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了我的回答,杨安源和李皓相视而笑,一副没有看错我的表情。
杨安源目光炯炯有神,拍着胸脯,言道:
“这段时间,你就放心将陛下交给我们好了。”
随即,李皓也接过话茬,笑着说道:
“对啊,高兄,你就尽管放手去做想要做的事情,无论如何,我们都会守护在陛下身边,绝不会让任何人伤害到陛下。”
我感激地抱拳向两位兄长行了一礼,言道:
“那就拜托两位兄长了”
“欸,你我兄弟,无需如此客套。更何况,忠君为国,乃是为人臣者理当恪守之礼仪,我等责无旁贷”
“不错,杨兄所言甚是”
说完,三人点头相视而笑。
“说起来,有件事还得给你提个醒儿。”
杨安源想起一件事儿,觉得还是告诉我比较妥当。
“何事?”
“这些天,那独孤信入了宫来,以历练政务为由,往翰林院来的次数多了些,元吉元恪两兄弟殷勤招待左右,此人待人彬彬有礼,一派温文尔雅,不知此举所谋为何?”
将州镇总管们的那群混世太保留在京城历练,这是太皇太后亲下的懿旨,谁都不敢多言什么。
这群太保虽说出生富贵,可却多是些恃武逞凶之徒,文武双全的本来就很少,更何况是如同独孤信那般无论是长相家世,还是武功胆识谋略,都高人一等的,他都是绝无仅有。
更重要的是:若是说这天下第一伪君子的名头,他独孤信自认第二,我想也没人敢认第一了。
所以,当杨安源用彬彬有礼,一派温文尔雅来形容独孤信时,我是一点都不惊奇,只是,有些反胃。
淡漠一笑,我随即反问了一句,道:
“那,两位兄长觉得,独孤信此人如何?”
两人只是摇了摇头,随即,杨安源言道:
“此人目光锐利,喜怒不形于色,可见城府极深啊。”
李皓一想到独孤信,都不觉打了个冷颤,忙说道:
“不知道为何,一看到那人的眼,即便他笑容可掬,我也会吓得直打哆嗦。”
我微微有些感慨,看起来,我的这两位兄长还是很有识人之明的。
毕竟将来还是要同独孤信等人同朝为官的,无论如何都得小心应对着,我与他注定是永远的敌人而不会成为朋友的了,至少,不能让两位兄长也被牵扯到这些恩怨中来,对他们来说,可以不得罪独孤信,还是不得罪的好。
“两位兄长心下明了便好,无需与此人走得太近,却也不能过远,把握分寸即可。”
听到了我的劝告,两人纷纷点头称是,这下对于如何应对独孤信,他们心中也有底了。
行至分岔口,又同两位兄长寒暄了几句,这才分道而行。
我心念着小皇帝,便临时改道,想着此时小皇帝定会在御书房温习课业,便往御书房这边去了。
……
等到我御前叩拜行礼,小皇帝面露欣喜之色,忙叫我快快起身来,言道:
“终于将太傅盼回来了,那案子是否快要审结了?”
杨李两位老师告诉过自己,只要案件审结了,太傅便会回来给自己授课,故而瞧见太傅来了,便急忙开口询问道。
我微微一笑,虽说案子调查得很顺利,可也还未到快到审结阶段,正打算向小皇帝据实以报,却看到小皇帝笑容渐失,却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了。
“陛下,您心中可有疑虑?”
小皇帝瞧见了我关切的目光,沉默了片刻后,还是开口言道:
“太傅,这件案子审结了的话,那,是不是又会有很多人为此丧命?”
听小皇帝此言,我沉默不语了。
小皇帝见我沉默,心中定然也知道了答案,低着头,言道:
“元吉说,为君者就该当断则断,对这种犯上叛逆之徒便该杀一儆百,以儆效尤。可是,可是朕不想看到那么多人丢掉性命,朕这样想,太傅会不会觉得,觉得朕……妇人之仁啊?”
