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统制息怒!当时黑灯瞎火的一片混乱,炮兵根本找不到射击目标,二来,炮口都是指向北边的山海关,而敌人的炮弹是从东边打过来的,临时调转不易,第三,弟兄们那时也混战里面,贸然开炮可能会误伤自己人。”参谋一见曹锟震怒,赶紧解释。
“报,京城来电。”机要员走了进来。
“念。”
“特命,山海关前线的第三镇、第二十镇及第二混成协组成第四军,由曹锟兼任统帅,统一指挥。”
“第二混成协?哪来的部队?蓝天蔚地番号不是已经撤销了吗?怎么又冒出一个第二混成协来?”
“统制,卢永祥不是抽调出去改组第二十三镇的残部了吗?这个番号估计就是他的。”
“差点忘了。他这么快就成军了?不是说要休整一个月才能再上战场吗?”曹锟看念完电报稿的机要员还没走,奇怪地问,“还有什么事?”
“还有一封密电。”机要员掏出另一张纸,“……前电已悉,同意飞机前往前线驻扎,今日下午装车北运,望妥加安顿。快立功……”
“好!”曹锟大喜过望,看来京城方面也很着急,立即指示参谋,“这事由你负责办好,不许出半点纰漏,特别要加派警卫力量,不能再让革命党趁乱偷袭了。”
“是!”
沈阳的都督府里,秦时竹又接见了来访的日本领事:
“三村先生。今天前来是否为了前次之答复?”
“一点都不错。”三村掏出公,“敝国政府授权我为全权代表与阁下签订有关协议,这是全权证书。”
“这么快?我方的答复贵国政府都接受了?”
“基本上没有问题,有个别细节敝国政府又提出了的意见,而且不可改,如果阁下同意,双方就可以签署协议。”
“三村先生带来了后通牒?”秦时竹有些不悦。
“不不,秦先生。您误会了,这些地意见是属于枝节性的,没有逼迫的意思。”三村狡辩道,“第一,这个协议属于秘密协议。不得公开;第二,第二条铁路的路线走向,敝国政府有建议权;第三,海关关税一事。敝国表示理解,但出于国际协调,我方不能有所表示,但也绝不阻挠;第四,关税方面的任何行为都不能损害敝国利益;第五,不得旅大租界地采取任何军事行动;第,……”
“领事先生,既然说明了是秘密协议。我方表示理解,我看,不如不用签订书面协议了,用君子协定岂非好?”秦时竹微笑着说,“其他方面,我没有意见,可以照此办理。”
“感谢阁下的爽快,不过这个君子协定似乎……”
“三村先生信不过我吗?”秦时竹又提起了往事。“当年日俄战争时期。我和贵**队合作也是君子协定,我可是言出必行。”
“可国际交往这样处理似乎不太严肃。”
“严肃的东西并不一定能得到遵守。关键是双方守信,不然即使是白纸黑字也可以翻脸不认帐。”秦时竹诡秘地一笑,“这种协议如果传到其他国家耳朵里,恐怕要引起外交纠纷。”
“阁下既然如此坚持,行!”三村一咬牙答应了,不能改是事实,但他得到内阁授权时还有一条可以便宜行事的附加条件,他也认清了形势,秦时竹地这个条件不答应,其他方面可能都谈崩,没必要因小失大。
“双方可以先将条款写下来,待领事先生过目和彼此签字后再立即烧毁,这样,既是君子协定,又是秘密协定,可谓一举两得。”担任翻译的葛洪义又出点子。
“葛先生才智过人,如此甚好。”
“第一条:日本政府此次国革命采取立立场,一概不予介入,承认东北人民政府及其下属军队为交战团体,东三省范围内,与清国政府一视同仁,同等对待;第二条:日本政府坚决反对各国介入东北事务,并保留采取其认为必要措施的权力;第三条:为感谢日本政府善意立,待革命胜利后,东北人民政府应该向日本贷款以便修筑四郑线,具体条款可参照洮路协定;第四条:洮路完工后,东北人民政府若要再修建铁路,日本政府有线路建议权和贷款优先权;第五条:为促进日合作,鞍山地区铁矿交由满铁公司和辽阳公司共同合作开采,具体合作事宜,由其商定;第条:日本政府理解并尊重东北人民政府对于东北地区关税使用权的处理,但以不损害日本利益为限;第七条:待国政局稳定后,东北人民政府应当聘请日本籍人士以个人身份出任顾问,日本政府应予协助;第八条:由日本正金银行出面,提供贷款,总数为1500万日元;第条:……第十条:……”
