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这事情全部是我出面让冯麟阁安排的,决计不会牵涉到您。”赵秉钧赶紧表白。
“没什么,杀了就是杀了,没什么好后悔的。”袁世凯踱着八字步,“我只是一时没想明白秦时竹的用意,你说。凭他的手段,不难问出金、李背后地人是谁,就是问不出也猜得出;但报纸上地矛头,明明又是指向那些亲贵王爷和洋人的,你说他到底想干什么呢?”
“从报纸地语气上来看,应该说的是良弼和善耆,什么阻挠革命、破坏共和,都和这两人逃不掉干系。那个洋人嘛。我看估计是肃亲王府上的那个日本人川岛浪速。”
“我看也是,只是他针对这两人意图何?”
“依卑职所见。秦时竹是色厉内荏之人,此番举动,想来是不为得罪大人之举。”
“哦,说下去。”
“一、凭秦之手段,纵然无确凿证据,但先肯定怀疑是我们,但他如此大张旗鼓地宣布是那些亲贵王爷,就是想避免和我们冲突;二、万一秦得知是我们之所为,他心虽然气恼,但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无法难……”
“这是何故?”老袁心已经有了答案,但还是要听听别人的。
“理由很简单,目前两边停战议和,秦时竹也提出只要答应顺应共和,就可推举大人为民国之大统领,如果此事捅出来,两家必然撕破脸皮,但又必须给内部一个交待,思来想去,推到那些王爷身上好,反正他们也深恨秦时竹,不会让人觉得突然。”
“胡说,谁说我答应做大统领的,我生是大清地人,死是大清的鬼!”
“对,对,大人是这么想的,但秦时竹他们就盼着大人您的举动呢。”老袁的心思,赵秉钧自然明白,口头上却还是要维护清廷颜面地,怎么说袁世凯也是内阁总理大臣,自己也是内阁部长,“对于议和,他们已经迫不及待了,上次延长停火时间,就是他们主动提议的,他们肯定抱着速和速决的心态,不想节外生枝。”
“节外生枝?有道理,”袁世凯得意地说,“看来这秦时竹也怕我啊,可他为什么要坚持两个条件呢?”
“这就是卑职评价他色厉内荏的依据,一方面他是想和地,另一方面,又要显示他的手腕;我觉得,这个两手,前者是做给我们看的,后者是做给他下面的人看的,大人您想,”一打开话匝子,赵秉钧就开始收不住了,“秦时竹以前不过是个小小的巡防营统领,骤得大权,不服者必众,以两个条件搪塞,余者固然无话可说,但也堵死了和谈的路,不经过我们肯,这些条件断然无法达成,秦时竹自然心知肚明,所有才有举大人为大统领一说;秦之手腕,不可为不高,奈何现羽翼未丰,故有此色厉内荏之表现。”
“嗯,还是非常有道理,如何应付你有法子了吗?”
“卑职一时半会也没想好,但从现看来,秦时竹也是主和的,这就好办,两家谈妥条件,就不用刀兵相见。”眼看袁世凯赞同他地观点,赵秉钧得意起来,“卑职以为,我们不妨装聋作哑,任由他和那些王爷们扯皮,总之,一个拖,一个和,一个谈,事情总是有转机的,到那时,还不全是大人您说了算。”
“好,好,就依你之见。”
………………………………
第071章 精心准备
第071章 精心准备
三路会攻可非同小可,山海关前线的高指挥三人组也商量方案:
“师长,来的四门105榴弹炮已全部到位,相应的炮弹也配完毕。” 副师长杜金德向陆尚荣汇报。
“好!里兄,关于实现三路会攻的方案制定好了没有?”
“好了。”蒋方震清了清嗓子,“三路会攻,大帅交给我们的任务是牵制山海关守军,为达到这个目的,我有三个设想:1、我们先出击,佯攻守军,迫敌增援,特别是要调动察哈尔的第一镇,为蓝天蔚等部的北路进军创造方便,此为先声夺人;2、待北路拿下朝阳、建昌,准备向赤峰或承德进军时,我们才出击,牵制敌人,使其不得增援这两处,此为后制人;3、倘若敌人觉得北路危急,无论如何也要抽调军队增援,我们面前的敌人必将减少,我们就主动出击,击破敌军防御,变牵制为主攻,直扑京城,此为虚虚实实,究竟哪个方案可取,还请师长定夺。”
“这三个方案,第三应该是前两者的后续,其实一开始只能选择两个。”陆尚荣笑着说,“你大概心里已有主意了?”
