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兵部考核绩优的四名骁勇将军费季、孙仲叔、耿驿、卓梁。
以令狐彰为统军大将军领羽林军和中军,中军由欧阳轩直接统领,魏逵为左军统领,领费季、孙仲叔,冯冀为右军统领,领张恢、卓梁,公良宕为后军统领,领周炙阳、耿驿。同时下令已经改名为海军的海部军派五十艘大型军舰绕过缅州海峡,在印州的苏月港(今伊朗的贾斯克)集结,沿着海岸,通过海峡进入内海,对岸上的罗马军队进行炮击。
一个月后在曼州治所沙阴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努库斯)集结完毕,经过短期磨合训练,誓师出发。海军也与早些时日到达了苏月湾,在欧阳轩南下时,海军舰艇编队通过海峡进入波斯湾。对与欧阳轩的御驾亲征,华夏国上下早就习以为常,仪式很简单。誓师完毕,十万大军,以左军为前锋,后军殿后,右军护翼两侧,骑马南下直奔把阳关(今伊朗扎兰德西北山口)。
匈奴在听到欧阳轩御驾亲征后,直接撤军回到伏尔加河西部。派遣使者议和被欧阳轩严词拒绝,使者不得不灰溜溜的回去,将欧阳轩的态度告之呼韩邪单于。为了保存这八十多年来好不容易恢复的人口,呼韩邪带着部众不得不继续西迁至今天乌克兰平原,并修书一封给欧阳轩,表明此次攻华是受了罗马帝国的胁迫所致,并表示从此以后匈奴将不会在犯边袭扰,保证华夏商队的安全,随信送来一些贵重的礼物。
罗马人没有领教过华夏军,尤其是高傲的罗马人,对于富饶的华夏国早就垂涎三尺,仅仅是偷偷越过长城后侥幸逃脱的百名高卢人所获得的财物就已经让这些罗马贵族疯狂,南部长城沿线疯狂的进攻,战死的人马尸首已经填满了沟壑,还在不停的进攻,光在长城下就损失了五个军团十万人。
站在把阳关城头,看着戈壁滩上飞舞盘旋的鹰隼,城下尸体腐烂的味道一阵阵袭来。下令用大量燃烧弹将城外的尸首烧掉,这把大火烧了三天方熄。幸好这里只是通关的关隘,只有少量的居民做往来商贾的生意。对于戈壁滩上的关隘这里生活比其他地方艰难,这里驻扎着一个师,一万五千人。把守着三百里的长城防线,看着他们干裂的嘴唇、乌黑的面庞,风干的手臂,欧阳轩有种说不上的感动。对着这些把守长城的将士深施一礼,命人在关城内立一排排石碑,下了一道旨意,所有来此驻守的将士皆可在碑上刻下自己的名字、籍贯。提剑在一块乌黑的石碑上刻下:夕照雄关尘飞扬,将士忠勇戍边关;遥思尘上浮云意,万丈城阙马不前;家乡安宁壮我怀,且把风沙筑丰碑;来日凯旋无折柳,梦里依稀征沙场;壮我华夏抵仇寇,精忠报国扬国号;壮哉,我华夏儿郎,壮哉,我边关将士,他日回乡朕同饮,把酒言欢笑沙尘;华夏九十年四月丁卯出边征战,视见儿郎艰苦,题碑于此,已感恩其忠其义;华夏帝欧阳氏轩题。
一首词写得潇洒自如,从内心有感而发,字体苍劲有力,线条优美。这片碑群经过边关将士精心呵护,两千年后成为了一处世界级文化遗产,也是重兵把守的国宝,也是后人来长城时必来的一个地方,为荒漠戈壁增添了一份亮色。这里从此以后被称作皇碑关,在欧阳轩题碑百年后,戍边将士在其后百里外引水入戈壁,植树种草,建了一座城,名曰:皇碑镇(近伊朗的克尔曼)
大火停歇后,欧阳轩没有着急出兵,而是在城墙沿线南下巡查了千里,最后下令,在把阳关南八百里外的南罗关(今伊朗锡尔詹)出兵奇袭罗马军后方。
十天后,十万大军在南罗关内集结完毕,这里是建立在平原上的关隘,后面就是边关城市南罗城,也是一个贸易城市。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这里人口已经有五十万,是由华人建立的城镇。因为这里城高达五十米,由于后方有城镇,所以长城上的炮火较密集,罗马人在损失惨重后,放弃了这里,转向把阳关,只留下少许的监视军队驻扎在城外百里外,封锁贸易往来。
