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是说?”
“我们击破当面之敌,然后让重装支队加快速,从侧翼抄袭鄂木斯克,只要堵住a子的退路,就一定能有办法。”
“好。”
军情如火,须臾耽搁不得,国防军果然动了强大的尾追攻势,留下的那4个步兵师战斗到后一刻后,终于以全军覆灭为代价,为布琼尼争取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当然,这一天一夜并不是完全保险。国防军的飞机如影如随,一直对骑一军的撤退队伍进行轰炸与扫he,竭力迟滞他们的速。而后方的重装支队,则拐了个弯之后,大大加快了进军的步伐,直扑鄂木斯克而去。
一场大追击正绝地上演。
克里姆林宫里,气氛低沉得有些可怕,紧急召开的会议上,无论是托洛茨基还是斯大林,每个人都脸上都是愁云满面。
图哈切夫斯基华沙城下吃了打败仗,现,素有猛将之称的布琼尼远东的局势也很不妙。虽然骑一军来的电报看上去还蛮像一回事,说什么“给予敌人重大伤亡后,骑一军因为物资消耗太大,不得不返回鄂木斯克……等将来时机再有利的时候出击……”
但既然给予了敌人以重创,那么就绝不会受制于物资不足的窘境,说白了,红军内战战场上的物资从来就没有充足过,一直是靠缴获维系的。国人的物资充分与否托洛茨基没有具体情报,但他能知道,白卫军基本上8成以上的枪支弹ya,9成以上的后勤物资都是国方面提供的,现红军手里通过缴获而获得的还有大量国人制造的武器,说因为物资不足根本就是幌子,唯一可行的解释是,布琼尼吃了败仗,起码也是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至于飞机、坦克云云,托洛茨基虽然知道这些东西的重要ing,但这本来就不是红军的强项,再加上西线也很吃紧,就不能把这些少得可怜的技术兵器派到远东去,这点上党央似乎有点儿对不起骑一军,可是骑一军有着强大的火力,而且可能多的携带了炮弹,不用说骑一军还有红军骁勇善战、富有冲击力的哥萨克骑兵部队,仗打成这样,简直是布尔什维克的耻辱……
但是,他根本就不知道,他自诩强大的炮兵战端开启的头几天就全部被报销了,而那些威猛的哥萨克强大的火力和硬朗的装甲防御面前,根本就是提不起来的货e。
斯大林的脸e同样涨成猪肝e,当然,目前他还不至于和托洛茨基抢风头,他只能恨恨地敲击着桌子:“我们要查一查,看看部队里是不是hun杂着大量的投降与动摇分子……契卡要深入,一定要把隐藏的反革命分子挖出来……”
众人无不点头表示认可,打了败仗,自然需要有人出来背黑锅,派骑一军到远东去是托洛茨基和斯大林联合作出的决定,他们两个当然不会傻到自己跳出来承担责任,但必须对全党有个jia代,否则就难以服众,华沙战役是图哈切夫斯基背了黑锅,远东战役自然也得找个人背黑锅,这次布琼尼、伏罗希洛夫能不能逃过这一劫数,还真是要看造化。
不过,现两人的想法还不完全一致,前线到底生了什么事情,同样不为人所得知,布琼尼报上来的消息虽然很多,但前后串联起来并不能连成一条线,别说变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无论是开始的鄂木斯克休整,然后是后面的主动出击,再后面的包围作战,托洛茨基并没有认为有何不妥,前一天说战况顺利,**队已被分割包围,第三天夜里就来电报准备全军撤退,这间究竟生了什么大事?托洛茨基是军事领导人,自然会从军事角来理解问题,无论谁处于这样的战场情况,都不可能轻言撤退,只有一个解释――布琼尼前面汇报的所有消息都是假的。
如果这个推断为真,那后果远比打了败仗为严重,那就意味着军队的高级将领公然说假话,他想来想去,觉得很难理解,无论是布琼尼还是伏罗希洛夫都已是位高权重的将领了,这么做对他们没好处。如果说布琼尼马匪身上还有一点匪气,说不定会动什么歪脑筋,那伏罗希洛夫可是标准的布尔什维克,绝不可能跟着犯糊涂。所有电报上面,可是标标准准地两人联合签署。即便骑一军的领导层动摇背叛,那还有10多个步兵、骑兵师呢,难道他们的长官全都是叛徒?