激动地说到最后,小皇帝向我投来急切的目光,似乎很看中我对这件事的看法。
感受到了小皇帝的仁人之心,却让我不觉心中一喜。
帝王之路,注定是一条孤独之路,从古至今,保有仁者之心的皇帝更是屈指可数,拥有仁心并不一定便是妇人之仁,反而是对生命的感恩和重视,这是一个好皇帝该有的品性。
若是我无法保有那颗仁者之心,那至少,守护住小皇帝的这颗仁心吧
“可以告诉微臣,陛下为何会有这般想法吗?”
我的语气很温和,给了小皇帝吐露心事的勇气。
“因为……因为父皇还在时,也是在这御书房里,大臣们跪了一地,逼迫父皇下旨处死那些参与谋反案的罪人,父皇愤怒地将那些大臣赶出了御书房,后来……后来我居然看到,父皇哭了……”
小皇帝此时此刻只是个心怀孝道的好孩子,他不想辜负了父皇对自己的期待。
“父皇他对我说,让我以后要成为一个好皇帝”
这件事想来是发生在太子谋反案不久后,先皇痛失爱子,又被百官胁迫用以安国本为由,改立了现在的小皇帝为太子。
可能是那一份所谓的罪人名单,让先皇怀疑到太子殿下可能是被冤枉的事实,想要查清事情真相却已无力回天,悲痛欲绝的情况下,先皇便开始弃朝政于不顾,每日醉生梦死,浑噩消沉度日,所谓修仙炼丹,不过是逃避现实的手段罢了。
没过几年,先皇便龙驭宾天了。
可以说,先皇并没有给予小皇帝过多的父爱,之前他将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太子殿下身上,而谋反案后,他也只是消沉度日,更无法亲自教导小皇帝。
可即便如此,小皇帝将先皇对他说过的话,却一直铭记于心,更没有对先皇心怀怨恨,还保有一颗赤诚之心,这当真是难能可贵了。
“太傅,你可以不可以告诉朕,要做一个好皇帝,是不是就得杀很多很多的人,可杀那么多人,真的,可以成为一个好皇帝吗?朕又该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皇帝呢?”
小皇帝将困扰自己已久的问题问出了口,他期待着自己敬重的太傅可以给自己一个答案。
“陛下怀有仁义之心,实乃难能可贵。不过这仁,也有大仁与小仁之分,也有当仁于不仁之别,陛下可知晓其中的分别?”
“还请太傅教朕”
“陛下,倘若要陛下杀人,陛下会愿意吗?”
“此人犯下十恶不赦之罪了?”
“没有”
“那为何要杀此人,杀了他岂非不仁?”
“那倘若要陛下去攻打一个国家,陛下会愿意吗?”
“为何要去攻打一个国家让刀兵四起,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呢,这是不义之举啊”
“这般说来,陛下也绝不会愿意发动战争了,是么?”
小皇帝思忖之后,点了点头,言道:
“是的”
“那么,陛下,若是杀一人可安万民,那陛下会杀此人么?”
“这……”
“若是攻打一个国家是为了解救一国百姓,那陛下是攻打这个国家还是不打?”
“……”
“若是可以用战争来结束战争,那陛下会愿意发动战争吗?”
“……”
小皇帝沉默了。
“这便是微臣所言及的,大仁与小仁之间的区别,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这也是仁,天子之仁。”
“乡里有一恶霸鱼肉百姓,一义士将其击杀,县衙拿人到案,县官应百姓所请,判此人无罪当堂释放。县官上司知晓之后,以乱法之罪将此县官斩首示众。陛下以为,县官所谓是否仁义?而那上司所为,又是否不仁?”
“既然是百姓所请,不是应该顺应民心么?义士为民除害,县官此举,当属仁义,而那上司如此不顾情面,妄杀好官,此举自是不仁了。”
“陛下,百姓心中自有公义二字,可却忘了王法当前。县官所行,便是怂恿将义气之举凌驾于国家律法之上,其导致的结果,便是有人以行侠仗义为名,到处杀人。这,便是乱法,故而,这县官该杀”
“所以,陛下对这上司当仁,而对那县官,却该不仁,这便是当仁与不仁的区别。”
小皇帝从未想得如此深远,今日这番言谈,足以让他收益终身了。
“太傅所言,令朕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