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10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你们侦察,到底有多少支那军过江了呢?”原敬首相不疾不徐地追问道,其实他心里也是一团乱麻,不过在面上却丝毫看不出来。说句实在话,只要在内阁首相这个位置上,所谓的和平、民主就是个冠冕堂皇的幌子,恐怕全日本都找不出不想对外扩张的政治家来,区别只在于方式和手段――不然,为什么原敬内阁要通过山梨裁军来加强朝鲜军和关东军的力量?为什么要大力开展造舰竞赛而且对主力舰吨位比例死死咬住?

    “目前……”参谋总长满头大汗,首相的问题没一个是好回答的,这个数量就是棘手的问题。说少了,显得陆军无能,连这点中**都防不住,说多了,更显得陆军无能,这么大量的军队集结、突袭,居然事前一点都没有得到消息,若不是中国华夏社发布了正式新闻,只怕内阁还蒙在鼓里。他只能含含糊糊地回答说:“大约有34个中国师,另外还有一些朝鲜人的游击队。”

    这根本就是他瞎猜,因为朝鲜方面报上来的情况语焉不详,既说不清对面有多少敌人,也说不清敌人的番号是什么,只知道朝鲜北部边境一带已经让中国人占领完了。但参谋总长不可能自曝家丑,把面子里子都丢光。

    “一个陆军师团能对付几个中国师?”

    “3个?不不不,起码4个。”

    “就按3个算,如果朝鲜军相当于34个师团,那至少能对付9个以上的中国师,照这么说来,如果中国人只出动34个师的话,朝鲜军不但不需要援军,还能趁机发动反攻,为什么还要急哄哄地要求增援呢?”

    这个时候,海相财部彪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果然是“能言善辩原首相”,只凭借三言两语,一下子就把陆军的气焰给打了下去。

    说起来原敬首相组阁用的人还真是一批妙人,陆相用了主张裁军的山梨半造,海相用了素有“财部亲王”之称的财部彪――这家伙凭借这山本权兵卫女婿这个身份飞黄腾达,论捞钱的能力,那是当之无愧的“财部”,可论海军指挥的实际能力,在大中将里同样是出类拔萃,只不过需要倒着来数罢了。

    他这么一笑,山梨半造就挂不住了,参谋总长骂他是陆军内部矛盾,被财部彪嘲笑就是陆海军“敌我矛盾”了,他呵斥道:“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哪怕支那人来的不多,我们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知道,在关东州防线对面,还集结着30万敌军,一旦让他们在朝鲜站稳了脚跟,这30万大军再压过来可就招架不住了。”

    “这么说来,号称固若金汤的关东州防线根本就是中看不中用的摆设,中国人一天不来打,关东军就一天不敢动。”财部彪眼睛一瞪,“陆军不是老说海军扯了后腿么?为什么不从陆上发起进攻,牵制支那人的行为?”

    听到这么白痴的问题,河合操一口血差点没喷出来,本来关东州方向就是希望凭借完善的防御工事来抵御数量数倍于己的中**,离开坚固的防线进攻,再加上兵力众寡悬殊,岂不是再次重蹈辽阳之战的覆辙?(未完待续。。)
………………………………

【第044章 】 谁是正统

    围绕着秦国镛前线率机投诚的事,御前会议又吵成一团。

    “袁世凯,这究竟怎么回事?你可要解释清楚。”/ 。

    “王爷,我也不知道他们会叛变啊。”袁世凯挺委屈,“前日曹锟来报,说秦国镛率机五架起飞迎敌,等到下午不见回营,推断被击落身亡,哪里晓得出了这个事。”

    “分明是袁大人暗中与革命军暗通款曲,派姓秦的打前站。”

    “休得胡言乱语。”老袁恼了,“我要是与革命军勾结,也不用这种手段,我有那么笨吗?”

