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坊褂斜ǖ溃淙肆碛幸幌睢稳针小矫钡拿鳎挥酂j和字植卿,去年试制小型飞艇成功,但不为清政府所用。一个理论家、一个实干家都有了,再加上氢气的广泛制造与充足的财力资源,制造飞艇的困难便迎刃而解。

    谢、余二人接到造飞艇的邀请后都是又喜又忧。喜的是多年夙愿得以实现,英雄有用武之地;忧的是这位何大人是不是三分钟热,万一鲜劲过了就不再支持怎么办?毕竟这些年两人为这事没少遭受白眼和冷落。

    等到这两人参观完弓长岭的产业后,稳稳地吃了个定心丸――财力和物资都不是问题。绝的是,何峰还给了两人一堆图纸,说是从外国弄来的,只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制造,现有了你们两个,就不用闲置云云。两人心里一股被重视、被赏识的感觉油然而生,都表示要好好干,早日造出成品。等仔细看过图纸后,两人大叹构思之巧妙、结构之合理,比他们以前设想的要先进不少,感觉自己的领悟力突飞猛进。

    秦、何两人只能暗自笑,因为给两人的图纸是德国优秀的齐柏林式飞艇式样,是飞艇领域的巅峰之作,两人自然大加赞叹了。不过虽然一切条件都已具备,何峰还是异常谨慎,让他们先按图纸缩小比例,制造小型版,积累经验以后再造全尺寸,说的两人连连点头。

    一个月后,第一艘小型试验飞艇已经造好了,秦时竹、何峰、陆尚荣一干人等前往观看。飞艇拥有纺锤型的外壳、灰色的蒙皮,吊篮部分用两台动机驱动螺旋桨飞行——当然动机是进口的。谢、余二人的操作下,沙袋从吊篮抛落下来,减轻重力的飞艇缓缓升空,紧接着螺旋桨开始了旋转,飞艇晃悠悠地向东南方向飞去,很快人们的视野里成为一个愈来愈远的小黑点。等飞艇转了个弯飞回来时,黑点才越来越大,虽然这只是小型版的齐柏林飞艇,但漂浮空的身躯已足够庞大,底下人看来象是一段飘空的雪茄。

    秦、陆二人的卫队都现场,目睹飞艇的种种,众人无不目瞪口呆,心想自己今天算是开了眼,居然看到人能够造出会飞的怪物,要不是接受了不少思想的熏陶,大部分人肯定会怀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有问题——这其实也不能怪他们,当时的国,懂飞艇之人恐怕一万个人都不一定会有一个。

    通过释放气体减轻浮力,飞艇缓缓地降落,现场一片成功的欢呼声。谢、余二人从里面出来后,一脸兴奋,大叫过瘾,余焜和道:“此艇总载重量600斤以上,可乘坐4个人,速一个时辰大概可飞200里,操纵极为顺手。”

    谢瓒安是迫不及待地表态:“试验完全成功,我想再造大尺寸的试验艇,只是需要多的银子。”

    “钱的问题不要担心,我会量满足的。”秦时竹言犹未地问,“下次打算造多大的?有何改进?”

    “主要是把软式气囊改成硬式,总载重量提升至2000斤,当然体积也会大。”余焜和说,“何总办给的图纸是大型飞艇,要四台动机,我意还是稳妥起见,一步步来,逐渐扩大,成熟一个展下一个。”

    “行,一口吃不成胖子!”何峰表示同意,“工人由你们两人全权指挥,有关材料只需提前和禹子谟先生打个招呼,他会全力配合你们的。”

    “好,我们一定快完成任务。不过这飞艇是造出来了,还请秦统领给取个名字。”谢瓒安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就叫飞天。”秦时竹沉思了一下,“以后的飞艇一律以飞天命名,视型号大小冠以小、、大之分,如小飞天、飞天等。”

    “叫飞天?好,好,我们要一飞冲天!”

