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打算分兵进击,两路合围?”

    “不然,先取宁城。”

    “宁城?”王家乐愣了一下,“这样会不会打草惊蛇?”

    “宁城为去建平必经之路,虽然可以绕道,但其余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延误时日只怕加不妥。”姜桂题胸有成竹,“自古都言兵贵神速,倘若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宁城,蓝天蔚纵然觉,也回天无力。你想,绵延数里,纵然觉不对劲,也来不及做出适当调整了。”

    “大人高见,我倒真想看看蓝天蔚乱成一团的窘相!”

    蓝天蔚真有那么蠢吗?是!也不是!蓝天蔚处处分兵的情报是准确的,排成了一字长蛇阵的情报也是准确地,但不正确的是兵力总数。北路军进军时,总共有近25000人马,即使是分兵,每处的兵力也远较姜桂题想像的来的雄厚,示弱于敌地目的于迷惑。

    李春福所部确实向平泉进军,但那不是真打,是佯攻,目的于威吓承德守军不要轻易出动,是牵制和吸引。

    这其实都是蓝天蔚布的局,没错,王家乐确实询问了老姓,但那些老姓所知道地情况其实是蓝天蔚有意散布出去的,而且说的模模糊糊,有那么点意思又不太真切;拉王家乐参军也是确有其事,但其实负责招兵的一看就知道他们是行伍出身,眼睛又贼头贼脑地到处乱看,问他话时也是滴水不漏,王家乐自以为很聪明,很圆满,其实都是马脚。试想,一个普通的农民,看见了大兵,躲都来不及,还会大大方方地迎上去?就是答话也肯定是慌慌张张、断断续续,象他这种能说成如此流利的,肯定有来头。接到报告后,蓝天蔚和夏海强已秘密布置眼线盯着他们,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革命军的眼里,直到他们后骑马离去。

    “果然不出所料,是清军派来地奸细。”夏海强得意地说,“咱们这出戏唱得算逼真了?”

    “姜桂题不是笨蛋,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又历经甲午之役,经验丰富,不漏点破绽给他看看,他是不会上钩的。”

    “你说他能完全相信吗?这家伙毕竟是员老将。”想到姜桂题20年前就是掌兵军官,夏海强不敢托大。

    “这就是我这样提供情报的意义了,敌人全部获得假情报,一不可能,二无必要,全部让他们得到真情报,我们就处于劣势。一定要真带假,假有真,似真七分假,是假又有三分真。”蓝天蔚笑着说,“我们的侦察人员也该回来了?”

    “快了,你说他上钩,他会选择哪里突破?”

    “要是你是姜桂题,你会选择哪里下手?”蓝天蔚没有正面回答夏海强的问话。

    “我……”夏海强仔细看了看地图,又好好想了想,“我会选择打宁城,虽然此地可以绕过,但其余路都不好走,还是从大道上来比较省力和省事!”

    “不错,我也这么想,而且我敢断定,姜桂题也是这么想。”

    “那我们怎么办?守城肯定是下策。”

    “埋伏!”蓝天蔚说出了两个字。

    “埋伏?”夏海强一愣,“埋伏哪?怎样才能不被他觉?”

    “宁城以北25里处有两座山,左曰草成山,右曰申曲山,山上丛林密布,郁郁葱葱,间夹着官道,是宁城北边门户,两边狭口处宽只有不到100步,我看可以那里设伏。”蓝天蔚建议和夏海强一起去勘察地形。

    热河境内现革命军的消息大大震惊了清廷,为巩固热河防卫,匆匆任命赋闲家的锡良为热河都统,全权统揽。这个任命出于多方考虑的,一个锡良是蒙古族,容易和热河境内地蒙古王公取得和谐,方便防守;第二锡良当年曾任东三省总督,与秦时竹多有过节,不必担心他有异常情况;第三就是承德是行宫重地,当年咸丰曾承德避暑山庄躲避英法联军,清廷还有那里躲避革命军地幻想,倘若承德有失,打击是很沉重的,而锡良绝非昏庸之辈,挑他担当此任,连袁世凯都认为很恰当。

    “姜大人来电报:已初步探明敌之虚实,准备出击,先取宁城后取建平,意图拦腰截断革命军,使其尾不得相顾。”参谋把消息告诉袁世凯。

    袁世凯起身边看地图边问:“现革命军到底哪里了?距离平泉究竟还有多少路程?主力何处?”
………………………………

第091章 暗中较劲

    第091章 暗较劲

    “革命军前锋是骑兵,根推算,现应该已过水泉子,进抵到离平泉不到150里的地方,快明日能到,平泉守军已严阵以待,承德已调拨兵马增援,不过路途遥远,还有3天才能赶到。至于革命军主力,似乎不存。”

    “不存?什么意思?”

