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今中外善辩、奇辩、诡辩实战大观-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恩来的这些话是说话巧中单刀直入法的妙例。他不作任何回避。而是直接亮出观点,因为问题已尖锐到一触即发的地步再绕弯子,回环曲折已不可能。

    可见,单刀直入法要求先亮刀锋,初试锋刃,快刀斩乱麻,震慑人心,再作分析。
………………………………

第15节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在对方人多势众、情绪冲动时,力排众议,稳定情绪,为进一步说理创造条件。

    日本著名的电影演员三浦友和,向山口百惠的妈妈表白时是这样讲的:”把百惠给我吧,您不给,我也要和百惠结婚”

    突如其来的话,使百惠母亲愣了一下,她问:”这是你完全了解我们家的情况才说出来的话吗”

    三浦友和作了肯定的回答。他的”单刀直入”奏效了。

    这样单刀直入的表达方法,可以说明自己的信心、信念和不可动摇的意愿,也可以使对方不再犹豫,不要因考虑细小枝节而对关键性的问题产生动摇。

    当然,这种表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譬如在爱情的追求上,只要条件具备了,就可采用”单刀直入”的方法向对方表白。这种勇气、自信,也是赢得对方感情的一个因素。

    出奇制胜

    怎样说服别人促膝长谈,娓娓道来,动之以情,是一种方法;出奇制胜,巧妙点化,使人豁然开朗,顿时领悟,也是一种方法。

    叶剑英同志曾用出奇制胜的方法,以很短的几句话,说服了一批人。

    1934年,中央警卫团刚划归中央军委领导,由叶剑英分管。警卫团的同志大多是由战斗部队抽调来的,从炮火纷飞的火线调下来,都普遍不安心,总觉得重返前线,直接和敌人厮杀够味儿。

    叶剑英了解到情况,召开了全团大会。会上,他提高嗓门大声说:”中央警卫团应该改名,不叫警卫团,叫钢盔团。”

    这话把大家弄懵了。接着,叶剑英缓缓解释道:”钢盔是干什么的钢盔是保护脑袋的,中央警卫团是保护党和脑袋一党中央的,所以应该叫它钢盔团,你们说对不对”

    大家恍然大悟,齐声说:”对”

    ”人没脑袋行不行”时剑英追问。

    ”不行”

    ”你们都是英雄好汉,到前方去可以杀千百个鬼子,但没有党中央领导能不能把鬼子打出去呢”

    只几句话,说得警卫战士心里亮堂堂的。

    孙子兵法指出,和敌人作战,除了正面出击之外,还可以运用使敌人意想不到的,从侧面突然出现的奇兵,以奇取胜。

    叶剑英劈头一句”中央警卫团应该改名”发语奇特,非同一般。他不是正确解释警卫团有何重要意义,而是以一个精巧的比喻,使对方一愣,紧接着连发几个问题,步步紧逼,把战士们心中的疙瘩一下子铲除了。

    芦沟桥事变后,举国上下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此则间,陈毅同志在江西大余与当地国民党代表谈判。他舌战群顽,要求国民党军给北上抗日的南方游击队让开通道。可对方却话中带刺地说他们”兵太多”

    陈毅同志相讥道:”你们兵多不愿北上抗日,还要游击队陪着吗”

    这话出奇制胜,使对方无以作答。

    出奇制胜也包括用奇妙的类比、反问等等。

    1936年11月,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镇压民主运动,逮捕了”七君子”沈钧儒先生在法院受”审判”时,其中有段舌战是这样的:法官问:”抗日救国不是**的口号吗”

    ”**吃饭,我们也吃饭。难道**抗日,我们就不能抗日吗”沈先生答。

    这段话,以”吃饭”作类比,反驳了对方认为凡是**做过的事别人就不能做的荒谬主张,驳得法官哑口无言。

    运用出奇制胜法,必须了解对方的意愿。出奇制胜的对策,不是出于主观臆断,而是对客观规律的巧妙适应。

    有一天美国哲学家爱默生同他儿子一起想把一头小牛赶进牛栏。爱默生在后面推,他的儿子一起想把一头小牛赶进牛栏。爱默生在后面推,他的儿子在前面拽,小牛没有鼻绳,谁知越推越拽,小牛将两只前掌撑在地上,越是犟着不动。幸好这时女佣看见这情景,走过来将有咸味的手指她刚烧完菜,手指上还有盐昧伸进小牛嘴里,让它一面吮着一面轻而易举地随她进了牛栏。