    有了第一次成功经验和众多工人的协助,接下来两个月“飞天”就造了两艘,有把握的基础上,谢、余二人马不停蹄地开始了针对“大飞天”的研究,而名为统领卫队,实为特种兵的人马便利用这三艘飞艇训练起来。

    训练科目主要是三个:一是飞行过程的射击打靶,具体又分为静止状态、低速状态、全速状态,再细分为机枪和步枪;二是投弹,同样也是三个状态下,炸弹又分集束手榴弹和航空炸弹;三是空降,静止状态下,飞艇悬停空二十米,特种兵顺着绳子往下落,一舱十五个人,除三人留守外,其余都要飞速从空降落到地面,这也是三个科目难的。

    至于那艘‘小飞天’就成了陆尚荣的指挥艇,空降之时,吊篮里的陆尚荣不断高呼‘快!快!’,严格督促和相互比武的推动下,他手下的特种兵已完全掌握了飞行要领,射击和投弹的命率越来越高,空降的时间也越来越快,以现代观点看初步具备了快速反应能力,可以实施大范围转移作战。美不足的是,“飞天”能载之人还是太少,大家都热切渴望着“大飞天”的早日降临。
………………………………

第043章 外有觊觎

    第043章 外有觊觎

    为扩大生产基地同时也为了好地筹划整个矿产区,禹子谟何峰、秦时竹两人的授意下,同时得到徐世昌的批准后,将辽阳铁厂的范围同时向西南方和北方两个方向扩大,前者界限到了樱桃园、王家堡子、关门山一带,后者则到了辽阳正东四十公里的地方。

    这是秦时竹等人第一次明显体验到官商合作的妙处,扩大的土地范围占地约有4万余亩土地,但其很多都是官地,依照整体流程的上下疏通,辽阳实业仅仅以5万多两银子的代价就予以拿下,当然,对徐世昌而言,这些官地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换取一点银子来得实,何况还有督办费每年净增加3000两的实惠,何乐而不为?当然,总督大人自己怀里的那张万两银票是不会轻易出来示众的。

    对禹子谟个人来说,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体系的日益完整,使得他愈确信“实业救国”这条路是对的。虽然身为总经理的禹子谟辽阳实业所占股份并不多,不仅只是董事长沈麒昌的一个零头,即便与穿越七人组想比也要差上不少,但就是这不多的股份屈指算来也有万之数,想起几年前几乎走投无路时的绝望,几乎有两世为人的感慨。

    除了物质利益的丰富,精神上同样受益非浅,无论是人格上还是谋略上他都深深服膺于何峰、秦时竹等人的筹划,他们身上,他仿佛看见了国未来的希望,隐隐升腾起救国之路唯有照此的念头。年底之时,借着奉天巡防唐绍仪访美的机会,秦时竹帮他疏通关节,促成了他儿子禹奋进去美国留学。再早些时候,侄儿禹清明已被何峰安排去德国留学了。禹子骧虽然对弟弟很多洋做派还不太习惯,但是将子弟送出去放洋他是举双手赞同的。当然,他有些奇怪为什么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弟弟绝口不提去日本留学,而非要送到德国与美国这样差异大、路途远的国家。

    对于个缘由,禹子谟是无法解释的――日本革命党力量很强,他担心这两个刚刚年满18岁的年轻人会经不起那种炽热与爆。他并不是不赞同革命,而是认为现的国需要能脚踏实地办实业的人物,禹家的子侄都很老实、本分,不太像能是搞政治的人物,做学问或者搞实业倒契合一些。再说,经历过“非常国会”的风风雨雨,禹子谟已经对政治变革有了深层次的认识。高呼两句口号,弄点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并不困难,但要真正改变这个国家的落后与衰败,只有热情与口号是不够的。走出国门去见世面的两位子侄身上,无不承载起了父辈殷切的期望。

    留守身边的便只有年龄尚小的陈若愚,一直将其视为几出的禹子谟将其送到奉天学堂读书。小家伙虽然起先吵吵闹闹不乐意,但读了几天后就喜欢上了那里,还一口一个黄先生怎么说,由于天资聪颖、基础扎实,直接就读了学堂二年级,同学都要比他大个两三岁。子女纷纷离家,读书的读书,嫁人的嫁人使得禹子谟兄弟有时不免感觉一丝寂寞,但多的时候体会到了一种为理想而奋斗的充实。

    虽然众人极力保持低调,但弓长岭方面的钢铁成就却是无论如何也遮掩不住的。1905年年末日本和清政府签订《东三省事宜条约》时,虽然奉天交涉司韩国钧极力反对,但仍然不能阻止日本大仓组获得本溪湖一带煤、铁矿山的开办权力,虽然标榜日合办,但合办只是一个幌子,几乎便等于日本独占。

    经过这一事情的刺激,韩国均感到了事态的严重,他一方面极力劝说沈麒昌、秦时竹等人赴辽阳圈地,“固保国权”,另一方面向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建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