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4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与各大农场之间的良好关系,再加上北方实业遍布铁路沿线的收购点,使得北方实业牢牢掌握了东北大豆的对外销售渠道,公司设有专门的收购人员上门收购,以往那种任意倾轧,互相压价的现象越来越少。这个过程也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因为收购员会和他们签订一些协议,保证敞开收购,不至于使得他们增产不增收。现任何地方要购买足量的大豆,不通过北方实业,基本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北方实业收购完毕后,对各地油坊的供应也是顺价供应,没有凭借这种优势地位牟取暴利的企图。对小油坊来说,有了专门的收购公司,使得他们不必为原料愁,反而降低了成本。唯一因此感到烦恼的是原先那些上蹿下跳的投机商,一个稳定的市场对买方还是卖方都是有利的,因为他维护了市场的秩序,但恰恰挤占了投机空间。

    “从经营规模来看,各地普遍都有所扩大,特别是今年形势如此之好后,各地的‘大农’卯足了劲要扩大规模,那些农垦公司,大农场也纷纷追加投资,吸收入股。吉林目前已有各类垦殖公司76家,总共缴纳资本704万余元,我保守估计,明年可以突破1000万。”夏海燕补充说明道,“甚至那些政治上被打倒的满蒙旗主、王公,也投入了农业开的大行列,据说收益颇丰,很多人已经迁往吉林、龙江、长春等大城市居住,再也不愿住乡下做土财主了。”

    这一点秦时竹深有感触,一方面政治上将满蒙旧时官僚降低到了低点,如果不能经济待遇上予以保证,他们始终是不安定的因素。从现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人已完全明白复辟无望的局面,安心于自己财了。
………………………………

第116章 安定山西

    第116章 安定山西

    粮食产量的增加,带来了一个深远的影响就是粮价下跌,连带着各种农产品的价格下跌。以吉林为例,以革命刚刚爆的时候价格为高,约为正常年份的128%,但自从东北全部光复尤其是限价法令出台后,粮价直线下跌,特别是小麦收获后,价格跌到了正常价格的79%,入秋以来,价格虽然有所恢复,但仍然徘徊83~86%这个区间里。粮价下跌有利于工业人口的增加,也降低了社会生动乱的可能性。北疆铁路建设如火如荼,庞大的筑路工人队伍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没有低价、充足的粮食供应,这种作为是不可想象的。

    粮价下跌还带来了一系列的溢出效应。山西是人口大省,北疆体系里仅仅次于辽宁。但山西地少人多,工业不达,很多人只能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而且山西土地也不很肥沃,故而粮食生产成本过去一直要高于东北各省,当然也不是高出很多,刚刚可以抵消东北粮食外运的差价。今年东北三省的粮价大幅下跌,使得地区差价显著起来,山西本地的粮价虽也有一定的回落,但不明显,而厘金关卡的废除,使得东北的粮食蜂拥而至,东北的低价粮面前,山西本地粮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力。

    夏海燕所描绘的,正是夏秋时节爆的粮食购销大战。本来山西富商见东北低价粮食涌入,以为有利可图,纷纷吃进,甚至疯狂到说“来多少吃多少”的地步,拼命向钱庄贷款支付款项,试图保持山西的高价局面。但好景不长,各大农场知道山西高价收购后。纷纷用火车装运,有时一天就到货400个车皮每个车皮45吨,价格直线下跌,那些投机商吃不住了,纷纷往外抛手里的粮食,这一抛带动了各大粮商手里的粮食跌价,造成了恐慌心理。有一段时期山西的粮价,甚至和辽宁是持平地。等于火车运费都免去了。这种情况下,很多投机商、粮商破产,连带着钱庄也倒闭了不少……

    “你们两人说什么悄悄话呢?”一阵爽朗的笑声传了进来。原来是沈麒昌和禹子谟来了。

    秦时竹赶紧让座,夏海燕乖巧地说:“我和复生说今年山西粮食大战的事情……听说沈老的老朋友,渠本翘也参加了投机?”