黎明时分,饱餐战饭的华夏军,在厚重的城门打开的瞬间打马飞驰而出,魏逵领着左军在前,直扑城外只有不到五千人的罗马军队。等前锋到了军营时,这五千罗马人已经列队完毕,魏逵没有贸然的发起攻击,因为这种阵型他们没见过。下令全军在两箭之地外列弓骑兵方阵,下令驽上弦。在再仔细观察了一遍对方阵营之后,魏逵下令全军分为左右两部,保持一箭之地距离,打马从两翼用弩箭攻击,放过中间。随着魏逵剑锋前指,两万华夏将士由费季、孙仲叔各领一部,从两翼包抄而去。在罗马人还未来得及反应,从两侧翼弩箭如雨点般落在阵中,弩箭强劲的动能轻松的贯穿了罗马人的锁子甲,中间反应过来的罗马人开始转向向两侧投掷手中的标枪,只是标枪投掷的距离连弩箭射程的四分之一都不到,只能被动的挨打。弩箭轻松的穿透木板压制的盾牌,射进身体。只是一轮的攻击,五千罗马军剩下不到三千,两队人马在罗马人后方交叉跑位,左侧跑到右侧,右侧交叉到左侧,马速不减,转个弯继续向罗马军两翼驰来,剩余的罗马人立即用盾牌组成了龟甲阵。这不禁让华夏军想起了己方的步兵方阵,这次出征,为了长途奔袭,欧阳轩带的八万轻骑兵,两万重骑兵。龟甲阵虽起,弩箭威力依然不减,初速度和子弹有一拼的弩箭,不停地穿透盾牌,射进罗马人身体。由于盾牌的防护这一轮下来,罗马人损失较小,龟甲阵依旧稳如磐石。待两翼人马回到本阵,魏逵下令,左右军后营和中军执长刀,左右军前营用弩箭先行掩护,趁对方不明所以是,从两翼用长刀攻击龟甲阵。
魏逵还剑入鞘,从摘下得胜钩上摘下两米半长的大刀,这种刀和长枪如今是华夏轻骑兵的标配,再加上近战用的精钢打造的马刀、韧铁打造的弩箭、上着迷彩色的特殊铝合金轻型高防护铠甲,铠甲总重不过十斤,马匹上用更加轻便的上着棕红色特殊铝合金打造的马甲,总重只有八斤,构成了轻骑兵的标准配备。重装步骑兵则是在轻骑兵基础上,在配备一套防护更好的重型铠甲,马和人的重甲总重有三十斤,防护能力和羽林军软甲相同,用于凿阵和在特殊情况下作战。由于软甲所需的特殊激活的金属要在杜力巴人那里通过霰能量换购,而且杜力巴人也所剩不多,他们也正在小行星带寻找,所以只能满足羽林军所需,不能全面使用。
随着魏逵刀锋前指,两翼弓弩手再一次齐出,再错过三马的距离,魏逵打马领着中军和两翼换长刀的骑兵以楔形阵向罗马军杀来。罗马人依旧摆着用龟甲阵,由于面对的是骑兵,他们的指挥官只能躲到阵中指挥,在镇外露着已经插满了弩箭的旗帜。旗帜是一种木质鳄鱼头,彩条做成的尾部。
在弩箭打击过后,罗马人还未来得及喘口气,长长的大刀轮番砍破木质盾牌,后面跟上的骑兵接着劈砍露出的罗马军卒。魏逵冲到阵前,双手执刀,用刀尖挑开盾牌杀入阵中,手中的长刀武得密不透风将前面和两侧的罗马人杀得为之一空,后面跟上的中军将士,迅速向两翼扩展。本就已经脆弱不堪的军阵,只是短短十几分钟土崩瓦解,等大军穿阵而过,尚能站着的罗马人已不足千人,回马继续冲杀时,这些人已经是站在那里等死了,没有任何抵抗,引颈就戮。魏逵刀锋一指,华夏骑兵完成了最后的冲锋,圈马停下。魏逵下令将未死的罗马人补上一刀,免其受苦。这边战事刚结束,欧阳轩带着大军随后而至,询问了战果,还不错只有百多人在冲阵时受了些轻伤。查看了一遍战场,翻看这些罗马人的装备后,将校尉以上的军官叫到战场上。
“诸公,莫要被这些罗马人欺骗了,他们不过是罗马的轻步兵。属于战力最低下兵种。罗马军人的装备都是由自己出,所以根据装备优劣可以看出富有程度,这些人明显设备简陋,盾牌轻薄,铠甲简陋不堪,应为罗马军团中的轻步兵,他们通常缺乏训练,盔甲简陋,装备标枪、十五寸左右的盾和近身用短刀,有在头盔外带狼皮头盔的习惯。罗马军团以步兵为主,通常以方阵迎敌。支队为其基本作战单位,阵型为三横列,每列四十人到六十人,每列间隔三步左右,支队指挥官在中间列右侧,第一排为战力最弱的青年兵,第二排为战力较强的壮年兵,最后一排为战力最强的后备兵,这是最基本的支队战阵。兵团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