斯大林的想法他能知道,就是要借着这个机会树立权威,处理图哈切夫斯基上,斯大林已显示了一次,但考虑到微妙的政治平衡效果,这次决不能再让他占得上风,不必说,布琼尼还是托洛茨基一手从马匪带出来的,打击布琼尼本人,是**u地打击托洛茨基的威信。
如果换个角,消息属实,那一定是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虽然让人无比震惊,但托洛茨基两相权衡,还是做出了倾向于第二种因素,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前面的消息都属实,但战场情况突变,布琼尼猝不及防,只能采取全军撤退。
想到这里,托洛茨基反而定下心来,用他标志ing的眼神扫视了会场一圈,说道:“我同意斯大林同志的看法,追查白卫军、沙皇残余分子永远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希望大家提高警惕……”
托洛茨基这席话说的冠冕堂皇之极,“永远是”三个字,看起来是斩钉截铁,不容动摇,实际上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他扫了一眼那个格鲁吉亚矮子,继续用不疾不徐的语气说道:“同志们,远东战场目前面临很大的困难,希望大家能提出办法来……”
斯大林有些愤怒,但强忍着没开口,老资格布尔什维克,时任契卡主席的捷尔任斯基重重点了下头,算是对托洛茨基的回应。立场立、时任劳动和国防委员会主席的李可夫深知肃反的威力,虽然他对骑一军的行动表示万分诧异,但言,还是提到:“我建议,可以听取前方指挥员同志的意见,到底生了什么事?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同志不一定掌握全面情况,但下面的师长、团长,一定能够了解到多的消息。现党迫切地不是追究责任,而是要讨论如何稳定远东的局面。”
兵败华沙以后,红军已恢复了元气,各条战线上都取得了进展,无论是放第聂伯河左岸的乌克兰、顿河州、还是南乌拉尔、申库尔斯克都取得了胜利,法军和希腊军队被迫从敖德萨、赫尔松、尼古拉耶夫、塞瓦斯托b尔等城市撤走,除了弗兰格尔和邓尼金的部分军队还占领着伏尔加河流域,欧洲战区的心地区已连成一片。这也是托洛茨基当时放心大胆将骑一军派往西伯利亚的出点,但现看来,形势远比想象要复杂得多。
会场陷入了寂静,所有人都思考应该怎么办。红军的战斗力自然不必怀疑,但后勤保障和军械装备却是短板,如果欧洲部分还处于内线作战的有利地位,那么亚洲战场上,红军的有利因素被不断缩小,不利因素却急剧扩大。这些困难和挑战,所有人不会挑明了说,但不见得每个人都是白痴,不会考虑不到这个问题。
要解决远东问题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和国人谈判,把国人要求的领土归还;另一条,就只能打到底了,第一条绝不令人甘心,而第二条却又很难实现――人,红军是不缺的,但相应的装备与后勤保障能力却是极匮乏,不然也不会让布琼尼只带了15万人马前往,不是派不出多的军队,而是补给只能承受这个压力。
犹豫不决的当口,前线的电报终于来了……
……
………………………………
【第087章】 最长的一仗(15)
第二卷宦海风云'【第087章】长的一仗
………………………………
第087章长的一仗
布琼尼没有把谜底留得长久些。本章由网友为您提供'布置完撤退任务并且向托洛茨基了说明电报后,当天夜里,也就是莫斯科时间的傍晚时分终于回了电报。
电报不仅原原本本将开战以后所有的情况都汇报了一遍,特别是重点将国人的强大火力与充分后勤阐述了一遍,说明了部队所面临的困境。重要的是,电报还给了托洛茨基想要的东西,一个替罪羊。
托洛茨基深知,骑兵第一集团军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团体,无论是布琼尼还是伏罗希洛夫都与自己和斯大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斯大林所谓对“残余白军、沙皇分子”的清洗,一方面固然是为了推卸责任,另一方面也含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托洛茨基虽然负责军事领域,但不见得不明白其的意思。图哈切夫斯基华沙的失败,特别是他将责任推卸到叶罗戈夫领导的西南方面军身上,已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