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
“总理地意思是好的,胸襟是博大的,但我担心那些地方实力派未必能接受,还有袁世凯也是一个大问题。”廖仲恺真诚地劝说。
“不对,今之大患即无政府,如能创建政府,则满清政府固必倾覆,即便袁世凯亦未必能支撑。”孙山斩钉截铁地说,“我意已决,明日就动身去上海,也不去广东停留了。”
“那我陪您去?”胡汉民见孙山主意已定,当下也不再坚持。
“广东的事务谁来负责?”
“要不我陪先生北上?”廖仲恺主动请缨,“展堂还是经营粤省为紧。”
“我陪先生北上好。”
“我看你们也不用争来争去了,展堂地意见很好,就由他陪我去,仲恺就先代理都督一职好了。”孙山后拍板,确定了行程。
沈阳,秦时竹正秘书长左雨农的协助下处理各种公,禹子谟兴冲冲地来了,进门就喊:“好消息,好消息!复生兄,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能把你乐成这样?”秦时竹停止了手里的活,笑呵呵地问他。
“太炎先生回来啦!”
“真的?他现哪里?”
“他前夜从日本乘船出,今天清晨到了大连,稍事休息后,于明日一早乘火车来沈阳,估计下午能到!”禹子谟兴奋地说,“我一接到电报,就来告诉你,想不到你比我还急。”
“好好。”秦时竹转过头跟左雨农说,“明日下午我和政府全体人员去车站迎接,今天还麻烦你派人去布置一下场地。”
“好的。”左雨农答应地很爽快,突然又小心翼翼地说,“都督,为了您的安全着想,我看您就不要去了,免得又有什么阴谋生。”
“诶,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秦时竹笑了,“我会让家珍他们多安排保卫力量的。”
第二天下午,沈阳车站已是人山人海,大家都朝着火车来的方向焦急地等待着、盼望着。按照秦时竹地吩咐,左雨农仔细地布置了场地,安排了警卫。不到一天功夫一切就安排得井井有条,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组织才能。
“呜!”火车拉响了汽笛,它就要进站了。“哐当”“哐当”,随着列车速的放慢,车轮撞击铁轨声音也随着变缓,终于,它稳稳地停了下来。
这趟列车并非章炳麟的专车,同车而来的还有大批民众,很明显,他们一下车就被这个架势所吓住,丝毫不敢停留,只有个别胆子大的,猜出车上可能有重要人物,打算夹人群驻足观看。不多时,其余车厢的人群已散得差不多了,众人还翘盼望着。
终于,号车厢打开了车门,这是一节上等车厢,布置和舒适明显要优于其他,自然乘客也要少于其他车厢。今天,这节车厢除了章炳麟和他的随从外,就没有别地乘客了。此时此刻,他也十分激动,辽宁虽然不是他地家乡,但毕竟是他的祖国。眼看着这生他养他地土地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怎能不激动万分呢?就刚才,车一停下,他就想下车,是随从拉住他,说这是禹子谟的吩咐,让他稍等片刻。
透过车厢玻璃,他看见了欢迎的人群,他万万没有想到,秦时竹居然给他安排了这么大的场面。想着素未谋面的秦时竹,他心里不禁揣测,这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相比孙山、黄兴、黎元洪,秦时竹武昌起义以前并不出名,这是一个多少带着神秘色彩的人物,突然间成了东北的高领,手下还有那么多的士兵和先进装备,他加萌了想见识一番的念头。
………………………………
第089章 用心良苦
第089章 用心良苦
“砰”地一声,车门打开了,广场的景色映入他的眼帘。祖国啊,我终于回来了!章炳麟心底默默呼喊着,抬脚跨出车门,第一步踩下车的楼梯上。秦时竹一身戎装,鼻梁上的那副眼睛显得儒雅之气。他身边的禹子谟小声地对他说:“复生,这就是太炎先生!”
其实,不用禹子谟介绍,秦时竹光凭章炳麟的长相就能判断出他是谁。他快步上前,嘴里连连喊着:“欢迎太炎先生!”