    “革命军到处分兵,这里一千,那里两千的,其战线西起水泉子东到义州,绵延500里,处处都有革命军的消息,但每处的兵马又不多。”

    “革命军究竟想干什么?”袁世凯有些迷惑,“这么长的战线,纵然有上万人马,也不敷使用。”

    “据姜大人的情报,革命军忙着各地征粮收税,想必是粮草不继,无力进军。”参谋大着胆子说,“卑职斗胆,以为眼下是好的用兵机会。”

    “蓝天蔚虽然留学日本,但毕竟是个书生,只会纸上谈兵,哪有这么分兵的?”老袁大乐,“秦时竹居然任用此人为前敌统帅,真是失算啦!”

    “上次侥幸让他逃脱,大人,这次咱们不能这么便宜他了。”赵秉钧不太懂军事,但看见老袁乐观的态,也连忙敲边鼓。

    “这个仇还是要报的。”袁世凯一挥手,“回电姜桂题,同意他的部署,力求一击得手!”

    参谋转身刚走,袁世凯又想起了什么,连忙说:“回来,回来!”

    “大人还有什么吩咐?”参谋还以为他又变卦了,近战场情况不利,袁世凯经常铁青着脸,身边的人个个小心,生怕迁怒于己。

    “何宗莲到山海关几天了?”

    “到今天傍晚就该满两天了。”参谋有些纳闷。难道打个宁城还要第一镇帮忙?

    “给曹锟和何宗莲报,明天清晨起进攻,务必要夺回丢失阵地,不得有误!”

    “是!”参谋想袁世凯的脑子转得还挺快,这一转眼又想起山海关来了。

    一直旁边没吭声的冯国璋话了:“大人此举,莫非是声东击西?”

    “有这个味道,但也不全是!”袁世凯得意地摸着下巴上稀稀疏疏的胡须,“山海关与宁城是南北两翼。秦时竹山海关不能完全得手,就把主意打到了北边,想那里迂回;我们就将计就计,从山海关下手!”

    赵秉钧不解:“山海关与宁城相隔路途遥远,如何能调动敌军?”

    “我猜大人的意思,一是要将秦时竹的注意力吸引到山海关一线,这样他北路有可能放松;二来,山海关我军兵力上已占有优势。倘若能得手,将迫使敌增援,秦时竹就不得不从北路抽调兵马;三来,退一万步说,秦时竹不从北路抽调兵马。也不能全力增援北路,现革命军那种稀稀拉拉、松松垮垮地状况还是要持续一段时间,利于我军作战。”冯国璋替袁世凯回答了问题。

    “是!秦时竹的思路是对的,南北分进。迂回包抄。错就错胃口太大,想以蛇吞象,偏重攻城掠地,虽也被他占了几座城池,但我军主力尚存,大局无损;革命军占了那么多地方,兵力不敷使用,粮草也供应不上。绵延500里,又没有铁路,大军要吃要穿,再加都是贫穷之地,处境必然艰难;而且道路崎岖,天气寒冷,如此行军,必然师老兵疲。焉能不败?”

    三人一起大笑。仿佛胜利真的已经到手了……

    考察完地形后,夏海强连连感叹:“果然是埋伏的好地方。这两座大山,少说也能藏1万人马!”

    “兵贵精而不多。”蓝天蔚笑了,“我看只要3000人马就足够了,太多了反而是个累赘,也容易被觉!”

    “这倒也是,毅军一共就5000人马,姜桂题总不可能全部拉出来?”夏海强说,“真要打伏击,3000人够用了。”

    “不过有一点我很头痛,前两天下过大雪,山上积雪未化,倘若埋伏山间,很容易被觉,夏师长可有什么好办法?”

    “积雪?”夏海强略一思高兴地说,“有了!可以让战士们身披白布,这样与雪的颜色浑然一体,肯定很难分辨。”

    “这个我也想过,可是一时三刻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白布?宁城、建平这两地多能解决500人。”

    “有办法!”夏海强宽慰他,“沈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