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德裕电话里猛拍胸脯,“我们团一定把小鬼子钉死明山脚下,部队要是打的只剩下一个营,我去当营长,剩下一个连,我就去当连长……哪怕打的只剩下我一个,也不能让小鬼子碰头。”
“有你这句话就好。务必给我坚守24个小时!”
随即,刘德裕要通了2营长贾丰沛的电话,正是后者的指挥下,11师打响了对日抗击的第一枪。
“1营马上就要撤下来,明山阵地的防御就看你地了,我师长面前打了包票,不要给我们33团丢脸!”
“团长,您放心。完不成任务您把我脑袋拧下来当夜壶……”作战到如此激烈的时候,贾丰沛居然还有心思说两句玩笑。
“我可告诉你,1营、3营都打得筋疲力,需要休整和补充弹药,6个小时之内只能靠你自己想办法, 等一会团指挥所也将前移到明山。师长下了死命令,明山说什么也不能丢,鬼子说什么也不能让他们碰头!”
“是!”随着贾丰沛干脆的领命声。为艰苦、激烈的明山保卫战开始了。
从地势上说,明山较将军岭为靠近纵深,地势也为险要一些,蜿蜒近15里,分别有东西两个主峰对峙而立。西面的主峰稍高,东面的主峰控制范围为宽广。从地形上说,正面推进的鬼子从崂山湾登陆后,只要攻克明山。前往鲁东腹心就没有什么可以扼守的屏障了,从南北两侧迂回地鬼子若想继续推进,也不能置明山于不顾,否则随时面临被侧击地危险。明山的位置既然如此重要,自然是敌我双方争夺地焦点。
接到撤退的命令后,1营营长的带领下向当面之敌起了猛烈的反冲击,一方面是为了混淆敌人视线,掩饰自己的撤退意图。另一方面则也是出于争取时间,掩护部队伤员地撤退。大为的指挥下,1营爆出了惊人的能量,所有的火炮以不计成本的方式铺天盖地向鬼子地头上砸去,大为带领由数挺轻机枪的尖刀排向鬼子起冲击。
对面的46联队刚刚被打退了第11次进攻,联队长正大雷霆,希望借助舰炮火力再向国防军进行覆盖射击,冷不丁1营的反冲击杀到。大批整装待地鬼子猝不及防。被猛烈的炮火劈头盖脑地炸成了傻子,尖刀排以锐不可当的态势。狠狠地冲进了敌人的心脏,随即大量的人马涌一起进行厮杀。
鬼子对国防军的情报集一直不遗余力,对国防军不注重白刃战能力训练的特点也有所了解,因此本来还有几分窃喜,认为这是一举消灭当面之地的好机会,一交手才知道远远不是这么回事。确实,和国防军绝大多数部队一样,1营并没有对白刃战能力加以特殊训练,特别是和崇尚武士道精神和格斗训练地日军比较起来,是处于明显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1营没有短兵相接的能力,恰恰相反,国防军为崇尚用小组配合和火力进行近距离接战。
战斗通常以轻机枪为核心展开,国防军为熟练的战术就是先用进攻手榴弹开路,围绕机枪手的步兵纷纷投掷出自己的手榴弹,或是炸死、炸伤敌人的有生目标,或是干脆将其压制地上动弹不得,随即,不等敌人反应过来就用轻机枪横扫,间或用步枪进行“查漏补缺”,两军短兵相接时一般距离只有35米到40米,此时日军士兵的第一反应是给步枪安上刺刀,然后按照步兵操典的要求退出枪膛里地子弹准备格斗,虽然这只是短短几秒钟地时间,却大大有利于格斗小组的先制人,很多日军士兵刚刚换好刺刀,还没来得及退子弹,就已被手榴弹地弹片击或者被机枪火力击倒,甚至被环绕机枪手的步枪撂倒。据说日军战后总结的第一条经验就是――华军狡猾大大的,拼刺刀前又扔手榴弹又开枪,完全没有武士道作风。
日军手的三八大盖虽然精良,枪身也较长,但火力面前也是无用的烧火棍;日军此时也拥有不少机枪,但都属于粗笨不堪、难以快速移动的重机枪,且顽固恪守着机枪用于防御作战的落后思想,轻机枪数量远远逊于国防军,故而50米距离内的短兵相接极为吃亏。因为此时对于战场的要求已不是精确打击,不是日军一直吹嘘的武士道精神,而是强调火力覆盖和单位时间内弹丸投射量的多少,国防军虽然白刃战上相对薄弱,但并不意味着其短兵相接能力的低下。甫一交手,日军大大吃亏,竟让华军硬生生撕开一个宽大的缺口,场面混乱不堪。
