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巨大的诱惑面前,特别是亲眼见证剿匪成果之后,民众参加义军的热情格外踊跃,前后陆续加入的超过了130人,各种后勤资源如武器、弹药、粮食、马匹、金钱等都有了充分的保障,至于基地则当仁不让地选择了遇罗山寨。
6月下旬,义军编成连级规模的队伍。秦时竹担任了义军领,全面统筹;陆尚荣担任军事总监,将手下分成3排人马,他和周羽、夏海强分任三排的排长,忠义军的杜金德、齐恩远和焦济世则做了副排长进行协助;何峰担任制造总监,负责各类生产事宜;葛洪义担任情报总监,负责培养有关情报人才;夏海燕担任后勤总监,和郭田仁一起管起了义军上下大大小小近200口人的吃喝拉撒;郭宝头脑灵活,被选出来担任了联络员。
令人惊奇的是,义军除了正常的操练外还开展化教育运动。郭田仁原本思不得其解,认为当兵吃粮根本就用不上识字。秦时竹没有告诉他开展化教育的根本用意,却用“识字方可明事理、开民智、懂忠义、思报国,才会痛改前非,真正做到保境安民”的教化之功说服了老夫子。
七月初,郭田仁起草的义军檄附近广为流传:……我等兴义军本为替天行道、除暴安良……见此后,各士绅贤达不必惊慌,我等为爱民之师,非害民之徒……晓谕大小匪帮前来投诚,‘尔等若负隅顽抗必是灰飞烟灭之结局’……招揽有识之士前来投奔,共创辉煌大业,共效赤子之心”。
夏初的旭日下,“遇罗义军”的大旗和“保境安民、替天行道”的杏黄旗遇罗山顶峰迎风招展。
………………………………
第011章 渐有成效
第011章 渐有成效
几个月来,遇罗义军一直处于异常亢奋的状态,每一天都是热闹非凡――因为秦大龙头了命令,义军管吃管住。义军们对管住不太意,有地方睡觉就成,现天又不凉,用不着炕头,但“管吃”二字,对他们的诱惑力却是极大。
伙食标准绝对比剿匪行动具有震撼力,秦时竹定了规矩:一日四顿,早、、晚三顿正餐再加一次夜宵。
四顿?让原来习惯于吃两顿,只农忙那几天才吃三顿的农民们吓得目瞪口呆。但让他们咂舌的是后面半句:每人每天3两肉、4钱油,主食管饱,肚皮不破只管吃!
天哪!即便对伙食抱有高期望的人也远远没有料到这个标准――肉是什么东西很多人已基本忘却了,除过年时能勉强吃上一两回肉外,一年到头是见不到半点肉沫星子的,每天3两肉还不让人馋死?
很多人怀疑这个标准只是领们给自己定的,小兵还想吃这么好?做梦!但第二天他们就现错了,领的饭菜和他们一样,除吃饭的地方和餐具讲究一些外――这当然是应该的,否则小兵们吃得也不踏实。这种前所未有的高规格待遇让义军上下无比感慨――俺们这旮旯天天过年!很多人仿佛做梦一般,捧着饭碗又哭又笑又唱又跳。三天后,消息传遍了四面八方,所有人都知道了这样的好事,投奔义军的人如潮水一般涌了上来。
人多了筛选也是个难题,留谁不留谁,原本是颇费周折,大伤脑筋的行为,涉及到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的面子人情。但义军很简单,要想留下只要背上背包山下山上跑一趟并1柱香的时间内完成就可以了。人群争先恐后去尝试,为了争夺那不多的名额,为了能每天吃上肉,拼了……
可惜,给他们的背包足有25斤重,当他们气喘吁吁地山上上下折腾一个来回后,早已筋疲力,迈不开脚步,除极少数幸运儿,大多数人都难以完成这种要求。标准是公平的,要求是明确的,过程是透明的,如果这样还选不上,自然无话可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义军上下越来越感觉到训练压力的沉重,才知道苦日子都后头。本以为入了义军,只要每日操练就能管吃管住还能每月拿2两银子的军饷是件天大的好事,但真正见识起来才现根本没那么简单――这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需要付出全部精力去争取的。
清晨,如果没能吹响起床号之后的规定时间内集合,对不起,你得多做100个俯卧撑才能弥补;早饭前,如果没规定时间内完成下山上山负重折返跑,那就意味着你很可能还得另加100个俯卧撑;早饭后,匍匐前进、越野跑、攀岩、负重跑,林林总总、面目繁多的各种任务等待着你完成,做不到就意味着午饭里的肉可能会被扣下……总之,每天的操练不把义兵们浑身的力气榨干是决不肯收场的。