看着写满协议的纸条化为灰烬后,秦、葛两人松了口气,总算把日本搞定,巩固了后方,就可以腾出手专心对付清廷了,三村也是满脸堆笑:日本的利益有了保证,并进一步确立了东北的特殊地位。
………………………………
第041章 扑朔迷离
第041章 扑朔迷离
送走了心满意足的日本领事,秦时竹接到了陆尚荣的电报:“……我军夜袭敌营,抓获俘虏7名,据其供认,曹锟已修筑机场,准备动用飞机对付我军飞艇,请批准第三突击队进驻山海关迎敌,同时调拨水泥以为机场营建所需……”
“嗯?”秦时竹的眉头拧了起来,“老袁为了对付我们,要准备下血本了,居然连飞机都搬来了。”
“没关系,上次老何告诉我,我们目前的飞机性能世界第一,袁世凯那几架破飞机有什么能耐的,正好给王子树他们练练手。”葛洪义胸有成竹,“到时候一定让敌人后悔采取这个手段。”
“看来我们把袁世凯打痛了,他千方计欲除之而后快。”秦时竹叹了口气,“我不是怕打不过北洋军,而是不想这么早暴露实力。”
“飞艇、铁甲车等已暴露得够多了,也不乎多暴露一些。”葛洪义劝他,“再说虽然理论上我们的飞机性能一流,但总要经受实战检验,不然永远是纸上谈兵,这么好的机会不利用,以后想找都找不到,你就下决心。”
“好。”秦时竹听从了建议,“回电,前电已悉,同意请求,先行调拨水泥500吨用于修建,未查明敌之虚实前,飞艇暂时不执行轰炸任务,以免意外。”
“真要修的话干脆沈阳、锦州、民等地都修一修,反正革命后也要用的。”葛洪义指出了这样做的好处,“到时候飞机就可直接转场,不需要通过铁路运输。”
“就照你说的办,具体让宁武经办。”秦时竹踌躇满志,“既然老袁要斗,咱们就陪他玩到底。”
北京城里的袁世凯虽然大权握。但他清醒地看到所面临局面的复杂和棘手。对各方面的形势,他做了详地分析:战场上,表面上局势稳定,实际却危机四伏:武汉前线,虽然攻下了汉口,但武汉三镇还有两镇革命党掌握内,南方半壁江山都不姓爱觉罗了;山西前线,虽然李纯率部收复了主要地区。但革命党的元气未伤,仍加紧活动,部分已进入陕西,两股力量汇聚成一股后难扑灭;山海关前线形势为严峻,二十三镇被击溃,其他两万大军进退不得,被牢牢牵制住,对方占据了地形和防守优势。进攻极为不利。要命的是,这些革命军不知道哪里弄来一些先进武器,打得自己是连连吃亏,几乎招架不住。
经济上,随着东南富庶之地的**。财政来源全部断绝,财政岌岌可危;由于要投入巨额军费,入不敷出的窘境日甚一日,虽然尝试向外国举债。但眼下政府处风雨飘摇,资信全无,硬要借贷只能是付出重大代价,容易引起民众的怒火。
装备上,三大兵工厂只有北洋机器局还掌握清政府手里,但汉阳铁厂和弓长岭方面都停止供应原料,产量大幅下降;向国外购买军火,一方面需要大量钱财。另一方面由于路途遥远,运输不便,实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综合起来,武汉声势虽大,距离却比较遥远,一时又处于守势,不足为患;陕西、山西虽然仍不太平,但毕竟能控制住局面;唯有东北离京城近。稍有不慎。对方就可能兵临城下,实为心腹大患。老袁心目已不知不觉把秦时竹摆第一号敌人的位置上。对飞机的使用。他寄予了很大地希望,希望能军事上取得优势。同时,他召开众谋士参加的会议,绞脑汁地想主意,企图能一举挽回颓势。
有参谋建议:“大人,老这么对峙也不是办法,如此我军就丧失了主动权,敌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