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存确说:“徐知浩,你别假仁假义的。我问你,你明着说放我,你为什么暗中派人杀我?”
徐知浩说:“我没暗中派人杀你啊?”
李存确说:“你问雷武吧?”
徐知浩又问雷武:“雷武,怎么回事?”
雷武说:“李存确杀了我哥哥雷阵,我要为我哥哥报仇。”
徐知浩说:“我问你,你是不是追杀李存确了?”
雷武说:“是。”
徐知浩一拍桌子。
徐知浩说:“唗!大胆!放李存确是本相的命令。你敢违抗本相的命令!”
徐知浩吩咐手下人:“来人啊,把雷武给我推出去斩首!”
徐知浩一声吩咐,就把雷武推出去了。
******
然后,徐知浩又让人护送李存确出营。
徐知浩心说:我既然说放李存确,我能说话不算数吗?如果不能取信于人,将来我安能得天下?
徐知浩还想:李存确也并非李唐举足轻重的人物,李存确只不过是一个不懂事的娃娃,我为了一个娃娃失信,不值得。
徐知浩为什么说李存确是一个不懂事的娃娃呢?
那么大的徐州让李存确不到一日的功夫就丢了,李存确可不一个不懂事的娃娃吗?
其实,李存确并非一个不懂事的娃娃,他只是一个没有谋略的人。
*******
单说徐知浩派去护送李存确的那个人。
雷武的事以后,徐知浩担心李存确会在他的管辖区域内出事,他就让一个人护送李存确出营。
徐知浩想尽量取信于人:我既然已经说放过李存确,我就不能让李存确在我的管辖区域出事。
不一会儿,护送李存确的那个人就来到徐知浩的管辖区域和李唐的管辖区域交接的地方了。
那个人对李存确说道:“李将军,再往前就是你的地盘了,我不多送了。”
李存确说:“好。”
那个人说完之后,他回去了。
然后,李存确就继续往前走。
******
先放下李存确不说,先说那个雷武。
雷武被徐知浩推出去了。
这时候,雷武的心里不好受。
雷武心说:我哥哥死了,难道我为我哥哥报仇,我也有罪吗?我到底哪儿做错了呢?难道我哥哥死了以后,我装做不知,我才算对吗?
不一会儿,午时三刻到了。
午时三刻一到,雷武被杀了。
*******
天空吹来了一股凉风。
日还依旧亮。
天还依旧晴。
******
曾吹过千百冤风,
曾有过多少不晴。
都给大人物接风,
谁听小人物诉衷?(未完待续。)
ps:“曾吹过千百冤风,曾有过多少不晴。都给大人物接风,谁听小人物诉衷。”春秋转的书,写给平凡人的书。
。。。
………………………………
第四百九十三回、真呕心沥血
雷武被杀了。
雷武是一个小人物,为什么还说这事呢?
这事到了后文书关系到徐知浩的成败。
再说洛阳城里。
这时候,徐知浩取淮南,取盐城,取徐州的消息就传到了洛阳。
淮南、盐城失守的事怎么才传到洛阳啊?
别看说了好几章,可时间才刚刚过去几天。
当时的通讯工具也不发达。
所以消息才传到洛阳。
与此同时,长安失守的消息也传到了洛阳。
前文说过,这次徐知浩取徐州,他是和西蜀合谋的,徐知浩在东边打李存勖的徐州,西蜀王衍在西边打李存勖的长安。
至于西蜀王衍怎么打下的长安,我们下卷书里说。
先说李存勖。
李存勖得到徐州失守和长安失守的消息以后,他急忙找他手下几个重要的大臣商议。
商议的目的:当然是救徐州,救长安。
在这个时候,郭崇逃和李嗣源之间还闹了点小矛盾。
矛盾就出在他们谁救徐州,他们谁救长安,他们谁领多少人救徐州,他们谁领多少人救长安上。
郭崇韬和李嗣源是李存勖手下的两大重臣,他们是左右俩丞相,这次徐州和长安两个地方一块出了事,他们必然有一个去救徐州,必然有一个去救长安。
现在李嗣源已经官升丞相了。
可是,打徐州和打长安的敌军不一样多。打徐州的敌军是二十万,打长安的敌军是十万,李存勖这里只有二十万兵。
李存勖和众臣商议的时候,李嗣源首先发言了:“我领十万人去救徐州。”
李嗣源这么一说。郭崇韬摇了摇头。
郭崇韬说:“还是我领十万军去救徐州,你李嗣源领十万兵去救长安吧。”
其实,这也李嗣源不是显能。
李嗣源是关心郭崇韬。
李嗣源心说:不管怎么说。我和皇上是一家人,我能把难打的仗让别人打吗?
