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到这个答复,靳云鹏很满意。奉段祺瑞的命令立即北上拜见袁世凯。
袁世凯得到周学熙的电报后非常高兴,对赵秉钧说:“看来东北和南京有隙,光复会和同盟会不和,而人民党支持光复会。等于人民党和同盟会也不和。”
“这是理想地结果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比我们想像的还要大。”赵秉钧做恍然大悟状,“难怪秦时竹屡屡不奉孙山的命令,看来不是故弄玄虚。”
“缉之差事办得不错,他还告诉我,孙山的命令其实连南京都出不了,说话根本不管用,他那五项条件只不过是狗急跳墙的举动。不必理他。”袁世凯乐得呵呵大笑,“他又说,各地都督没有一个听南京政府的,就是要钱时纷纷拍电报给孙山让他解决,解决不了就破口大骂……”
“可不是嘛,连秦时竹这样富甲一方的诸侯都伸手向南京要钱,明显刁难孙大炮……”
正说笑时,报告靳云鹏来拜见。一出话剧上演了。
“卑职给大人请安!”
“起来?你不前线来我这里干什么?出什么事了?”
“前线一切安宁。卑职去上海跑了一趟……”靳云鹏当即就把黄兴地话讲了一遍,满心欢喜地等着袁世凯赞扬他。
哪知袁世凯把脸一沉。做义愤填膺状,拍着桌子叫道:“我身为大清总理大臣,焉能赞成共和,以负圣托?”
靳云鹏偷偷朝赵秉钧脸上看去,只见对方面挂笑容,当下明白过来,不慌不忙地说:“南北军力相当,又有东北军掣肘,长期下去,不是南北分裂就是永无了期;何况南军主张共和,北军并不反对,只是因为忠于袁宫保一人才与南军开战,清廷丧失民心许久,非人力可救……”
袁世凯也不是真的要作,听完辩解后脸色马上和缓下来:“南人希望共和则有之,北人恐怕未必?”靳云鹏又是一番解释,只见赵秉钧的笑容越来越明显,看来是说了。
袁世凯喝了口茶,看似漫不经心地问:“段军统意下如何?”
靳云鹏知道问到关键问题了,起身回答:“第一军全体一致,主张共和,并议推举宫保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心里乐开了花,脸上却故作惊讶:“军心居然如此,芝泉误我!如此行事将置我于何地?若让我欺侮孤儿寡妇,为万世唾骂,我不能为也。”
靳云鹏看见赵秉钧朝他使眼色,明白他的意思,又是一番委婉的说辞……
袁世凯不动声色地说:“你现今掌着兵权,尚且这样,我尚何言?但使我得有面目与世人相见足矣。”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你们放手去干,不过要做得漂亮些。
靳云鹏走后,袁世凯重和赵秉钧商量。
“大人,军心虽然如此,咱们表面章还得加紧。太后召开了几次御前会议都没能解决问题,驻外公使的催促电也不生效。太后甚至还让胡大人转告咱们,仍按照召集正式国民会议办法与南京谈判,看来还要再花些力气。”
“依你之见,奏折如何上为好?”
“就说孙山通过伍廷芳提出的答复狂悖之极,尚无头绪,仍旧要与其切实协商,另一方面……”
“就说我伤势未愈,继续请假,暂时难以过问政务……”
赵秉钧微微一笑:“我看,能解决问题的人还是芝泉身上……”
1月25日,曾精忠又一次地来到了良弼府邸,连续几天不能得手,他有些焦急。这一天他去拜见时,良弼正好出去了,门卫一看,眼前地人一身戎装,腰挎指挥刀,臂下夹着公袋,一副军官模样,不敢怠慢,立即让座、上茶。
“总领什么时候回来?”
