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明之请叫我列强-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同府调查。而且就算这件事情不是真的,那王猛在京师的种种恶行也是有目共睹的,不过只是王猛势力大,所以各级官府都把这案子压着不审。如果有人开口调查,就能深挖出来。”

    叶观昨夜自从看了一些关于九边的卷宗后就一夜没睡。蒙古达延汗的势力越来越大,曾经被太祖皇帝和成祖皇帝打得四分五裂的蒙古部落又逐渐的在达延汗的手中逐渐统一起来。而火筛也是蒙古草原的一只雄鹰。这两名能弯弓射大雕的天骄就像两只锋利的长剑,不时的就往明朝的胸口上来一剑,两人轮流袭扰大同,绥宁,宁夏,宣府等重镇,掳掠粮草、妇孺无数。明廷的边军这些年也逐渐腐化,胜少败多,朝廷被打的疼了只好就互相开放榷场,讨好蒙古人。等蒙古人一退走就再次关闭榷场,等待着下一次的袭扰。

    明朝的北部之患已经形成。而南部的倭寇之患也是越演越烈。两方夹击之下,大大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而下一次的小冰河时期又即将到来。等待中华大地的将会是,被开除的公务员的振臂一呼……
………………………………

正文 第六十六章:散播风声

“可是孤不能去跟父皇说啊,要不然咱们昨日微服出宫的事情不就漏了馅儿了?那以后可就出不去了!可是孤又答应刘良女了,一定要把事情查一个水落石出……”朱厚照虽然很想这么做,不过还是苦恼的挠了挠头。

    “诶,对了。殿下,古人说得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咱们可以这么做!”叶观眼睛一眯,在朱厚照耳朵旁嘀咕了一番,听得朱厚照有点兴奋,可是又有些疑惑。

    “这法子管用吗?”朱厚照疑惑的问道。

    “自然是管用的,那些御史有风闻奏报的权利,如果咱们这么来一下,不相信那些就喜欢跟勋贵作对来表明自己风骨的御史们不上钩!现在是读书人掌握话语权的时代,只要那些文臣们都认为该查,那么事情就能查个水落石出。”叶观嘿嘿一笑。

    “好,那就这么办。几日后我也要去听听看效果如何。不过叶观,那一个古人说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怎么没有听过?”朱厚照一拍大腿,拍板决定,然后又歪着脑袋想了想,实在是没有想出来。

    “额,听说是一位姓毛的先生把这句话发扬光大的。”叶观挠了挠脑袋,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

    北京天桥的广德茶楼内,台底下坐满了正准备听书的百姓。茶博士也把每一张桌子的茶杯都倒得满满的。很多听众正嗑着瓜子等待着今日说书先生再次开书。

    “诶,张大人,您说今儿这说书先生要说什么段子?是三国还是水浒?”一名嗑着瓜子的听众趁着开没看书,坐在椅子上闲聊。

    “门外的水牌子上不是写了吗,今日讲新书。叫什么《今古奇冤》,是一篇短书。你还别说,那三国水浒、西游、杨家将、呼家将、大隋唐咱都听得多了,来一篇短书换换口也是不错的。”那个被称为张大人的男子一边嗑着瓜子一边闲聊着回答。

    “张大人,咱不是不识字吗,还是您这文曲星下凡的人物,就是不一样啊。不过这《今古奇冤》怎么从来没听过?讲的是什么玩意?”那名男子恭维了一下这位张大人,然后自己也有些疑惑。

    在另一张桌子上,朱厚照和叶观以及张永刘瑾等人坐在一起,朱厚照对着叶观问道:“你觉得这样的事情能成吗?”

    “殿下,那位毛先生还说: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生命线,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所以,咱们只要在百姓们最喜欢聚集的地方行事,必然能成功。”叶观坐在一旁喝了一口茶,然后胸有成竹的说道。

    “这人怎么听起来跟那些白莲教一样的?”刘瑾听见叶观这么说,突然想到白莲教也是这样在做,每次朝廷要围剿他们之前,都会有人去给他们报信,所以朝廷屡次围剿都以失败告终。

    “这不就跟唐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一个道理吗。看来民间能人志士多啊。”朱厚照经常听李东阳和刘健讲史,所以倒是能感受到这些话里面的含义,很快的就能学以致用。