    女佣的奇巧,在于充分理解对方的意愿,收到了出奇制胜之效。

    棉里藏针

    棉里藏针,用一句明白易懂的话说,就是软中带硬。软就是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都比较和缓;硬就是其中表达的内容有比较强硬的成分。

    春秋时期,秦国准备袭击郑国,走到渭同时,这个消息被郑国的商人弦高知道了。弦高原打算去周国做买卖,但他不忍心自己的国家蒙受机失,便打算劝秦国主将改变主意。

    弦高知道,如果以硬对硬,肯定会适得其反。于是,他带着4张熟牛皮作礼物,又赶了12头牛去犒赏秦军。

    他故作恭敬地说:”我国国君听说您将行军经过敝国。特地派我来犒劳您的随从。”

    他这番话说得颇客气,真是像棉花一样罗,但棉花中藏的针却很硬,其弦外之音是:你们要偷袭郑国,但这个消息已经走漏出去了,郑国已有了准备。由于秦强郑弱,郑国才派出使者慰劳秦军,以尽礼节。如果秦国不识相,那么只好兵刃相见了。

    使用棉里藏针的方法,关键在于你的”针”既然要硬,又要扎得准,真正击中对方的要害,使其有所顾忌,便会知难而退。春节期间,火车上十分拥挤。一位年轻姑娘中途上车,见两张对面座席上坐着三个年轻人、边座空着,就走了过去问:”同志,这儿没人吧”

    对方说:”没有。”

    年轻姑娘于是放下东西,准备就座。不料,一个男青年竟突然把腿突然放到了座席上。姑娘一楞,问:”你这是为什么”

    ”因为你不会说话。”

    ”那么,请问该怎么说”

    对方眯起眼睛装腔作势地说:”看来你是井里的青蛙,没见过多大的天地。让大哥告诉你。你得这样说:”大哥。这有人吗小妹我坐这可以吗哈哈哈。”说完,肆无忌惮地狂笑起来。

    姑娘脸上一阵发烧,真想上去抓破他的大饼子脸。但转念一想:不对,有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耍滑嘴,我难道没口才不成

    于是姑娘说:”听你这一说,我确实没有见过你们这种独特的礼貌方式。不过,你们既然见过世面,又有自己独特的礼貌方式,见了我,就应按你们的礼貌方式办事才对。”

    ”你说怎么办”

    ”那还不容易看见我来了,就该起身肃立,躬身致礼,说:”大姐,这儿没人,小弟请你赏脸,坐这可以吗咳,可惜呀,你连自己的礼貌信条都做不到,还想教训别人,真是土里的蚯蚓,一点蓝天都没见过”

    出其不意

    一位年过半百的贵妇问肖伯纳:”您看我有多大年纪”

    ”看您晶莹的牙齿,像18岁;看您蓬松的卷发,有19岁;看您扭捏的腰肢,顶多14岁。”肖伯纳一本正经地说。

    贵妇高兴地笑了起来:”您能否准确地说出我的年龄来”

    ”请把我刚才说的3个数字加起来。”

    掌握出奇不意的表达方式,在各种交际场合特别需要。

    日常生活及特定的处境中,有些出奇不意表达的语言,是非常精彩的。

    有一个音乐家在监狱里仍然经常拉小提琴。到了执行死刑的前一天,狱卒问他:”你明天就死了,今天你还拉它干什么呢”

    音乐家说:”明天就要死了,今天我不拉,还等什么时候拉呢”

    出其不意,即行动抢在对方思想的前面。论辩借此法,就是指辩言要在论辩对方思想之前,意料之外。

    作家刘绍棠一次到南开大学讲演,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他都给予直率的答复。

    一位学生递上一个纸条问题:”既然是真实的,就是存在着的;存在着的,就应该给予表现,这就意味着文学作品什么都可以写的。”

    刘绍棠拿着纸条问是哪位同学写的,台下站起来一位女同学。刘绍棠见是个女孩子,就开玩笑说:”你把学生证给我看看好吗”

    这个女同学大惑不解。刘绍棠说:”我要看看你的学生证是不是贴着脸上疮的照片。我想是肯定不会的”

    刘绍棠接着说:”你不在长疮时拍照片,更不会把长疮的照片贴在学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