地进一步前进呢。还是按照霍夫曼的计划。把它们调往南线抵抗萨姆诺夫的右翼?除非用上第八集团军的全部力量,否则没有希望打败萨姆诺夫所部。
俄军方面。高级指挥部伤透脑筋的是怎样选择时机,使钳形攻势的两翼一起夹击敌军的任务。障碍如此之多,如此五花八门,如此难以处理,又如此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