可郭崇韬偏偏那么说。
李嗣源见郭崇韬那么说。他就反问郭崇韬:“为什么?”
郭崇韬说:“因为我有本事啊!”
“什么?”
李嗣源一听那话,他鼻子差点气歪了。
李嗣源心说:你有本事,我就没本事了?郭崇韬,你没喝多吧?你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你……?
李嗣源就半开玩笑半不满意地问了郭崇韬一句:“郭丞相,你有什么本事啊?你能不能现在就让我看看你的本事啊?”
李存勖见郭崇韬和李嗣源的话里好像要“带火”,他急忙给郭崇韬和李嗣源打圆场。
李存勖说:“要不咱再征十万兵吧。反正咱的地盘大,反正咱再征十万兵也不难。
李存勖的意思是:长安那边有十万敌军。我当然长安那边得十万大军御敌;徐州那边有二十万敌军,我再征十万兵,我也凑二十万,我也二十万大军御敌。
李存勖这么一说,郭崇韬又把话接过去了。
郭崇韬说:“皇上,对付区区二十万的吴国兵,何用那么多的兵啊?对付那些吴国兵,十万人马足矣!”
李存勖所:“郭丞相,你没喝多吧?你就能保证,你十万兵一定能对付得了二十万吴国兵?”
郭崇韬说:“我根本就没喝酒。我是怕。如果招兵的话,会给老百姓增加负担!”
郭崇韬这么一说,当时说得李存勖和李嗣源全没话说了。
李存勖的没话说。他的心里想的是:再招兵的话,必然会给老百姓增加负担,郭崇韬说这些兵行,我要说这些兵不行,我要硬要招兵,别人就会说我故意给老百姓增加负担。
李嗣源的没话说,他心里想的和李存勖差不多。
郭崇韬一句话,李存勖和李嗣源全僵那儿了。
一会儿后,还是李存勖打破了僵局。
李存勖说:“要不咱这么着吧。咱们发七万兵去救长安,咱们发十三万兵去救徐州。至于你们谁去救徐州。谁去救长安,你们抓阄得了。”
郭崇韬说:“皇上。我……。”
李存勖说:“郭丞相,有话你就说吧。”
郭崇韬说:“我说出来后,我怕得罪李嗣源。”
李存勖说:“说也无妨。”
郭崇韬说:“那样的话,我怕李嗣源耽误事。”
李嗣源这个气啊!
李嗣源心说:郭崇韬,就你本事大!就你能以少胜多!我耽误事,我是饭桶啊?
但是,李嗣源只是心里想,他口里可没说。
因为李嗣源是个懂涵养的人:万一真应了郭崇韬的话,万一自己真耽误事呢?以少胜多不容易!七万人打不过人家十万人,并不新鲜。
李存勖问郭崇韬:“郭丞相,以你之见呢?”
郭崇韬说:“以臣之见,刚才臣说了,臣领十万兵去救徐州,李嗣源领十万兵去救长安。”
李存勖说:“郭丞相,这事可干系重大,可君无戏言啊!”
郭崇韬说:“我愿立军令状。”
李存勖说:“好!”
郭崇韬说着,他把军令状写了。
郭崇韬在军令状上写道,他如果这次救不了徐州,他愿献出他全家人的性命。
李嗣源见郭崇韬把军令状立了,他也写了一份军令状。
李嗣源也在军令状上写道:如果他这次救不了长安,他也愿献出他全家人的命。
其实李存勖没让李嗣源写,是李嗣源自己要写的。
李嗣源这是憋着气写的。
李嗣源心说:郭崇韬也太目中无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