“我个人主张第一种。”蒋方震也不含糊。
“说说你的理由。”
“打仗先要知己知彼:人数方面,第三镇、第二十镇和编的第二混成协原本满员应该有近三万,经过历次战斗,人数当23000左右,近也没有补充多少人马,我们经过补充,已达到了一万;弹药方面,敌人似乎又囤积了一些。但远远称不上充足,我军除大口径榴弹炮弹以外,其它都是充足的;粮草和其它后勤方面,各自倒都能算充足是;另外,我军扼守关寨,易守难攻,敌人扎寨平地,便于我军进攻。虽然也挖了工事,但我军由于有飞艇和铁甲车,这些工事绝对挡不住我军进攻,因此,我们先难,对敌进攻是有把握的。”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等调动敌人后,你就会选择退回关隘。重固守?”
“师长神算,确实如此。”蒋方震接着说,“兵法云:十则攻之,五则围之,但我军兵力远少于敌军。虽然编第二混成协原来是巡防营,没有多少战斗力,但第三镇和第二十镇都系正规军,还有一定实力。虽经打击,元气未伤,而我军还要固守山海关,投入进攻的兵力不能超过7000,相对兵力加不足,强行进攻可以,要击溃或歼灭敌人就未必能得手;大帅我走前反复叮嘱,我们的任务是用小地代价牵制多的敌人。并且要牢牢守住山海关,我们坐拥地势之利,不好好利用与敌人打阵地战实可惜;我觉得,我军以少击多,以寡敌众,没有必胜把握,还是固守比较保险,等北路进军顺利。我们再决定如何进展也不迟。”
“这样固然稳妥。但北路军怎么办呢?”杜金德提了自己的疑问。
“蓝天蔚手下共有20000人马,实力比我们雄厚。而承德、赤峰等地与察哈尔守军加一起,也不过近4万,除第一镇和毅军稍有实力外,其余都是乌合之众,反而略占优势,他们的难题于攻城和后勤,后勤有飞艇支援,想来不成问题,攻城嘛,他们拥有大量火炮,也不是难题,他们只需要我们给他们牵制住可增援之敌就可以了。”蒋方震指着地图,“清廷现有机动兵力不足,从其它地方也抽不出兵力,唯有禁卫军、山海关前线的部队和山东的第五镇一部可以调动,禁卫军他们是万万不敢动用的,第五镇远水解不了近渴,只要我们不让山海关前线的敌人前去增援,可以说,北路军稳操胜券。”
“那要做好坏地打算。”陆尚荣也比较倾向这个方案,“大帅给我来电,战役全面起后第二天,飞艇必须归北路军指挥,用于物资运转,我们能动用的,就只有一天光景了,如果要主动进攻,就是第一天。”
“一天的时间足够了。”蒋方震略一沉吟,“反正大口径榴弹炮炮弹不足,我们就第一天里用掉一半,其余用于防御作战,只要进攻时把敌人打狠了,打痛了,他们必然不敢轻举妄动。三路会攻,关键于时间差,一定要利用我军已秘密集结,具有暂时性兵力优势这一点,出其不意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分块、分区域消灭敌人,早日实现整体兵力平衡,后与清廷展开决战。”
“万一敌人不为所动,坚持增援承德方向怎么办?”
“那就采取第三种方案,一旦现敌人有撤退迹象,立即出击,伺机吃掉敌人一部或大部,威慑京城。”蒋方震继续说,“根据我的判断,清廷北路军威胁到承德之前,是不会断然增援的,对他们来说,山海关直接指向京城,我军可以长驱直入,比北路威胁大。”
“就将这个方案汇报上去,求得批准。”陆尚荣拍板,“命令部队立即准备,一旦停战令解除,马上出击,时间就定明天午夜12点过后。”
“这样看来,还有一天多一点时间,要抓紧命令郭宝关前构筑火炮阵地,进攻起前三个小时内火炮到位,炮火准备30分钟,务必使炮火覆盖敌人阵地,摧毁表面工事,以利于后续部队推进。”……
锦州方面也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下午时分,指挥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