    “难说……”

    “你……”老袁气得说不出话来。

    “好了,好了,不要吵了。”隆裕太后打断了众人的争吵,“此事查无实据,就不要妄自猜度了。”

    “太后,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那姓秦的居然敢投敌,咱们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不然,还会有更多人仿效。”

    “临阵投敌,满门抄斩。”小恭王溥伟咬牙切齿,“把所有投敌之人的家小抓起来,不要走了一个,明日午时三刻开刀问斩。”

    话音刚落,一个小太监跑了进来,“报,东北发来电报。”

    载沣拿过来一看,大骂:“居然要我们不要动家小一根毫毛,做梦!”看到最后两句,又叫,“罢了,罢了。”狠狠地拍了下桌子。

    “王爷,究竟怎么回事?”良弼问他。

    “你自己看吧。”“摄政王并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钧鉴:自古言交绝无恶声,去绝无恶言,秦国镛率众来投,与其家小无关,望妥加保护,不得株连无辜……北陵重地,已派人善加看守,一草一木不曾损伤。”

    良弼看完后,连忙喊,“太后,北陵是祖宗陵寝所在,不能有所闪失啊。”

    “这个秦时竹,居然拿北陵来要挟本王。”载沣痛苦地大叫,“我与他势不两立!”

    “王爷,王爷,不可太过恼怒,事已至此,惩办家小也无能为力,不如卖个顺水人情,总是祖宗陵寝要紧。”

    “看来也没什么好办法了,就这么办吧,先放这些乱臣贼子一码。”……

    御前会议之后,袁世凯为了巩固权势,通过小德张和奕劻的手法,动用各种手段逼迫摄政王载沣辞去摄政王的职位,仍旧做他的醇亲王。载沣自然是不甘心的,但从来都被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袁世凯掌了大权,他越发感觉控制不住局面。在皇族内部,由于载沣在武昌事变后处置不力,与袁世凯不能有效合作,亲贵重臣也大有不满,隆裕太后就是主要代表,涉及到内部权力的再分配。在前有袁世凯,后有隆裕太后的夹攻下,载沣终于力不从心,乖乖交出了最高权力,从而为袁世凯又扫清了一个大障碍。

    与这个消息相比,秦国镛的事只是一个小插曲,重臣们也未必真的相信这是袁世凯要投敌的预兆,但绝不放过任何机会打击他。老袁心情极好,也就不太计较,不过既然清廷已经让步,他还是要摆一副出力的架子——他向众人通报了进攻汉阳的计划,算是作为他对投敌指控的反击。他也深深懂得,为了使革命党人就范,他还要给予更厉害一点的打击。

    毫无疑问,这个任务就落在武汉前线的冯国璋头上。他手里的军队,主要是第四镇全部,第二镇和第六镇各一个协,总共约二万五千余人,在人数、武器和训练上都占据着优势。但在各地纷纷独立,清王朝处于土崩瓦解的形势下,部队的士气很低。由于革命军有了补充,又控制了江面,一切渡江船只都在武昌、汉阳方面,北洋军要继续进攻,困难也不少。汉口虽然已经占领,但制高点还控制在革命军手里,武汉之战的胜负未定。汉阳在武汉三镇中地势最高,龟山的炮火可以控制整个武汉,因此汉阳的得失是胜败的关键。

    在汉阳保卫战的节骨眼上,郭文作为东北方面的代表来到了武昌。当初在做出回应有关革命省份会议决策时,秦时竹就和众人商定以上海为主,武昌为次,前者派了以议长吴景濂为首的代表团南下,而武昌方面只是派了郭文作为秦时竹的私人代表去。

    黎元洪在都督府接见了郭文,看得出来,他对于眼前这个代表的级别和声望不是很满意,招待也很不热情。郭文没有和他计较这些,临行前,秦时竹特意找他谈了一晚上,告诉他此去的使命是敷衍武昌方面,允许他开空头支票,但一定要鼓舞武昌的战斗意志。郭文是辽阳集团的财务总监,按理说这个差事怎么也不会轮到他。但秦时竹独树一帜,看中了他精明和谨慎的特点,再加上辽阳集团这些年势力的扩大,郭文的眼界也宽广了许多,派他出使也算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对黎元洪的冷淡,郭文早有心理准备,他拿出秦时竹的亲笔信递了过去,信中的内容他早已知晓,无非是一些称赞武昌首义、黎公英明,希望能坚持到底,共同迎接全国胜利的套话。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看见秦时竹的好话,黎元洪的眉头舒展开来了,换上了笑容可掬的神情。

    郭文大致将东北的情况讲了一下,这些消息都是报纸上登过的,黎元洪早已知晓,一番重复话语,又听得他皱起了眉头,郭文察言观色,最后来了一句:“关于组建全国政府,秦都督深感必要,但无奈眼下大兵压境,实在分身乏术,他以为,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