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就听得一清二楚了,这分明是大队骑兵涌上来才有的厮杀声,而旁边弟兄们的吼叫声,只听得是越来越微弱了。
时间一点点推移过去,阵地上的抵抗声终于越来越微弱了,前面七八次进攻早已经被敌人消耗殆的铁丝网、地雷阵无法提供太多的屏障,而构成火力的战斗人员也是越来越少,打着打着,两ting重机枪就没有了声响。基地的子弹绝不会是缺乏子弹的,唯一可以解释的是,要么这两个地方已经被敌人所突破,要么机枪手全部阵亡。一排长眼睛看不见,听觉此时却异常达,a子的喊杀声已是越来越近了,他将双手重重地攥手心里,就等着与敌同归于的后时刻……
猛然间“轰轰轰”的声音炸响开来。这是什么声音?他竭力分辨着,而旁边仅剩的战友们,似乎也迸出了后的余勇,开始狂喊起来,“援兵……我们的援兵到了”,几个人的声音不响,却像是雷鸣一般,重重击一排长的ing口。
援兵终于来了……来了就好!
当第一颗炮弹落下的时候,朱可夫就知道了事态的严重,因为国人的援军到了,而且这还不是普通的援军,这分明是敌人的坦克部队。内战战场上红军从来没有与成建制的坦克部队jia过手,但这并不代表朱可夫对坦克一点儿研究都没有,恰恰相反,这个天分极高、素为上级所赏识的年轻骑兵军官,恰恰是重装甲部队的鼓吹者,无论是摩托车、卡车还是坦克,凡是能够快速移动的钢铁怪物,都是他十分欣赏的作战兵器,他看来,这才是战争真正的主宰,无论如何,属于骑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如果能空再配上足够的飞机,那就好了。可惜的是,这两样东西骑兵军一个都没有,面对蜂拥而来的国防军增援部队,面对距离杀进去只有咫尺之遥的基地,他恨恨地一挥手,做出了决定:“撤退!全军撤退!”
“什么?”旁边人大吃一惊,“为什么撤退?铁木辛哥同志jia代我们的任务可是牢牢拖住国人的援兵,然后等待大部队……”
“这么说是没错,可也得看援兵是什么部队……”朱可夫用马鞭遥遥指了指陆续开过来的国防军战车,“这是坦克,这样一望无际的平原上,他们就是主宰,别说铁木辛哥同志手里不过2个师多一点的骑兵,就是再加上2万哥萨克,也不是国人重装甲部队的对手……撤退。”
随着撤退命令的下达,哥萨克们如退ha一般地撤了,一片uan哄哄的模样,甚至连同伴的尸体和装备都来不及带走。
朱可夫估计得没错,来增援的就是刘伯承率领的重装甲支队,这支被寄托了太多希望的部队身上,是武装到了牙齿的火力,他们刚才冲破哥萨克外围牵制的速,就如同烧热的小刀割开牛油一般,堪称闪电,所以才会让朱可夫痛下决心撤退。
望着狼藉遍地的战场,刘伯承制止了手下继续追击的要求,说道:“敌人退了,追是追不上的,赶紧救人要紧,将来有机会和a子算账。”
这话一点不错,虽然重装支队速快,但与骑兵相比较,这个时候的速还是要略逊于骑兵一筹,何况本身就是长途奔袭而来,需要补给、维修与养护,不能仗着血气之勇一冲了事。基地已残破得不成样子,到处都是倒下的尸体与无主的马匹,看得出来,这里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恶战。
一排长将起爆器移jia给刘伯承后,只说了一句,就再也支撑不住昏i过去了,刘伯承等人含着眼泪接管了整个基地。
基地守备连全连一多人,除了身负重伤的一排长外,其余军官全部一线阵地阵亡,全连幸存人员只有17个,而完好无损的只有区区6个人……日后,这支英雄连队被授予“硬骨头五连”的英雄称号,永远被人铭记。
铁木辛哥左等等不到朱可夫的回报,右等等不来国防军守备基地派出援兵的消息,暴躁得就像一头被ji怒的雄狮,几次差点要命令部队强行进攻守备营据点,后又硬生生的忍住了。
终于,机要员冲了过来,递给他一张电报纸。
“太好了……现怎么样?”铁木辛哥大喜过望,但没等这股高兴劲完全消退,电报上面的字样让他完全傻眼了……
“什么?国人的增援部队已经出动并且解围了……这不可能,部队一直盯着,国人根本就没有出动,哪里来的增援部队?”