“这个小的不知,估摸着傍晚时分应该差不多了,您就这耐心等,有什么事吩咐小人就可以了。”
“既然如此,我去外面转悠一圈,若总领回来,就说某来拜访过了。”
“好,好!您请便。”
天渐渐地黑了,曾精忠躲附近的小树林里,紧张地注视着良弼府上的动静,突然,一声锣鼓开道,一顶轿子朝那里走来。他想,可能良弼回来了。果然,轿子良弼府前停住,一人从里面径直向前走去,后面还簇拥着一堆人。
“良弼兄!”他赶脚上前,那人刚刚迈上第一阶台阶。
正是良弼,他此时刚刚下朝回来,猛然间听到如此亲热的称呼,不禁一征,随即停下脚步,转过身子问:“是何人称呼我?”。
曾精忠一看确认无疑,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故意说:“贵人多忘事,兄长如何将小人忘了呢?”说完,恭恭敬敬地掏出名片,递给良弼。良弼周围地人听到两人谈话,误以为两人是故交,自动退到后面。
光线昏暗,良弼拿着名片看不清楚,稍微转了一个身,想借着门口的光亮看个究竟,没注意到曾精忠又趁机朝前走了两步,几乎和他面对面地站着了。这就明显不符合礼数了,良弼感觉诧异,不禁抬起头来想再仔细看看来人的面孔。冷不防曾精忠从皮包里抽出一把匕,还没等良弼反应过来,“扑”地向他胸口刺来。良弼本能地想用手去挡,但已经来不及了,说时迟那时快,寒光闪闪的匕深深地刺入了他地心窝,一股殷红的血溅得曾精忠满身都是。
“有……有刺客……”良弼说完,手捂胸口,摇摇晃晃地倒下。周围人因为曾精忠动作太快,刚才也没看清楚,听到良弼的叫声和看见他倒下,才明白大事不好,慌作一团,乱叫:“抓刺客,抓刺客!”
曾精忠一击得手后,来不及细看,转身就跑,不幸的是,由于袁世凯遇刺后,京城军警已加强了戒备,良弼府邸附近,正好有一队巡警过来,都纷纷朝响声处跑来,曾精忠变成了迎头逃去。巡警看见有人飞速跑来,后面又有人喊,“抓刺客,抓刺客……”顿时端起枪来,高叫,“站住,站住,不然就开枪了!”
曾精忠借着跑的速,已冲到了巡警们的跟前,只见前有堵截,后又追兵,他眼睛一闭,拉响了皮包的炸弹,“轰隆”一声,炸倒了一片,他自己也倒了血泊……
………………………………
第121章
第121章
曾精忠当场身亡,良弼的这一刀也非常致命,特别是刀上还淬着毒,勉强支撑到医生来看他,已命旦夕。
袁世凯拍案狂笑:“好、好、好!”
满清王公始终怀疑“北京城内到处是革命党”是袁世凯散布的谣言,良弼被炸以后,个个吓得心惊胆颤,纷纷计划地逃离北京,往大连、天津、青岛的一些租界里去逃难。京的,一部分住进了东交民巷,没有离开府第的,都纷纷请袁世凯派兵保护。
隆裕太后急召王公宗室再开御前会议。可除了载沣兄弟和溥伟、善耆、世续等外,再没有别人。 当众人都悲痛无奈之时,赵秉钧又呈来一封电报,道:“太后,看看这封电报。”
隆裕太后和大家传看着电报,面如土色……
“内阁、军谘、陆军并各王、大臣钧鉴:
为痛陈利害,恳请立定共和政体,以巩皇位而奠大局,谨请代奏事:窃惟停战以来,议和两月,传闻宫廷俯鉴舆情,已定议立改共和政体……率土臣民,罔不额手称庆,以为事机至顺,皇位从此永保……乃闻为辅国公载泽、恭亲王溥伟等一二亲贵所泥,事遂阻,政体仍待国会公决……兹既一再停战,民军仍坚持不下,恐决难待国会之集。始无论牵延数月,有兵溃民乱、盗贼蜂起之忧,寰宇糜烂,必无完土;……而饷源告匮,兵气动摇,大势所趋,将心不固,一且决裂。何所持以为战……冒死陈言,恳请涣汗大号,明降谕旨,宣示外,立定共和政体,以现内阁及国务大臣等,暂时代表政府,担任条约国债。及交涉未完各事项,再行召集国会,组织共和政府,俾外人民,咸与维,以期妥群生,速复地方秩序,然后振刷民气。国图自强,国前途,实维幸甚……”
署名之人个个灸手可热――第一军总统官段琪瑞,护理两江总督张勋,陆军统制官何宗莲。副都统段芝贵,河南布政使帮办军务倪嗣冲,陆军统制王占元、曹锟、陈光远、吴鼎元、李纯、潘渠楹,河北镇总兵马金叙。南阳镇总兵谢宝胜,第一军总参议官靳云鹏、吴光、曾毓隽、陶云鹤,总参谋官徐树铮,炮台协领宫蒋延梓,陆军统领官朱泮藻、王金镜、鲍贵卿、卢永祥、……陆军统带官施从滨、萧安国。
隆裕半天后才开口:“看样子咱没有什么路可选择了,你们还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