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之国士无双-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乎,半月之后,天下红巾军派系中的几大势力首领在宋都汴梁举行集会,共同商讨一举推翻元朝政府的大计。

    朱元璋这边只有他和王闲两个人结伴赴会,约定好了日期,刘福通还亲自到城门处迎接,可以说是给足了二人面子。

    虽然这几年大家闹得都很厉害,但是一直都是在从元军手中抢地盘,几大红巾军势力的首领相互之间却是没有见过面,反倒杜遵道和刘福通对众人都还比较熟悉,落座之后,免不了相互审视一番。

    韩山童自然不会在此时谦让,直接是步上高台,坐了首位,三十多岁的模样,面膛刚毅,白里透红,浓眉大眼,鼻直口方,称得上是相貌堂堂,不怒自威,真有几分王者之风。王闲不由得多打量了几眼,的确与记忆中潜龙教白莲堂堂主韩正有几分相像,这小子,如今真是人模人样的。

    高台之下,首先是杜遵道和刘福通相对而坐,杜遵道是一副老学究的模样,文质彬彬的,坐在那里气定神闲,连眼睛也是眯成了一条缝,但是从那条细缝中,仍是迸射出智慧的光芒。

    刘福通因为常年带兵在外作战,风餐露宿,奋勇杀敌,再加上本身就是个武道高手,身材高大健硕,一身戎装,威武不凡,亮闪闪的虎目透露出所向披靡的气魄。

    这二人因为是明王韩山童的左膀右臂,所以虽然非王非帝,但是坐席却安排在了其他人的前头,二人之后,是徐寿辉和张明鉴相对而坐,徐寿辉是个大胖子,给人的感觉圆滚滚的,脑袋圆,身子圆,连眼睛、嘴巴都很圆,乐呵呵的笑容满面,和弥勒佛差不了多少,这家伙是个布贩子出身,有几分商人的精明与和气。

    徐寿辉此行带来了四大金刚中的邹普胜和倪文俊,这两人一个是太师,一个是大元帅,一文一武,也都是生的相貌堂堂,话说回来,如果长得不好看,也不可能带出来见人。

    张明鉴年纪稍微大上一些,大概有四十多岁的样子,模样也算得上是英俊体面,但是人很瘦,好像被风一吹就会摔到似的,除了面皮就是骨头,而且总是有几分阴仄仄的气质,目光之中有似有似无的晦暗之色,大概是人肉吃太多了,沾染了过重的阴气和尸气。

    张明鉴这次也只带了一个人,王闲的目光便是更多的聚焦在这个人身上,一袭不黑不白的灰色衣衫,一头不黑不白的灰色长发,一双不黑不白的灰色眼珠,甚至是不黑不白的灰色面相,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给人一种飘忽、诡异的感觉,而且更重要的是,王闲从这人身上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不必说,这是一个心黑手辣的狠人,此人名为罗文举,他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张明鉴的影子,几乎是寸步不离。

    再然后就是朱元璋和张士诚落了末座,张士诚是从鬼门关外爬回来的人,当初高邮之战,差点就被脱脱给活活逼死,可以说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这种人通常才是最可怕的,一方面他经过大风大浪,心理素质过硬,另一方面,他会比常人更为的谨慎而又大胆,总之就是很难对付。

    张士诚带了他的两个弟弟张士义和张士德来,估计老四张士信被留下守家了,张家四兄弟,老大老三是玩心眼的,老二老四是动拳头的,也算是各有所长,分配合理。

    等王闲扫视完了众人,才发现其实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他和朱元璋的身上,合着他二人才是最受关注之人。

    不过这也算是情理之中,毕竟朱元璋的韬光养晦、励精图治是众人都看在眼里的,而且当初打集庆的时候一炮定江山、滁州保卫战区区两万人抵挡住了永义王赵均用整整十五万的大军,这两场几乎同时发生的战役,已经足以证明朱元璋已经是多么的强大,咬人的狗,不张口,可是他一动,必然就要见血,而如今,朱元璋已经动了。

    朱元璋有一位好兄弟,医术高超,曾一度担任过元朝政府的御医统领,经历传奇,与朝廷上的很多蒙古高官都有过交往,而且还是当红朝臣哈麻的乘龙快婿,不仅人家的女儿,连老婆也给拐走了,文采斐然,能作戏曲、红遍大江南北,名震文坛,甚至连元顺帝也被他给哄得一愣一愣的,这些资料,早都被众人给调查的清清楚楚。

