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之国士无双-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的也许有道理,但是你应该也看出来了,在二十一世纪,我可没有现在这样威风,平平凡凡,普普通通,如果你们真的穿越,我恐怕要深深的自卑起来了。”王闲笑道。

    “不会,你知道了未来,可以在现在过得很好,那么你如今知道了现在,又怎么不能在未来生活的很好呢?”陆云珂摇着小脑袋问道。

    “也许,你说得对。”王闲将陆云珂搂在怀里,心中补了一句。

    。。。
………………………………

第一百零五章 局势与对策

    某日,朱元璋升帐聚将,要在大帅府中与麾下重要人物一同共商大事,王闲当然也是必须到场,出现在大帅府中的还有几张陌生的面孔,他们在后来,都将自己的名字牢牢的刻在了历史上,比如:汪广洋、杨宪等等。

    朱元璋攻占集庆之后,他所把控的疆域西起滁州,东到溧阳,南达集庆,北至濠州,地跨长江两岸,雄霸长江一线,而此时此刻的天下局势是:东边有元朝将领南霸天扼守镇江,东南边有张士诚占据平江,东北面有张明鉴雄踞扬州,南面有元将八思尔不花驻扎徽州,西面还有一个巨无霸徐寿辉统镇汉阳,在这极大超级势力的周围还有许多地盘都处在元朝将领的控制之中,更何况,还有一个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元朝政府,一个天下红巾军总领袖的明王韩山童,称得上强敌环饲,任重道远。

    在朱元璋的大厅正墙上,高高挂着一张地图,清晰而准确的标注着所有值得重视的势力和他们所控制的范围,这样一比较,朱元璋就发现,凭他现在的实力,在这些大军阀面前,依旧什么也不是,真是人比人,活不成。

    “都说说吧,中国的土地太辽阔了,我军纵使占据了濠州和集庆两座大型城池,可是和周边的这些强敌比起来,还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弱旅啊,接下来,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在分析了一遍天下局势之后,朱元璋语气沉重的问道。

    朱元璋说的是事实,上外有山,人外有人,这几年全国各地都打的很热闹,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豪杰,越打越来劲儿,世界是发展的,朱元璋有所行动的同时,别人也不是整天窝在家里睡大觉,所以相比之下,朱元璋还真的不足挂齿。

    但是这话朱元璋自己说说可以,别人却是说不得,否则就叫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就叫扰乱军心,就要惹上麻烦,所以,沉默了良久之后,所有人都将目光幽幽的投向了王闲,在场的众人也只有王闲敢在朱元璋面前有啥说啥,这个出头鸟,还是有你来当吧,我的神医!

    “呵呵,那便由我来说。”王闲轻笑一声,也不计较,他自然知道其他人的难处。

    “诚如八哥所说,咱们的势力依旧很弱小,可凡事总要思前想后,我们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是不可否认的,而且弱小有时候并不是什么坏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适当的藏拙也许会更好。”王闲说道。

    其他人纷纷点头,虽然不敢直抒胸臆,适当的表示支持还是必要的。

    “咱们是起义军,就目前来看,咱们共同的敌人,也是最主要、最强大的敌人,还是元朝政府,咱们虽然四面受敌,但也从另一个角度避免了与元朝政府直接开战,有周围的大势力做屏障,咱们这股小势力就会安全的多,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越是不被人所重视,咱们发展的机会也就越多,阻碍也就越小,等到咱们暗中积蓄到了足够的力量,到那时再去一步步实现争霸天下的梦想也未尝不可,所以我的意见就是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王闲掷地有声的说道。

    啪!

    朱元璋端在手中的茶杯猛的被他狠狠一把按在了桌上,整个人肃立而起,面色激动的看着王闲,不住的点头。周围的其他人也是忍不住为王闲竖起了大拇指,眼中满是赞赏之色,其实王闲讲的这番大道理是人尽皆知的,可关键就在于他的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在他他的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真的是总结的太精辟、太准确、太到位、太得人心了,一下子就戳中要点,将众人想说而没有说的话完美的表达了出来!

