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鹰有时候比鸡飞得还要低,但鸡永远不可能飞得像鹰那么高,1919年4月7日绝不是德国的末日,相反,这是德意志的新生。如果非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衡量,我认为,它堪比耶拿战役结束的那一天!”秦时竹的讲话到此戛然而止。
广场上,绝大多数中国人对此不甚了了,但参会的德国人却全体潸然泪下,这批德国顶尖的精英,在高傲、怀疑、忐忑、迷茫的感情背后,终于迸发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激情,虽然仅仅是几百张嘴的呼喊,但“总统万岁”的呼声却震撼了整个广场,这不是授旗仪式的正式内容,却是德国人的由衷热情。
唐绍仪紧皱着眉头,他当然知道“总统万岁”的意义,这差不多就是第二帝国阅兵式上“皇帝万岁”的翻版,但他只能将这份怀疑藏在心里。自从认定秦时竹有称帝“野心”之后,他一直生活在苦闷、焦虑、彷徨之中,甚至于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排遣这个念头,除了将满腔热情倾注到工作中去外,对其他领域的声音似乎是消减了许多。
观礼台上,葛洪义笑着对何峰道:“总统又在给德国人上课了,偏生对方居然还吃这一套,这堪称是未来二十年的提前落子,当真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何峰微微颌首:“秦总是不会做亏本买卖的……走着瞧吧。”
消息和讲话内容传回德国国内以后,同样的呼声亦再一次震撼民众。在国内一片混乱,巴伐利亚甚至才出现社会主义革命政权的当口,魏玛政府的威信已经堕落到不堪入目的阶段,艾伯特总统是绝不会受到“总统万岁”的拥戴的,在舆论和政治观察家看来,倘若秦时竹此时来德国参加选举,包管能获得最多的选票。前陆军元帅兴登堡就嘟囔着:“耶拿……耶拿……说得真好。”
二级铁十字勋章获得者,最出名的奥地利小胡子下士在日记中写道:“……这番来自远东的话,让我豁然开朗,坚定了我投身政治,拯救德意志民族于水火的决心。”
英法各国使节当然也听到了这番对话,不过现在他们已经为国内的事情折腾得焦头烂额,在从德国身上狠狠勒索一笔以后,大概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要知道,虽然德国资产的拍卖总额连20亿英镑都没有达到,但真正严格估算起来,在正常贸易条件下,50亿英镑都不一定能够买到。虽然英法国内的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技术、设备向远东扩散的可怕后果,但作为民主政治家而言,渡过眼前的危机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其他就顾不上了,只能采用鸵鸟政策,当做不知道了。
事实上,外籍兵团的建立是中国国防军与德国国防军彼此心照不宣的约定,背后涉及一些列复杂的利益交换。根据《凡尔赛合约》,魏玛德国只能保留10万陆军,而且还不能发展坦克、重机枪等“进攻性”力量,对于战前拥有数百万部队的德国而言,这个编制无异于警察水平。大量富有经验的军官将被逼退伍,对这些职业军官而言,逼迫他们退伍比杀了他们还难受,巴伐利亚共和国之所以能够起事,除了**的煽动力,这批无所依靠的军官是出了大力的。为了尽快稳定局面,也为了避免英法的干涉,除了自愿来华的军官以外,魏玛国防军同样派遣了大量被认为具备培养前途的年轻军官来华过渡。特别是在德国国内总参谋部被勒令解散以后,在远东通过德国顾问团与外籍兵团又隐隐约约建立了一个地下总参谋部。
外籍兵团虽然建立时只有一个营的编制,但依照协议,最终将扩充到一个团,3000人左右。这3000人组成的外籍兵团可不是普通的步兵团,全部是作为军官种子培养的,每个加入外籍兵团的人都要为之服务10年,接受完至少校级军官的教育。换而言之,这里每个人将来都可以担任营团级军官。中方承诺,不但给予他们合法的编制与服役经历,而且允许他们操作中国与德国所有联合开发的“新式武器”,并且在中国国防军的配合下进行合成战术演练。德**方一方面将大量的军事教官派往中国充当顾问,另一方面又将各种各样的武器图纸和设想交给中方,共同开发。