    当然,如果仅仅这是这些的话,王闲或许还不足以担得起如此重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王闲对朱元璋的霸业所起到的莫大助力,谁都知道,朱元璋当初离开濠州城的时候,不过是区区二十四人而已,就是各个都能逆天,又能翻起多大浪来?正是王闲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这个人好像拥有着无穷的力量,无论是武力还是金钱,而且总是淡泊而有神秘,以他的功劳,足以担当国师一职,可却从来都只是屈居军医统领,似乎根本就不图什么回报,这样的人才最是让人猜不透他的所思所想。

    大致搞清楚彼此的身份之后,众人便开始了相互的寒暄,好像一个一个都是许久未见的老朋友,谈笑风生,互相吹捧,给足了对方面子,尤其是把韩山童简直捧上了天,大大的表彰他的功绩,不过却又都是一些虚浮无用的场面话,说来令人生厌。

    刘福通很快的便和王闲凑到了一块儿去,称兄道弟,好不热闹,聊的话题多半是关于新生儿刘荡的,一来二去,众人竟都聚集在王闲周围,将自己搜罗的关于王闲的逸闻趣事拿出来当作谈资,甚至有人凑热闹,想邀请王闲去给自己的家人搞一个全面体检,有病的治病,没病的预防,弄的王闲烦不胜烦。

    为了摆脱这些烦人的苍蝇,王闲直接是将目光投向了稳坐钓鱼台,饶有兴致的看着台下众生百相的韩山童:“明王殿下,我曾与令尊韩老先生有过一面之缘,不知令尊大人现在如何?”

    一言既出,众人皆是一愣,瞬间安静了下来,什么情况,和明王的老爹攀上关系了?

    “哦?本王都是没有听家父提起过,家父已于三年前驾鹤西去了,如果诚如王神医所言,那王神医与家父倒也算是故人了。”韩山童不置可否的说道。

    “竟然已经故去了吗?那不知明王殿下可曾听过秦之由秦先生的名讳呢?”王闲继续问道。

    沉默,死寂一般的沉默,韩山童一双眼睛紧紧的盯着王闲,半天没有说话,场面也一下子变得诡异起来。

    。。。
………………………………

第一百一十章 打!

    “不认识,王神医说的这个秦之由秦先生莫非也是家父的故人吗?”良久,韩山童幽幽问道。

    “哦,那就是我唐突了,想来都是一些陈年旧事,往日故人,韩老先生并未对殿下提起,殿下恕罪,王闲多有冒犯了。”王闲拱手道,从刚才那一瞬间韩山童的表现,王闲便是判断出,或许韩正真的忘了自己当初对他的提醒,而且根本就没有在韩山童面前提起过自己,但是对于与韩正同为潜龙教四大堂主之一秦之由,韩山童必然是知道的。

    只不过韩山童是靠宣传白莲教起的家,他自然想彻底的撇开与潜龙教之间的关系,再也不愿提及这一段故事,王闲的这一番看似平淡的问话,却是触及到了韩山童的心灵最深处。

    “哈哈,七哥,我看肯定是你记错了,天下韩姓之人何其多,可明王殿下却是独一无二的,不过想必以明王殿下的心胸,也是不会介意的。”朱元璋急忙上来打圆场。

    话音还未落,韩山童身下的座椅便是发出了一声怪异的声响,很不巧,韩正没有告诉韩山童王闲是谁,但是七哥二字却是他生前常常挂在嘴边,即使是故去的前夕,韩正还语重心长的跟韩山童交代过:“儿啊,你天纵奇才,举兵起事,定能有所成就,但是为父还要提醒你一点,如果日后遇到一个自称七哥的人,你可要小心,这个人不可小觑。”

    而关于王闲当年与潜龙教的诸多过往,韩正也是没少给韩山童讲,总的说来,韩正心中对王闲当初的一番作为还是很佩服的,因此说起来也是赞不绝口,这都在韩山童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巧的是,韩山童在韩正那里听到的都是七哥七哥,而从刘福通、杜遵道已经各路消息那里听到的都是王闲,反而一直没有引起注意,朱元璋这一声七哥,算是彻彻底底的把人给对上了,你说韩山童能不心惊吗?

    怪不得朱元璋这几年发展的如此厉害,看来传言果然不假,真正的功臣正是这位七哥,父亲当年的话竟然全部言中了,王闲就是七哥,原来如此!

    “咳咳,殿下,是否该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