从来人的打扮和嘴里说出来的话,章炳麟断定此人就是秦时竹,知道他年轻,没想到他这么年轻。根据禹子谟的介绍,秦时竹今年虚38,但眼前这人看来顶多三十刚出头。年纪轻轻就成为一方诸侯,章炳麟心里不禁有些钦佩!他缓缓地走下楼梯,伸出自己的手,握住迎面伸来的手,两只手跨越了辽阔的海洋,终于,紧紧地握了一起。一时掌声雷动,记者的相机拍个不停。
“太炎先生,欢迎您回国!”
“我仰慕秦都督的大名久矣!”……相互寒暄,两人关系拉近了不少。紧接着,秦时竹将场的政府官员一一介绍给他。等所有人都与章炳麟见过礼后,秦时竹伸出右手,热情地说:“请先生陪同检阅!”
“好!有请!”
两人并肩缓行,卫队持枪列队,王云山的带领下,排成整整齐齐的三排,个个精神抖擞、威武雄壮,刺刀阳光下闪闪亮,看得章炳麟直点头,口里不住地赞叹,“果然是威武之师!”
秦时竹心里暗笑。这是昨天晚上王云山他们精心挑选过的,一个个都是高大挺拔、精神饱满的老兵,如果部队都是这样的兵员,现早就打到京城去了。笑归笑,嘴上还要谦虚:“先生的采胜于雄兵十万!”这番吹捧说地章炳麟心花怒放。
两人边走边谈,一直走到临时搭建的台上,秦时竹将这里致欢迎辞,众人的目光也随之聚焦到那里。“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太炎先生的到来!”台下又是热烈的掌声,章炳麟也微笑着朝四周人群挥手致意。
“……今天,我们这里隆重地欢迎太炎先生的到来,这是国的幸事、人民地幸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先生身上,体现了三重角色……第一重,先生是国学大师、硕学鸿儒,对经学、史学、学、训诂学等各个领域有很深的造诣;……第二重。他是革命元老、人民喉舌,早11年前,他就剪辫换服,矢志反清;后来,又因为‘苏报’案而入狱。他牢底坐穿终不悔;五年前,先生刚刚被释放,又与康梁等人展开了有关革命与改良的大论战,廓清了迷雾。拓宽了视野,革命思想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先生之功莫大矣;……第三重,先生是思想先驱、当世大贤,先生每痛感于华之不振,清廷之腐朽而于心耿耿,奋笔疾书,欲唤醒我四万万之民众。又潜心研究宪政,希冀改良政治,再造华,用心何其良苦也!……我以为,从这三重角色出,我们当敬先生之才华,赞先生之精神,慕先生之风格……国家现虽大乱。然曙光已显。我深信,这将是先生大显身手的舞台……”
秦时竹的讲话很明显地将章炳麟大大赞扬了一番。对知识分子来说,这是受用的招待和高荣誉,他不禁有些飘飘然,又有受宠若惊的感觉。
“……先要感谢秦都督,兄弟此次来东北,完全出于他的盛情邀请,……东北地革命壮举,我佩服地五体投地……我坚信,秦都督的带领下,东北一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国也将有一个美好的前途……革命万岁!共和万岁!”
随后,群众的夹道相送下,章炳麟坐上了特意为他准备地马车,朝下榻之处奔驰而去,管有些颠簸,但他心涛的起伏则大……
第二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闻“太炎先生昨抵沈阳,数千民众夹道欢迎”,主要讲述了欢迎场面和两人的讲话,紧接着是详细报道:“……昨晚,秦都督宴请章太炎先生一行,政府各要员陪同……席,秦都督再次对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诚恳地指出,从学识上来说,太炎先生为一代人师……;从革命来说,先生投身革命、宣传革命近十年矣,是革命前辈、功勋元老……;先生每以国家和民族为念,堪称社会贤达……太炎先生受此褒奖,十分谦虚,连称‘过誉过甚’,宾主相处甚洽,谈笑风生……觥筹交错间,都督问及‘闻先生旅日期间曾收徒授课,凡上课时,每每提及国学、字则无精打采、寥寥数语便一笔带过,但及论其政治和国大势,则两眼放光、神采奕奕,可有此事?’先生大笑,言其确凿,慨言当时忧心国家,无心做学术章,恨不得一腔热血立刻换来华之生,故厚政治而薄学问,久而久之,学生都知其脾气,上课前故意以言语挑之,引先生高论滔滔不绝,往往一讲就是数小时。听得至此,众人皆大笑不已,均以为先生乃性情人,又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