    “唉,别提啦。他不信邪,也参加了投机,要不是我及时阻止。估计得亏成一塌糊涂,就这样他还亏了80万,不得不把大同煤矿的股份卖掉了一点才过难关……”

    “这股票想必都落到您的手里了?”秦时竹笑道,“我的岳父大人可真是做生意好把式……”

    “复生,我老啦。形势也判断不准了,这还是蓉儿建议我的。”沈麒昌虽然这么说,但脸上还是有一些得意,“这也是拉他一把。不然他卖给谁去?……”

    “只是如此大起大落,对山西农民不利啊!”禹子谟叹了口气,“本来粮价下跌是好事,但如果谷贱伤农,就不是我愿意看到地了。”

    “凡事有利就有弊,谷贱伤农是避免不了的,但好歹每家每户的损失不是很大。”秦时竹宽慰他,“从整体来说。近几年,我们一方面减免税收,一方面大力开垦。因此只要风调雨顺,粮价肯定是要下跌的,既然实行了自由贸易,农民必须得适应这个市场……”

    “表面上谷贱伤农确实伤到了农民,但从长远来看,对农业反而有利。”夏海燕分析道。

    “有利?”禹子谟和沈麒昌都迷惑不解。

    “山西资本主义性质的农业企业虽然有所展。但封建势力的压榨、盘剥之下利润较少。且不稳定,还不如坐收地租丰厚可靠。”

    山西的地租额一般都占收获物的50~60%以上。从而使地主出租土地较雇工生产为有利。禹、沈两人都点头称是,山西地主盘剥之严重,是他们都清楚地。

    “这种高额地租率不仅妨碍了地主的封建式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的转化,而且还经常促使富农或经营地主、农牧垦殖公司倒退回封建剥削方式。但是,一旦粮价下跌,建立分成租基础上的封建形态农业必然无利可图,这就逼得他们不得不投资于工业,而不是继续买地坐享其成……从土地流转的角考虑,如果地租收益不大,那么其余有实力地地主是不愿意投资的,因而价格肯定会降低但小农出于对土地天生的爱恋,必然会收买下来,虽然粮价下跌影响现金收入,但摆脱了五到成租金的地主盘剥,反而有利于小自耕农增加收入。这就是为什么人民银行太原分行、大同分行不贷款给粮商反而贷款给农民地道理……”

    “听说这是蓝天蔚要求的?”

    “确实是蓝天蔚提议的。”秦时竹回答道,“蓝天蔚到了山西,震惊于山西农民的贫苦,很想有一番作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嘛。正好当时我去山西巡视,他找到我和秉三,恳谈了半天,希望能给山西农民指一条光明大道。我当时给他出了四个主意,前三个都已经应验了,这是第四个……”

    “还有哪几个?我们一起听听复生的高见……”

    “第一是劝导农民来东北开垦,山西1000多万人,都挤那点土地上,不穷才怪,而东北地广人稀,有大片未开垦的土地,正好两相适宜,山西农民又不懒,肯定能过上好日子。于是,蓝天蔚马上就令各地政府大力提倡,那些饥一顿饱一顿的农民不是纷纷都跑东北来了?”

    “可我听说这里面还闹出了纠纷,很多来东北的农民山西本地都欠了一屁股债,他们想走,可是债主不依不饶地……”

    “确实有这么回事。但蓝天蔚有蓝天蔚的办法。他和赵戴一商量,这里头欠债的老姓,大多数都是当年为了应付官府税赋而不得不借下的高利贷,其情可原,政府应该予以支持……而那些放高利贷地,大多是本乡的富农、地主,没几个是好货色,于是他就听之任之了……民国法律有一条。任何人不得自卖其身,也不得因为欠债而限制人身,那些地主老财是干瞪眼没办法……有几个不甘心,说是要打官司,哪怕远天边也得抓回来。”秦时竹轻蔑地一笑,“打官司?哪有这么简单,蓝天蔚好好给了他们一顿教训……”

    先按比例缴纳诉讼费,有几个想想不太合算就不打了。还有的坚持要打;第二步是提供证据,借钱可有凭据,有些个是口头债务,没有凭据也不打了。当然,你如果拿出了凭据。这官司肯定是欠债的输定了,法院就判定,债主可以该农民家地财产清偿,可那些农民都是一贫如洗。逼得没办法才来东北地,哪有什么财产清偿?放高利贷的人就要求法院把人抓回来,可是法院表示国家有条令,不能以欠债拘捕人身,建议他们去照民政部门想办法。民政部门表示这事有点复杂,虽然可以公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