    等了不一会儿,一名三十多岁,圆脸小眼的矮小男子走了上来,众听众一看这人上来了,不自觉的就低声喝彩起来,闲谈的声音也小了下去。看样子他就是说书先生了。

    “啪,”这名说书先生一拍桌子上的醒目,等台下的声音小了去,这才开口说道:“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路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

    “好。”等说书先生一讲完定场诗,台下的听众的喝彩声就起来了,这是说书先生的定场诗,起的是压言的作用。等人性都收拢起来,说书先生这才讲到了正题上来。

    “今日里我将讲的,是一部短书。日子不长,坐在这里听个一百来年大概能听完。”说书先生刚说到这里,台下就响起了一阵笑声。

    “故事发生在哪儿呢?就在咱们山西大同府。话说大同府有一名良将,名叫刘世清。自小就是武将世家,学得是一身好武艺,为人也是古道热肠。后来父亲去世了,他就承袭了父亲的百户职位,为咱们皇上和百姓们守护长城,抵御那些蒙古鞑子的袭扰,多次立下战功,亲手砍了不少鞑子的人头下来,后来就被升为大同府都司。蒙古鞑子是什么人,大家应该都知道吧。早些年啊,英宗皇帝就是被那些鞑子掳走了,后来鞑子还一路打破了大同府和宣化府,是直奔京城,要想从草原再回到咱们汉人的花花江山来啊。如果不是当年的于太保于尚书力荐抗敌,咱们现在可都变成鞑子的奴隶喽!可惜啊,古语说得好,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于太保被奸臣诬陷害死,那刘世清、刘都司也一样啊……”说书先生说到了这里停顿了一下,不自觉的感慨的摇了摇头。

    “郭先生,怎么不讲了?那刘都司怎么样了?”下面的听众正听得热闹,却看见这位说书先生不讲话了,顿时就追问道。

    “唉,那刘都司为官清廉正直,最看不得军队里的蝇营狗苟之徒,所以那些贪官污吏们都很恨他。可是又都拿他没有法子,直到朝廷来从别处调来了几名官员——游击将军王杲败绩,参将秦恭,副总兵马升。他们都是些贪官污吏,吸兵血,喝兵油的人,各位想想,他们把钱都贪了去,那些大头兵拿不到钱,怎么抵抗那些鞑子?难道还要把鞑子兵围北京城的事情再来一遍不成?各位客人,你们可知道那年鞑子兵兵围北京城时候的惨况啊!除了京城里还有活人,这一路上的人都被鞑子兵杀完了呀,那真是路有白骨暴(pu),千里无鸡鸣!”

    “嘿,这些当官的真不是玩意,咱们天天天没亮就要出来做生意,还要被地痞流氓盘剥,受那衙门吏胥的刁难,可咱们还是忍了,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能安稳的过个日子嘛,我二爷爷他们一家就是被那些天杀的鞑子杀光的,可怜了他一家老小十余口啊!这些该死的贪官,太祖爷爷的剥皮庙都没吓住他们,老天爷真应该收了他们!”一名看起来是小商人模样的男子咬牙切齿的说道。

    “你说他们盘剥兵丁也就算了,可是没想到他们居然还罔顾咱们圣明天子的栽培,居然偷偷的买刀剑铁器和茶叶给那些鞑子,然后从鞑子那里换来牛皮牛筋和牛羊,然后再运回咱们这赚钱。那些鞑子不像咱们汉人这么聪明,会制造铁器,所以很多鞑子兵除了弓箭,就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刀剑,这下可好,那些鞑子从咱们大明的官兵手中换来了刀剑,然后转过头来再用换来的刀剑对付咱们,你们说这些贪官污吏可恶不可恶?”

    “该死,应该把他们点了天灯!千刀万剐之后生吃了他们的肉!”台下面的听众叫嚷嚷的,恨不得真的把那些贪官污吏活活吞了。

    “哪位刘都司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每次他们的手下偷偷运送铁器给鞑子的时候,刘都司都把他们抓起来就地格杀,几次之后他们恼了,所以订下了个计谋,预谋害死刘都司……”

    ………………

    “刘都司有个女儿名叫刘良女,年方二八,生的是花容月貌,闭月羞花,但是看见自己的父亲被人害死,那些贪官污吏还在私通鞑子。所以呀,才有这刘良女千里迢迢进京告御状的故事传来啊!”说书先生一口气把一本刘良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