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兴梦-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淮军?”林瑞不屑地冷哼了一声,“自剿灭长毛,淮军军纪一ri坏似一ri,那些营官从上到下吃空饷,抽鸦片,养戏子,哪里还能打仗…

    …六年前中法一战,如果不是刘永福的黑旗军,我们能打赢么?还有,为什么李鸿章打赢了却要主动求和?那还不是因为自家知自家事,手下实际上没什么可用之兵罢了…

    “那就提议调黑旗军去xin jiāng!”杨衢云说道。

    林瑞长叹一声,说道:“中法一战,刘永福的黑旗军连续击败法**队,打出了国威,如果这支队伍要是调至辽东、朝鲜,震慑ri本人该多少,可是李鸿章却将黑旗军从三千人裁减至一千二百人,光绪十二年,又裁减至三百人,依旧不放心,便直接打发去了台湾…你想让李鸿章将他们调回大陆?这绝无可能…

    …李鸿章防范异己之心极重,怎么可能让刘永福主导西陲战事?…所以,如果我不趁这个机会将瑞字营拉出来历练一番,等到我们有能力编练十个营头、近万人之时,恐怕再也不能出两江一步…

    …更何况,只要有补充、有后勤,这兵是越打越强,xin jiāng我是一定要去的,不但要去,而且得在那环境恶劣的不毛之地,练出一支jing兵,一支未来的种子部队,一支能让天下为之震动的jing兵……衢云,你明白么?”

    林瑞推开窗户,军营内口号震天,训练场上烟尘滚滚…林瑞内心在呐喊,强军不是练出来的,是打出来的,没有上过战场、开过枪流过血的军队,只是穿着军装的平民,称不上是真正的军人…

    远处黑云翻滚,雷声阵阵,今年的第一场雷暴雨就快来了,但场上训练依旧…不久的将来,我将率领你们奔赴西陲,迎接真正的雷与火的考验,你们将在战场上淬炼成钢、无坚不摧…林瑞喃喃道。
………………………………

第一百零九章 建言

    ()  “放眼全球,世界列强,无不以工商为重,而工商发展则依赖于商品流通,以面积同样辽阔的美利坚国为例,自西历1840年开始,便大规模建设铁路,曾创下年铺轨1万英里的记录…

    …如今已经建成铁路里程达十万英里,合三十万华里,促进了工商业发展,如今美利坚国已从英国之殖民地,一跃而成为诸强国之一…

    …中国地域辽阔,此与美利坚相似,然人口众多,物产富饶,则更胜于美利坚,但就交通而言,除东部省份,大抵可依赖水路、海路运输外,中西部地区大都山路崎岖,人员、物资均难以通行,自一省城去另一省城,少则七八ri,多则数月…

    …故朝廷于数年前尝试修筑铁路,以促进工商发展,如今已经建成唐山至天津、台北至基隆两条铁路,但中国疆域万里,内有工商之需,外有边患之疾,大建铁路迫在眉睫…”

    这是《参考时报》刊登在头版的文章,题目便是“论铁路强国”,当上海滩的人们看到这份报纸的时候,都感到十分惊讶,因为这是第一次大白话变成铅字,变成了书籍…

    但真正令人感到震撼的是文章提出的建议,如果是一般的报社发表的,估计还不会引起那么大的轰动,但是这篇文章的署名却是江苏按察使――林瑞。

    大清三品官员在报纸上公开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是针对铁路这个敏感话题,这可是破天荒的第一遭。要知道此刻的大清最高统治者们保守的很,那些皇亲国戚、满清贵胄的内心深处可是对铁路和火车这等新鲜事物抗拒的很,所以朝中几乎没人敢正大光明地在官场上讨论这些筑路、开矿等事情

    就是李鸿章修建天津至唐山开平的百多里铁路,还是打着开采煤矿便于运输的幌子。所以可想而知,两江的官场震动多大、中枢的震动又有多剧烈…

    但这场地震还没完,隔一ri,林瑞将自己上疏光绪的折子内容,也给登载在了报纸上,掀起了更大的一场波澜…

    养心殿西间,光绪正盘腿坐在榻上,细细读着林瑞的折子,因为太过投入,期间不由自主地读了出来:“…xin jiāng、xi zàng、蒙古等地深受英、俄sāo扰,为彻底解除边患,臣有两法:

