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战之我是内务军-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推测出。从罗斯托夫地区撤退下来的内务部部队在撤退途中发觉有部分苏军士兵企图向德军投降,于是这些内务部部队“及时有效”地制止了他们,粉碎了投敌阴谋,这样一切都顺理成章,因此驻迈肯普的内务部人员对弗尔克萨姆的到来自然表示欢迎,重要的是弗尔克萨姆和他的突击队没有引起一向以“怀疑一切”而著名的内务部人员的怀疑。

    特鲁钦少校〔弗尔克萨姆中尉〕向迈肯普内务部人员移交了押送的那些苏联士兵,并向当地内务部部队指挥官――一个将军〔没有查到这个将军的名字,这是一个蠢猪!〕汇报了他们制止了这起阴谋的经过以及处决了那些高加索人的情况,他得到了将军的表扬,当晚这个“蠢猪”将军还特地为特鲁钦少校和他的手下举办了一个小型欢迎联欢会。

    接下来的六天里,特鲁钦少校和他的部队被苏联迈肯普内务部部队司令部命令巡视附近的苏军前线各部队,这为弗尔克萨姆中尉了解整个地区防务情况和苏军破坏油田的前期准备工作提供了便利。

    一九四二年八月八日,德军装甲部队攻击前进到迈肯普附近,德军的逼近引起迈肯普附近苏军的混乱。弗尔克萨姆的突击队分为三个小组,开始执行计划好的任务。一个小组前去破坏迈肯普通讯系统,切断了通向前线的电话线和电报线路,然后这个小组乘乱悄悄占领了迈肯普中心电报局,用官方口吻回答所有询问电报说迈肯普将被放弃,这正是很多苏联平民和部队所希望看到的;弗尔克萨姆中尉则指挥另一个小组占据了迈肯普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并且行使内务部部队普通职责――制止后撤并提高士气,弗尔克萨姆发布了一系列错误命令让一支苏军反坦克部队、一支炮兵部队和一支步兵部队在开往前线的途中撤回,这最终引起了苏军整个防线的大溃散;前两个小组是为了配合德军的进攻,第三个小组则承担了保护油田和炼油厂的任务,该小组成功阻止了苏军破坏油井和炼油厂的企图,为了达到目的,小组成员指责负责爆破油井和炼油厂的苏军爆破分队错误地执行命令而枪决了整个苏军爆破分队。

    弗尔克萨姆的突击队在迈肯普制造混乱的第二天,德军攻击装甲部队的前锋――第十三装甲师侦察营抵达距离bjelaja河六公里处,德军计划的第二部分开始执行。普罗哈斯卡中尉指挥的二十多人的小分队化装成溃散的苏军士兵,乘坐卡车混入正在向迈肯普撤退的苏军败军中,渗透到bjelaja河大桥上。抵达大桥时,德军突击队员故意惊慌失措地喊叫后面就是追击来的德军装甲突击部队,这引起苏军溃兵的混乱,勃兰登堡士兵乘乱开始拆除桥上安置的爆破装置。苏军守桥部队的政委试图制止混乱,但被四散逃窜的苏军官兵挤到一边。勃兰登堡突击队夺取了桥梁并一直坚持到第十三装甲师的到来,这些及时赶到的轻型坦克马上通过并且顺利与弗尔克萨姆的突击队会合。令人惋惜的是这支小分队的指挥员恩斯特・普罗哈斯卡中尉在保卫大桥的战斗中阵亡。普罗哈斯卡中尉是继勃兰登堡团第二营第八连连长希格弗雷德・格拉伯特上尉后,为充当第十三装甲师前锋牺牲的第二位勃兰登堡部队的军官。格拉伯特上尉是在为第十三装甲师夺取罗斯托夫河上的铁路大桥战斗中阵亡的,他被追授骑士十字勋章。

    冯・弗尔克萨姆中尉因为此战表现出来的勇敢于一九四二年九月十四日授予骑士十字勋章,恩斯特・普罗哈斯卡中尉阵亡后,一九四二年九月十六日被追授骑士十字勋章。

    这次行动成功的主要原因应当归功于德**事谍报局对苏联内务部安全部队工作职责、程序的情报收集,没有这些日常积累的情报作为参考,弗尔克萨姆伪装nkvd部队渗透苏军后方一百多公里可以说绝无可能,这也验证了mars所说的特种作战的前提就是资料情报收集以及这些情报的正确性。