等到看清楚是重装甲部队以后,铁木辛哥长叹一声,完了,所有的计划都成了泡影。现不要说围点打援,就是破袭国人的补给线也成了泡影,朱可夫虽然没有特别指出应该怎么办,但他一看到重装支队就撤退的消息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自己,手那点哥萨克骑兵还真不是国人的对手。
既然预定目标无法完成,那么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呢?他转了好几个圈,仍然想不到两全其美的办法,但有一点却是毫无疑问的,必须这个消息赶紧上报上去,否则,一旦国人的重装甲部队冲到,只有步兵勉强支撑的布琼尼同志会全军溃散的。
他有气无力地挥了下手,说道:“给指挥部报,就说……”
还没等他说完,朱可夫第二份电报又来了,电报不长,但意思非常明确,“考虑到国人已经派出了装甲部队,其后续一定还跟随着数目庞大的步兵,我认为我军任务已不可能完成,请求全面撤退,请铁木辛哥同志向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同志请求,部队立即分散撤退……”
这份电报让所有人都倏然大惊,形势居然已经败坏到这个程,需要全面撤退了么?铁木辛哥犹豫许久,后还是下定了决心,“传达我的命令,全军立即转移,同时电指挥部,任务已不可能完成,要求立即全面撤退,全军一起到鄂木斯克集结……”
布琼尼收到电报的时候,已经是半下午接近傍晚时分了,这份电报,给了他重重一击,国人不仅派出了援军,而且已经距离这里不到100公里了。面对铁木辛哥提出的建议,他苦笑着摇摇头,扔给伏罗希洛夫道:“你看还能怎么办?”
……
………………………………
【第085章】 最长的一仗(13)
第二卷宦海风云'【第085章】长的一仗
………………………………
第085章长的一仗
形势变化如此之快,饶是伏罗希洛夫久经考验,也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本章由网友为您提供'他夫本来对铁木辛哥、朱可夫等人擅自撤退,而且要求骑一军全军撤退的电报极为不满,认为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但现冷静下来思考,也认为前途凶多吉少。别的不说,光是电报提到的那近300辆坦克就不是容易对付的东西,不必说国人后续还有源源不断的兵力投放。
想了半天,他找不到好的办法,后只能叹气道:“也只能如此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只是,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同志那里该怎么jia代呢?”
布琼尼苦笑一番:“现能不能安全撤退都成了奢望,至于jia代不jia代,还是等将来再说,撤退总比国人的优势兵力面前碰得头破血流要好。”
“那亚方向……”
“鄂木斯克都不一定能够守住,别说亚方向了,希望党央能够有正确的策略,要么继续给我们添加兵力,要么快与国人谈判,争取有利的态势。”连一贯主张强硬的布琼尼都开始唱起谈判的调子来了,让伏罗希洛夫觉得很是诧异。若别人这么说,一顶“投降主义、动摇主义”的帽子免不了要扔过去,但布琼尼也这么说,反而让他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踌躇了半天,伏罗希洛夫终于下定决心说道:“既然形势已经恶化到如此的地步,我们当然不能拘泥于初的命令,只是党央给我们下达的指示十分明确,如果我们确实需要调整,必须征求他们的同意。”
末了,他还是要嘟囔一句:“铁木辛哥同志哪怕要撤退,也不能够撤得这么快,起码要掩护步兵才对,他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会给红军带来多大的损失?”
本来的语气是咆哮,但后说着说着,又变成自哀自怨:“骑兵倒是跑得快,步兵呢?这么多同志,怎么才能将他们安全地带回去?”
“我同意您的意见,快向党央电征求意见。”布琼尼咬紧牙关:“全部撤退是不可能的,必须有人留下来担任阻击重任,为全军做出牺牲。伏罗希洛夫同志,您认为那几个部队比较合适?”
按布琼尼的意见,当然是弱的部队留下来,这样才能掩护主力全身而退,但这是送死的命令,没有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