    …一则为移民实边,近年来,河南、山东甚至直隶等地连年灾荒,以致流民众多,与其任其流窜,滋扰地方,不如引导至xin jiāng等地开荒、种地,如有百万之众屯垦边陲,自可从中挑选健勇者数万,再有得力干员加以编练,则必可保边防稳固。

    二则为修筑铁路,一纵一横,以为我大清血脉。纵线北起盛京,经京师、山东、河南、安徽…直至广州,横线则从上海修筑,经南京、汉口、西安、兰州至迪化,如此,若西陲或朝鲜有事,则全国之兵朝夕可至,列强便不敢轻易挑衅,则可保金瓯无缺…

    …再则,修成铁路,可促进国内钢铁冶炼、矿产开采,以为一大税源…修成铁路,可促东西南北人货流通,致工商业繁荣,国家富强,助皇上为盛世之君…”

    光绪是一口气将手中折子读完,然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这林瑞自海外过来,见识就是超出常人,燮臣,你怎么看?”

    孙家鼐见光绪叫自己的字,便赶紧答道:“回皇上,这林瑞所说确有几分道理,他此前在报纸上也写过文章,专论铁路的好处,不知皇上有没有见过。”

    光绪点点头,说道:“你说的是上海的参考时报,朕可是每一份都看过,这铁路确实该修,可那些王公大臣们可是反对的很…太后那里也…”

    孙家鼐见光绪有些郁郁,便说道:“臣觉得修筑铁路是件大事,急不得,不如先交给底下的大臣们,让他们慢慢议去…但这移民实边倒是可以立即开始着手,不知皇上以为如何?”

    “恩,移民实边,这主意确实不错,我朝为平定xin jiāng边患,也曾实行过,不过当时招募流民不过万人而已…主要是这钱财耗费太大,划不来,林瑞说发百万人去边疆,恐怕难以实施。”光绪有些疑惑。

    “皇上,既然林瑞敢在奏折里这么说,那他必然有全盘的方案,至于耗费多少,也让两江自筹,反正他林瑞可是有赵公明再世,陶朱公第二的美称,这领兵增援xin jiāng的重任都担了,再压上一副担子又何妨…”孙家鼐建议道,“而且他购下崇明岛之后,为开垦荒滩,可是招募了十多万流民,算是经验老到…换个别的人去,恐怕难以胜任…”

    “你说的有道理,但这事情交办给林瑞,而朝廷一文不出,也不合适,若是传出去,天下百姓还不知道怎么嘲笑朕,这样,每年给xin jiāng的协饷增加二十万,从朕的用度里出…

    …你将我们今天议的这些,都原原本本写在回折里,让林瑞瞧瞧…………希望他能看懂朕的一片苦心…”光绪负手而立,看着颐和园的方向,叹息道。

    ~~~~~~~~~~~~~~~~~~~~~~~~

    林瑞的折子,静静地放在军机处的茶几上,展开着,上面光绪的朱红批注清晰可见,但周围几个军机大臣均是沉默不语…

    …许庚身歪着身子,坐在椅子上,看着门帘,不住地吸着旱烟,整个人好像都罩在了烟雾里…

    …孙毓汶则仰着脸,两眼望着房梁发呆,纹丝不动…

    …礼亲王世铎微眯着双眼,左手却是拢在袖子里,不住地拨拉一串佛珠,双唇则微微掀动,好像在默念着佛经。。。

    …额勒和布却是走来走去,不时停下看看墙上的大清疆域图,目光凝视着西部的某个地方,然后便是摇头叹息…

    张之万则直接告假,回家搂小妾去了…

    室内气氛很是古怪,原因不是光绪圈阅过的折子,而是上午刚刚到达的,几个官员的联名上奏…“请准勘察修建全国干线铁路疏”…

    里面的内容基本就是林瑞建议的翻版,只不过更为具体和详细,不但理清了铁路的大概走向,途径的省份和城市,就连预算都给出来了

    参考美国铁路单位造价,迪化至上海的东西干线铁路总造价约为八千六百万两…盛京至广州的造价为五千一百万两,合计为一亿三千七百万…

    如果这是某个三品、四品的官员写的,孙毓汶等人便会直接驳回,还会加上狂悖的批语,绝不会拿出来,几人坐下正正经经地讨论,更不会送入养心殿或者颐和园…

    但这份上疏的最底下的署名却是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瀚章、甘陕总督杨昌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