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你住在城里还是乡下”
”有时住城里有时住乡下。”
”你有父母吗”
”小人有福,父母双在。”
书吏在旁暗自摇头,想太守所问就如老太婆谈家常,怎么能就此定案。
这时张船三连饮三杯,严肃地对强盗说:”看案卷,你犯罪事实确凿,为何屡屡翻供”
强盗回答:”小人实在冤枉,恳求大人怜悯详察。”
张船三拍案斥责道:”少来这套,人家说你狡诈,确实没有说错我和你闲谈三天,都是家常小事,你三无所答,前后不符。小事尚且如此出尔反尔,谈及案子本身的事更是如此如果再敢掩饰强辩,我就把你三天所答的小事,用来证明你的反复无常,即使用严刑处死,也不算过分。”强盗还想辩解,张船三命令衙役:”狠狠用刑,打死勿论”
强盗这时吓得急忙求饶,情愿交代,发誓不敢再翻案,并在供词上签字画押,这件案子就此了结了。
那位书吏见状恍然大悟,对新太守张船三叹服不已。
博学雄辩的技巧
老子巧言孔子败北
有一天,孔子去拜访老子,滔滔不绝对老子宣扬儒家的“仁义”思想。
老子说:“孔先生,不要再讲了。您知道吗这好比簸谷糠的人迷住了眼睛,分不清东南西北;犹如蚊子叮人,整夜都睡不着觉。仁义不知不觉地扰乱了我的心,再没有比这再有害的了。您不要使天下的人失去了自然质朴的本性,最好是像风那样自然随顺,修养德性而自立,又何必如此卖力地宣扬仁义,就好像敲着大鼓寻找迷失的孩子一样白鹤用不着天天洗澡还是那么白,乌鸦用不着天天染还是那么黑。可见,黑白是它们各自的自然本性,用不着辩解;名誉的荣耀,用不着张扬。好比河水干涸了,许多鱼儿被困在陆地上,互相嘘吸着湿气,用涎沫互相滋润,倒不如在江湖里互相忘却那样快活。”孔子听了无后可说。
孔子从老子那里回来后,三天都没说一句话。他的学生们问道:“老师,您见了老子先生都劝告了些什么”孔子回答说:“我现在真的是见到了龙。
龙,合起来就成为形体。分开却是灿烂的文采。乘着云气邀游于阴阳之间,我开着口不能合拢,又有什么能劝告老子先生的呢“这时,他的学生子贡问道:”老师,难道真的有人居住像枯木不行,行动起来像楷腾那样神采奕奕,发声如雷震耳发聋,沉默如深渊那样幽深莫测吗,我可以去看一看吗“
孔子回答说:“好吧,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子贡便以孔子的名义去拜见老子,只见老子坐在堂上,两脚张开,很随便的招待他,并轻声地说:“我已老迈了,你对我有什么指教吗”子贡回答说:“先生,学生不是对你有什么指教。我想请问先生,三皇五帝治理天下的办法虽然有所不同,但都非常有名,先生却认为他们不是圣人,道理何在”老子反问道:“年轻人上前来,我先听听你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子贡回答说:“先生,学生以为尧传给舜,舜传给禹,禹治水辛劳,汤伐桀用武力,文王顺从纣王而不敢违抗,武王违抗纣王而不肯顺从,所以说不同。”
老子说:“年轻人再上前来,我给你讲讲三皇丑帝如何治理天下,黄帝治理天下,让民心一致。有人死了父母也不哭,别人也不非议。舜治理天下,使民心竞争,妇女十月怀胎生子,于是人开始有微不足道命的。禹治理天下,让民心多变,人们各怀心思,杀人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认为杀盗贼不算杀人,人都各自抱成一团而不顾天下,因此天下人人惊慌,儒家和墨家一齐兴起。刚开始还有秩序,现在你们都哗众取宠,还有什么说呢我告诉你,三皇五帝治理天下,虽说治理,但实际上造成了很大混乱。三皇的智慧,对上是掩蔽了日月的光明,对下是损害了山川的精华,中间又破坏了四时的运行。
他们的智慧毒如蛇蝎,连昆虫小鸟都得不到安生,还自以为是圣人,不以为耻,真是可耻啊“子贡听了这一席话,惊恐而站立不安。
老子与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贡的对话,机智地采用借喻手法,或以物喻理,或借古鉴今,阐述他的“道法自然”来源于庄子。天运,因为庄子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自然是站在维护老子道家学说的立场。