    弗尔克萨姆中尉于一九四三年作为奥托・斯科尔兹尼的副官参加了突袭大萨索山营救墨索里尼的行动,一九四四年跟随斯科尔兹尼参加了布达佩斯的“铁拳”行动,阿登反击战后,他主动要求重上东线战斗,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一日在霍亨萨尔莎阵亡,他被追授为党卫队少校。
………………………………

第七十七章暴风雨前(2)光杆师长

    就这样带着复杂的心情,安德烈带着a部队的100名指战员前往了斯大林格14勒,对只剩下100了,因为贝利亚觉得安德烈可以负担更大的责任便向斯大林提出了建议,现在的安德烈已经是内务部上校了,a部队已经由他的老搭档担任队长了,不过贝利亚依然让安德烈带着100名a部队的战士去了斯大林格勒,也许最高统帅部的所有人都明白特种兵在安德烈手里能发挥最佳战斗力,不过安德烈现在的心情也并不是那么好,毕竟自己要指挥一个师一个特殊的师啊,1万名有惩戒部队和古拉格集中营的犯人组成的特殊部队,熟知军史的安德烈知道这种有个性的官兵实际上是最有战斗力的官兵,不过当全部由有个性的官兵组成的部队,会出现两个极端情况,要么是精锐中的精锐,要么就是支垃圾部队。要知道古拉格集中营可是人才济济的地方,除了律贼之外各种人才应有尽有啊,这种情况典型部队就是以色列的戈兰旅他们很出名的特点,那就是喜欢招收别的部队不肯要的兵。

    什么愣头青,喜欢打架斗殴的,狂暴型的,性格不合群的,军事技能很强但性格懦弱的,总之是别的部队忍不了,没法要,不肯要的问题兵戈兰旅都喜欢,别的部队往外踢,戈兰旅就敞开大门往里迎。

    戈兰旅的这个特点很有名,但是戈兰旅的战斗力更有名,然后与戈兰旅的战斗力一起出名的,还有戈兰旅的黑历史,屠杀战俘这种事儿戈兰旅干了不止一次,战功显赫但军纪败坏都是这个部队的标签。

    戈兰旅里最有名的应该是sayeretgolani侦察连了,这个侦查连干了什么呢,他们派人参加了突袭乌干达恩德培机场的行动,还有,这个侦查连里,至少有十分之一的人是从其他部队被踢出来的,而被踢出原部队的士兵也不可能太《多,所以可以这样认为,其他部队不要的问题兵,在戈兰旅就成了整个以色列战斗力最强悍的一些人,就这么回事儿。

    戈兰旅的兵战斗起来。确实有其他部队比不上的狠劲儿和韧劲儿。在赎罪日战争中。戈兰旅的一支部队奉命对一个戈兰高地的一个制高点进行反攻,一共投入了二百人多点儿的兵力,死了五十个,伤了一百多点儿,而最重要的是,带队的军官死绝了。

    开始指挥的是上尉,上尉死了换中尉,中尉死了换少尉。最后制高点拿下来了,带头上的军官一共十一个也死光了,指挥着战斗直到结束的是一个上士,还是最后一个上士。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上阵指挥的少尉里面有一个没死,最后又救活了,不过这不关键,关键的是戈兰旅就从这一战体现出了为什么他们才是以色列第一王牌旅。

    一个部队是由很多很多士兵组成的,而这个部队的风格会影响到每一个士兵,基本上这个部队什么样。那么从这个部队里出来的兵身上就能看到一些痕迹。

    而自己要接手的部队虽然没有优良的军事素质但是却也有这个年代其他苏军没有的灵活度,毕竟就是拿来当炮灰的啊,同时不少方面比如:文化啊,这些都比一般的苏军要强啊,而且古拉格里还有不少人德语说得很好的,当初都被当成德国间谍抓了起来,也是造化弄人啊,安德烈也是在感叹啊,记得当初苏联和德国可是那么的密切两个国家各取所需不,也可以说是狼狈为奸吧,魏玛时期,为了摆脱国际弃儿的情况,当时双方就签订了《拉巴洛条约》。

    根据条约,双方恢复外交关系,在最惠国待遇原则下发展双边贸易和经济关系,双方放弃赔款和财产等要求。随后,两国又缔结了一个秘密军事协定,德国抗拒凡尔赛和约的禁令,向苏俄提供成套武器制造生产线,帮助苏俄红军建立现代化参谋指挥和训练体制,苏俄则向德国开放基地和工厂,德国能够在那里不受干扰地训练装甲兵、飞行员及其他军事人员,研制凡尔赛和约严禁的武器。

    那以后两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但是不少人没有想到的是,现在当初的朋友如今变成了吃人的猛虎啊,现在这场战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