本以为种田已够辛苦了,想着放下9斤半的锄头,扛起同样9斤半的步枪会轻松一点,威风一点,结果却是大错特错!你疲惫不堪,咬牙拖着一瘸一拐的脚步想回去休息时,夜校开始上课,提着半两重的毛笔,一个个它认得你,你却不认得他的汉字面前,很多人手颤抖个不停――这真是要了命了。
让人想不到的是,义军还隆重宣布了军纪――经过古代化处理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是:
以报国救民、替天行道、除暴安良为己任;
一切行动听指挥,一切缴获要归公,坚决服从领导;
杜绝包括抽大烟、酗酒、赌钱、逛窑子等一切恶习,否则军法无情。
八项注意是:
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调戏妇女;不欺负乡亲。
或许亲眼见识过夏海强那晚上一口气砍下11颗头颅的彪悍,或许听说过他杀进山洞的威猛,义军的小伙子们背后给他取了一个外号――“笑面阎王”,说笑面是因为他总是笑眯眯的,从不会板起脸孔训人,说阎王半是因为他的杀人记录,半是因为他近乎变态的训练强。大家都想着,菩萨保佑,千万不要把我分到“笑面阎王”那一排。
但他们又弄错了,不仅笑面阎王是折磨人的好手,外形凶悍、一身功夫的陆尚荣同样如是,就连质彬彬、行事低调,看上去寡言少语的周羽也是深藏不露的训练高手。繁重的操练任务面前,终于有人退缩了、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放弃了优厚的待遇,退出了义军,但大多数人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队列训练时,看着这帮人“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右转”的口号下作各种动作,陆尚荣怎么都觉得象是给学生娃子进行军训,实不敢相信已回到了上个世纪。
“快,快!”夏海强掐着表训练越野跑,动作慢得他老早扫荡腿踢过来了。
“端稳了,手别晃。”周羽则用枪上挂石块的方式来练瞄准。
3个月里,原本毫无半点根基,纯由农民组成的义军残酷、严格而又科学的训练体系下逐渐成为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虽然远未达到秦时竹等人的要求,但比起官府的巡防营、绿营兵却是强太多了,比起毫无纪律、松松垮垮的瓢把子也强上太多了。
这3个月,除训练以外的各路人手都没有闲着。
何峰大力招揽附近的工匠。无论是铁匠、铜匠、木匠抑或其他有一技之长的手工艺人他都没有放过。山上原来闲置着的大刀长矛、抬枪、土炮简易高炉里化作了一团团铁水,变成了诸如双杠、单杠等训练器材或者变成了一个个手榴弹弹体。他的努力下,原本土法炮制的黑火药配方的硝酸钾变成了硝酸钠,仔细碾碎、筛选提纯后变成了粟色火药,威力加强了不少,虽然由于缺乏摩擦引信而使得这种手榴弹只能用香引燃导火后才能爆炸,但毕竟为义军提供了一种可资利用的远距离大范围杀伤性武器。至此,投掷手榴弹也成为训练必备科目。为了筹建、制造多的武器装备,他还准备去山东找德国人购买各种工业母机。
葛洪义通过努力,招揽了一批年纪偏小但头脑机灵的流浪孤儿,加以抚养的同时也传授着各种集情报的技能,3个月间陆陆续续获得了对周围地区较为翔实和扎实的第一手情报资料,也初步建立了情报队伍。
夏海燕全面统筹义军后勤,她卓有成效的工作下,所有的物资、粮食和金钱都处以严密的监控下,原本土匪掳掠得来的一批金银珠宝、古玩玉器则以略低于市场的价格换回了真金白银,甚至还从各种渠道买到了一批枪支弹药,有力地扩充了义军的装备。
收揽忠义军余部后,秦时竹经过思想工作和现身说法,获得了他们坚定的支持,从训练情况来看,这些骨干确实比一般的农民有高的心理承受力,也具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