不过,虽然将敌军队伍搅得七零八落,大为却有自知之明,这次的反冲击声势虽大,却已是1营后力量的迸,无论体力、精力还是弹药都难以支持部队继续冲击,而且,一旦鬼子醒悟过来,抄了队伍的后路那大家可就全部报销这里了。因此,他虽然率领尖刀排冲前头,却无时无刻不观察整个战局动态,见便宜占得差不多了,立即指挥部队往回收,后终于敌人彻底醒悟过来之前安全撤到了明山主防御阵地。
对面小胡子联队长也是有苦说不出,方才的一番乱战让46联队损失惨重,部队也陷于混乱之,重整队起来颇为花费了一番功夫,而且还让狡猾的支那部队趁机溜走了。不过好处也不是没有,将军岭的阵地落入了46联队之手,国防军来不及运走的一批火炮和重机枪都留给了鬼子,这让原本有些丧气的小胡子又恢复了信心。上报神尾的电报,他不无吹嘘地将战斗过程描绘了一番,重点渲染了对面敌军的“英勇”与“顽强”,夸大其词地描述了敌军的损失和受打击的程,对于自身损失却予以轻描淡写地带过,报告的后,他还不厌其烦地将“缴获”的军火予以一一列举,连11顶钢盔都不忘写,后还不忘补充一句,“敌军向明山方向逃窜,我军奋勇追击。”
收到告捷电报后神尾大喜过望,根本就没有仔细去想为什么这么一场“大胜”,敌军连一个伤员、一个俘虏都没有被捕获呢?甚至于连战死将士的尸体都没有大量现?他的脑袋里只有“明山”两字,随即舰艇里用红蓝铅笔明山上重重划了个圈,恶狠狠地说道:“明天日落之前,一定要吃掉支那11师的主力!”
………………………………
第112章 统一思想
第112章 统一思想
天渐渐的黑了下去,凉爽的秋风开始刮了起来,明山前线的态势逐渐稳定下来,鬼子日落前经过几次试探性进攻就收住了手脚,为了防止再遭受类似于将军岭方向反冲击的打击,开始经营起防御阵地,33团各营经过连续两天的激战,也迫切地需要休息,原本应该是战况激烈的明山前线这个当口反而成为为安静的地方。只是,这安静的表面下双方都不遗余力地调兵遣将。日军炮击舰队主力经过连日的炮击消耗后,终于决定连夜开赴威海卫进行弹药补充,与此同时,后几批尚未登陆的陆军加紧登陆,已经登陆的物资和人员则源源不断地向前开进,一直朝它们臆想的华军主力进……国防军也大规模的调兵遣将,为了早一步到达制定位置,执行“秋风”计划的各师是连夜赶路,黑夜是它们好的掩护。
“都准备好了么?”指挥所里的郭松龄显得淡泊而且从容,开战以来他的11师承受了日军几乎所有的压力,他一方面要指挥部队层层阻击,迟滞、消耗敌军,另一方面又要坚决按照战场态势,完成前指所准备的“秋风”计划,困难之大可想而知。单从战果上看,11师也经历了巨大的损耗,近15%的兵力因战退出战斗序列,当其冲的033团是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冲击,但从深层次的内涵来看,11师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事实证明这支主力队伍完全对得起自己那个响当当的称号。
夜深了,战事早就沉寂下来,战略层面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南海的型会议室里,秦时竹正主持召开情况通报和内阁秘密会议。出席会议的还包括政府内阁各成员与国防军四总部长。
“各位,前线地情况大致就是如此,虽然媒体对日双方的冲突报端有一定的报道,但这种字压根就不是真实状况的描述,我们所面临的局面和目前的情况远远要比报纸上描绘的为恶劣和困难……四总部今天召开了一天的联席会议,对于作战方案进行了布置。我们认为,要么不打,要打。则一定要将小日本打痛、打扁,让其知难而退。”
总参谋长张绍曾上将地介绍过程,端坐央,正襟危坐的秦时竹一边仔细聆听,一边用眼角的余光扫视各路要员的反应――很多人先是感觉惊讶,其次是不可思议,然后或是恍然大悟,或是惴惴不安。日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