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兴梦-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面坐着的军机大臣孙毓汶,见奕劻开口,赶忙回答道:“这事我已经派人打听过来,一开始是登载在英国人办的《申报》上…后来各家报纸就都转载了。”

    “不是那个《参考时报》么?”奕劻有些诧异。

    孙毓汶一听就知道奕劻在指什么,便说道:“估计不是两江放的消息,毕竟他们离京城远的很,对谈判的内情不是很清楚。。。而且,刘坤一也没那么大的胆子,至于林瑞么,正在西边防着俄国人,哪里有这份闲心。”

    “嗯,说的也是,湘系自中法一战后,便实力大损,现在好不容易建了支新军,不至于这么快跋扈起来,或许是天津那边?”奕劻在揣测。

    见话题移到李鸿章身上,孙毓汶便知趣地闭上了嘴巴。在满清重臣和汉族督抚之间,孙毓汶还是很会把握分寸的。

    “应该还有下文。”奕劻笃定地继续道,“上几次报纸掀起的巨浪都不是一次就结束了的。”

    果然奕劻说的话应验了,各家报纸又开始了旧事重提,“早ri修建铁路”的呼声便又高涨起来,在京的士子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上书,要求朝廷主持修建铁路干线,彻底解决边疆危机。

    各地督抚们也很配合地上了折子,求朝廷统一规划,建设铁路干线。

    “这一定是有人在幕后cāo纵,非要让我们难堪。”孙毓汶站在军机处东厢房内大声道。公鸡似的大嗓门,连门外的大内侍卫都听得一清二楚。

    “小声的,你就是喊破屋顶,也得想出个对策。”

    礼亲王世铎瞄了一眼孙毓汶,有些不满地说道。

    孙毓汶还未答话,老将军额勒和布却发话了:“我看,修铁路也不是坏事,那些个列强家里,不都有成千上万里的铁路么,大清要是有了铁路,起码往边疆调兵就方便了…”

    “可朝廷没那么多钱,不要说拿出大笔银子修路,现在就连每年的水师经费都给户部砍了下来,这几年各地灾荒不断,国库实在是穷。”

    孙毓汶没好气地说道。

    许久没没参与军国大事讨论的张之万,居然也发表起了意见:“既然朝廷没钱,那么就让各省各地募集资金,自行修建,朝廷只要派员督查,这样如何?”

    自从皇帝亲政之后,张之万便一直陆续告假在家,但今天居然却出现在自己本该出现的位置上,着实让众人有些惊讶。

    一定是湖广的张之洞授意,孙毓汶不禁有些恨恨地想到:这两兄弟,一个在中枢洞悉朝局,一个在地方,手握重权,二者相互配合,这些年占尽了便宜,笼络了大量的士子,已经隐约成为清流的代表,现在居然又赞同修铁路,这是再为那些士子们撑腰啊。

    礼亲王世铎环视一眼屋内,说道:“我看张大人的提议不错,既然不用朝廷出钱,便可以试一试,就像李鸿章修唐胥铁路,南洋实业修建沪淞铁路一样,老佛爷不也没说什么么?我看就这么议定了,请老佛爷和皇上最后定夺好了。”

    张之万微微颌首表示赞同,额勒和布也是点头同意,许庚身敲敲烟杆,也从鼻孔内重重地“嗯”了一声,孙毓汶见大家都同意,自己觉得有些别扭,便偏过脸,没有应话。

    世铎见状,便叫了书吏进来,拟好了章程,便掀了帘子出门而去。

    ……………………………………………………

    二三ri后,经颐和园首肯,光绪朱批的折子便回到了军机处,上面只有一个字“准”…在建设铁路一事上,帝后两党居然是出奇的一致,军机处的众人不禁有些疑惑…坊间也是议论纷纷,六部大小官员都很奇怪…

    但随着工部下属铁路司的成立,这一切便揭开了谜底。“上谕…兹任命赫德为工部铁路司总督察,负责督造各省铁路……恩准各省督抚自行募资修建铁路…”清廷终归准许地方修建铁路了…

    总理衙门内,庆郡王奕劻笑容满面地冲一个络腮胡子,头顶微秃的白人,恭维道:“赫德先生,真是恭喜您了,这个差事可是不亚于总税务司的职位,对各省乃至全国的铁路修建握有生杀大权啊。”