自然,这些交流活动所需要的经费全部是中国方面提供的,在战前就有中德友好协定,约定将庚子赔款的一部分充作两国人才交流费用。大战以后,中国表面上废除这个协定,但其精髓却坚持了下去――事实上,这笔费用的开支也没有走国防部的预算,而是走了第二财政部――北方集团的小金库,谁让北方集团在马克废纸化过程中大大占了便宜呢。
中德双方的军事交流因为外籍兵团的存在而更趋紧密。而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德国是与苏俄开展类似交流的,中国横插一脚的后果不但是提高了中国国防军的军事能力,间接又削减了苏俄的军事水平。当然,这个影响目前是看不出来的,英法特别是法国,依然沉浸在战胜德国的“幸福”里,对德国与中国的军事交流不屑一顾。日本感到了危机,也试图引进德**事人才,但一来日德在大战中是敌对方,对立情绪无论如何也挥斥不去;二来日本军费也非常紧张,根本挤不出钱来支付庞大的德国顾问团费用,最后只能黄了。
在3月份最新召开的参众两院会议上,唐绍仪代表内阁提交的新财政年度预算案和《一五计划》总体方案获得了90%以上的高票通过,算是正式获得了法律的通行证,国会还通过了一系列重要法案,被后人认为最最重要的是两部:一部是《国民义务教育促进法》,一部是《社会保障法》。前者明确规定,中国教育秉承军国民教育宗旨,同时全面推行三年强制免费教育和六年普及教育,明确规定在一五计划规定的5年期限内,全国3年强制教育普及率必须达到90%以上,达不到的行政长官与该级教育部门负责人予以撤职查办,同时又要求在有条件的城市――全国一共圈定了108个城区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推广6年普及教育,规定3年初等小学强制教育普及率必须达到98%以上,其中60%的初等小学毕业生应该升入更高一级学校――或者是高等小学,或者是少年军校。
而后者则是追随欧美社会保障的脚步,在全社会范围内逐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按照法律规定,在《一五计划》完成后,凡是政府财政拨款的机关,包括各级公务员、教师与国营工厂成员全面纳入社保体系,重点包括医疗与养老,通过在职时缴纳一部分费用,使他们不仅在职的时候能够享受医疗保险,同时在退休后也能享受退休金与医疗保险,这个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要求在全国遴选3…5家具有代表性、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一同参与试点,为工人阶级建立同样的社保体系。
消息一传出,3月末的北方集团招工考试比往常更热烈了几倍,俨然独占民国三大考的头一把交椅。
!d@t
。。
………………………………
【第022章】 民国三考
第022章民国三考
ps:最近有读者在书评区质疑战前德国资产数量,我不敢妄加评断说对错,只摆一下我的数据来源。根据《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第960页国民账户序列cf资料,按1913不变价格计算,1900…1913年这14年间德国净增加资本918亿马克,按照马克与英镑22:1的汇率,折合英镑为41。7亿。同时,考虑到在账目处理上固定资产的摊销年份一般为12…15年,姑且按14年摊销计算,意味着正好摊销一遍,将这个数字还原回去,1900…1913德国资本投资总额在83亿英镑左右。这还仅仅是1900…1913这14年的投资额,在1900德国已是世界第二强国的前提下,1900以前的资本基础只多不少。另外,一战基本没有涉及德国本土,德国经济基本上是完整保留下来的,1914…1918是另一个工业投资高峰,工业资本总量飞速增长,但因为战争缘故,没有确切统计数据。当然,83亿不见得完全是工业领域的,但哪怕打个折,也很容易超过40亿英镑。
因此,对“所谓1919年协约国估计德国工业资产总量不超过40亿英镑”的观点我深表质疑,不知道能否列明具体的书籍或者论文来源,如果仅仅是论坛或者网络上的观点,很难令人信服。
另外,北方集团在欧美金融市场赚钱主力不是靠股票,股票不但容量有限而且有很多限制,北方集团主要靠期货、外汇和黄金市场,这几个市场的容量大、流动性高而且限制性少。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了解一下,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