老子论道
孔子已经51岁了,已经过了“知天命”年岁了,还没有得道,心里有些焦急,于是,他便到沛国去向老子求教。
二人刚一见面,老子就问:“孔先生远道而来,辛苦了。我听说您还是北方的贤人,您也得道了吗”孔子回答说:“李先生老子姓李名耳,真是惭愧得很,我已经五十出头了还没有得道。”老子又问:“孔先生,不知您是如何求道的”孔子答说:“李先生,我开始是通过历法算术去求道,可是求了五年时间也没有得道。”老子又问。“李先生,那后来呢”孔子回答说:“李先生,后来我又通过阴阳去求道,用了十二年时间还是没有得道。请先生不吝赐教。”
于是,老子说:“孔先生,这就对了。假如道可以像礼物一样献给别人,大家就会把它进献给君主;假如道如同饮食那样送给别人,人们就会把它进贡给父母;假如道可以告诉别人,人们就会把它告诉自己的兄弟;假如道可以留给别人,人们就会把它传给子孙。然而这些都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由于自己心中没有主见,道就下会在心中停留;又由于外面没有同内心契合,道就不能推行。出自于内心的领司,不为外面所接受,圣人就不向外讲;由外面传入而内心对此没有主见,圣人就把它放在心上。名声是天下共有的。
不可过多取用;仁义,就好比从前帝王住过的旅舍,只可以住一夜而不可以久居,住久了定有过失。“”古代最聪明的人,都是把道托寄于博爱众人和适宜的礼节之中,逍遥于自由自在的境界里。生活在简陋的田地里,立身于自给自足的园舍中,所谓逍遥,就是无为;简陋的生活和自给自足就是不求于人;不施舍给予,自己就不耗费。古代的人把这种做法叫做采集性的行为。“”追求富有的宫人,不会让出他的俸禄;追求显名的人,不会让出他的名声;迷恋权势的人,下会让出他的权柄。当他们掌握这些时,就感到恐惧;一旦失掉这些,又会感到悲伤。这些人丝毫没有主见,完全看不出他们竭力追求的是什么东西,从自然的道理看来。这些人就好像是在受刑罚一样埋怨、恩惠、取得、给与、批评、教导、生、死、,这八种是纠正人的行为的方法,只有那些顺应自然变化而不僵化的人,才能正确地运用这八种方法。因此,自正的人,才能正人。如果内心不能做到这样的话,那他的心灵就不能舒畅,也就得不到道。“
解缙妙语渡难关
一次解缙陪同朱元璋在金水河钓鱼,整整一个上午无所收获。朱元璋十分懊丧,便命解缙写诗纪之。没钓到鱼已经够扫兴的了。这诗怎么写写的不好,无疑是火上浇油。解缙真不愧是才子,稍加思索,就信口念道:“数凡绝丝入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主只钓龙。”朱元璋一听,龙颜大喜。解缙成功地渡过难关。
富弼使契不辱君命
宋仁宗康定、庆历年间,西夏不断侵扰宋朝边疆,多次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契丹国主乘机派遣使者前来谈判关南的土地问题。这些土地是后晋割给契丹的,后来被周世字收复。仁宗派遣富弼出使契丹,表明朝廷的态度。
富弼对契丹国主说:“我们两朝相好,至今4o年了,忽然请求割地,是为了什么呢”
契丹国主说:“你们南朝违背了盟约,堵塞雁门关,增加塘水,修治城隍,登记民兵,你们将要做什么呢,我的臣子们请求举兵南征,我说不如派遣使者请求割地,如果达不到目的,我们再发兵也不晚。”
“你们北朝难道忘了章圣皇帝的大德了吗”富弼不慌不忙地说,“当年澶渊之战,如果皇上听从将军们的话,北朝的兵马不会有一个能逃脱的。
况且,北朝与中国之间,通好就君主独享其利,而臣下一无所获;若用兵打仗,就使利益归于臣下,君主只有承担战争的祸害。所以那些劝你用兵的人,都是为他们自己打算的。当今中国封疆万里,精兵百万,北朝想用兵,能够保证一定胜利吗就假使侥幸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