    但作为清廷客卿的英国人赫德却是一脸肃然,道:“总理大臣阁下,我是真的没想到皇帝陛下将这个职务交给了我这样一个外国人,因此,深感责任重大。不过因为我工作重心依然是在海关,所以我想挑选一位助手,代替我行使权力,这也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

    奕劻听完,心里全是不屑,这个英国佬,满口的仁义道德,骨子里却都是为了银子。外人不知晓,我还能不知道?太后和皇上为什么会答应的那么快,那么出奇地一致,还不是因为英国公使朱尔典的拜访起了效果。

    此刻,大清和俄国正处于战争的边缘,英国人正在居中调停,所以此时,朱尔典的任何话语都非常的有效,太后即使是对铁路再心有芥蒂,但此刻却不敢说上一个不字。朱尔典和赫德的背后便是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这个傻子都知道。。。

    但上谕里说的很明白,各省自行募资,难道英国人肯定自己能在修铁路上插上一脚?奕劻虽然算是足够明白,但却只能猜出一半。。。

    “我想向你要一个人…”赫德说道。

    “谁?”奕劻微微眯了眯眼睛,心说,我夹袋里的人虽然多,但能愿意作为你助手的却寥寥无几,谁不知道海关纪律严明,数十年没一丝一毫贪腐之风,哪个宗室子弟、官宦人家会愿意去给你当手下!

    “詹天佑!”赫德缓缓说出一个人名字。

    “这…”奕劻摸摸额头,愣了半天,才想起来这个人来,“留美幼童,现在天津的中国铁路公司做的哪个?”奕劻反问道。

    “是的,就是他,詹天佑是个优秀的铁路工程师,我就需要这样的专业人士来辅助我履行职责。”赫德点点头,说道“四年前,修建塘沽到天津的铁路,他的团队仅用七十多天就完成铺轨工程…在修建滦河铁路桥时,英、ri、德工程师们都不行,只有詹可以,所以我只看中了他…”

    “这些我都知道,但他是直隶总督李鸿章的部下,你应该找他要人去。”奕劻有些微恼,心道,说了半天,这人不在我手下,这个洋鬼子难道是犯糊涂,找错了人?

    “不,从政治架构和法理上来说,您是总理大臣,李鸿章是北洋通商大臣,他是你的部下,所以我必须先来找你…这是规则。”赫德一脸正sè。
………………………………

第一百二十五章 模仿和创新

    ()  尽管大清与俄国在英国的调停下,就巴尔鲁克山的冲突已经基本达成一致,但xin jiāng的局势却更加紧张,俄国人已经将巴尔鲁克山的牧民全部迁回境内,同时俄国塔什干总督抽调了一个哥萨克骑兵营,三个步兵营,集中于哈拉不拉…

    在获知南洋新军撤回迪化之后,俄国步骑兵便放心大胆地在塔尔巴哈台与巴尔鲁克山接壤处,很是演习了几次,毕竟南洋新军刚到xin jiāng便直接出手灭掉了一个哥萨克骑兵营,这让俄军很是紧张…

    见到俄国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大张旗鼓地放炮鸣枪,伊犁副都统,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镶白旗富勒铭额极为紧张,便赶紧向迪化、京城求援…

    ……………………………………

    于是南洋新军的扩编步骤便愈加紧密起来,位于迪化南郊轮台大营不断地扩建,不过一个月,已经扩展了整整一倍,但仍嫌拥挤…

    军中为数不多的,擅长骑术的陈光远被林瑞放了出去,让他以马术纯熟的南洋士兵为基础,再辅以一批哈萨克、索伦、锡伯、察哈尔、额鲁特贫苦牧民,组建了直属骑兵侦察营。

    黄昏时分,梁华殿、龚建等一众年轻的军官生刚刚抵达轮台大营,便立即被山坡下的训练场吸引了,数百匹毛sè不一的骏马正在各自骑手的驾驭下进行队形训练,西斜的阳光照耀着,给人马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金光,骑手与坐骑似乎已经融为一体。

    闪亮马刀,铮亮的皮靴,都让军官生们羡慕不已,等走到了近前,梁华殿等人才发现,领着数百骑兵训练居然是同班的陈光远。

    见到不过早几个月到xin jiāng的陈光远,已然成为一营之长,而且是最接近大帅直属高级军官,着实让刚刚抵达的梁华殿、杨善德等人羡慕不已…

    “…动作要快、准、狠…要利用马的速度,在接近敌人时,双腿用力,直起身体,用全身的力量朝前劈下去。”陈光远边对部下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