    王闲轻笑,这是历史的智慧,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

    “七哥此言神妙,深得我心!”朱元璋憋了半天,终于是道出了这样一句称赞。

    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伸头是一刀,缩头乐逍遥,该忍的时候就得忍,这些道理人人都知道,可怎么把话说远了,说的好听,说的让人接受,这就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了,表达一样的意思,从王闲口中说出,就变成了运筹天下、帷幄江湖的绝妙策略。

    诚如王闲所说,眼下的局势对朱元璋来说,看似不利,实则有利,当时的元朝政府正在集中精力和天下红巾军的总首领――明王韩山童作战,韩山童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淋漓尽致的发挥,和元军左右周旋,打起了游击战,让元军疲于拼命,无从下手,而在韩山童牵制住元军的时候,张士诚又趁机发展了起来,再加上徐寿辉的从中搅和,反倒是让元军陷入了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之中,这么一来二去的拉拉扯扯,红巾军便一天一天的发展壮大了起来,当时有童谣形容道:

    满城都是火,府官四处躲。

    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

    五六年间,红巾军长驱深入,来回的绕弯子,元朝军队使尽方法四处平乱,的确是没有精力去顾忌朱元璋,也就是在这五六年的时间,朱元璋逐渐巩固地盘,扩充实力,逐渐消灭群雄,开疆拓土。

    朱元璋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渐渐的显现了出来,有周围几大屏障保护着,使他无从受到元军主力的攻击,等到其他大势力和元军鹬蚌相争、两败俱伤的时候,朱元璋相反的已经广化民众,成为了最强大的有组织有训练有经验的一股势力,可以和其他势力一较长短了,此消彼长的道理,大抵就是如此。

    就在朱元璋采纳王闲的计策,养精蓄锐,蓄势待发之时,天下已然大变。

    正当其时,韩山童早以在亳州自称明王,麾下一文一武两名左膀右臂,便是刘福通和杜遵道,其实以韩山童的威望、功绩以及势力,直接称帝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问题就在这里,“明王”可不是什么普通的王,而是一个特殊的称谓,是带有宗教意味和历史传统的,差不多可以理解为光明神,是凌驾于帝位之上的。

    紧接着张士诚称王,见号天佑,虽然因此拉了元朝政府的仇恨,高邮之战,被打的几近凋零,结果由于元朝政府内部矛盾,脱脱被贬,攻势也就自然散去,张士诚危机解除,又继续自称诚王了,麾下三员大将便是自己的亲弟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

    韩山童不称帝,是有着深层的原因,而且她不称帝,自然有别人称帝,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汉阳的徐寿辉,国号天完,这家伙也是脑子被门挤了,不知道憋了多少天才憋出这么个国号来,比大字多一横,比元字多一个宝盖儿,寓意就是老子要在文字功夫上稳压你一头,麾下的太师邹普胜、元帅倪文俊、将军赵普胜、傅友德四人被统称为四大金刚,看着名称就够血性。

    最后就连扬州的张明鉴这家伙也称帝了,名字更**――青帝,麾下的军队成为青衣军,这家伙是个凶残成性的货,有一项特殊的癖好,就是爱吃人肉,喜欢生刮人肉片,人称“一片瓦”也有“食人张”外号,可说是“食尽扬州人”。

    扬州城曾先后被张士诚和明军两次围困,张明鉴竟以城中百姓人肉为守军粮食。《明太祖实录》载“明鉴等既据城,凶暴益甚,日屠城中居民以为食。”

    消灭张明鉴得到扬州后,朱元璋统计扬州户籍,竟只剩下十八户,消失的百姓大多皆为守军军粮了。后人便将当年这十八户人家居住的地方成为十八家巷,沿用至今。

    而《元史》地理志中记载,扬州路人口记录为“户二十四万九千四百六十六,口一百四十七万一千一百九十四。”扬州路人口大多集中扬州城,元军食人张部吃掉的百姓应该也不少于八十万,惨状更甚过于清军扬州十日。

    《三国演义》中董卓当朝逼着大臣们吃人肉,一班大臣吓得尿了裤子,唯有曹操毫无惧色,嚼的津津有味,其实在中国古代,吃人肉的记载很多,毕竟那个时候生产力低下,缺粮的情况时有发生,人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