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地主婆-穿越去做地主婆-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由大感兴趣,也不理会那两人,打开来看,见上面写着:“今陛下意为民请礼推行大棚种植,实乃为民之福,但万物因时受气,因气发生,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纵观历朝历代,时有灾年,七年蝗灾未灭,今冬麦灾有起,民尚不果腹,何意美味而如今大棚菜获利颇丰,毕将人人追而逐之,一则农田荒废,二则蔬菜量增而必使菜价跌,臣又闻种谷必杂五种,物聚则虫生,臣知陛下爱民之心,今有刘大人种成高产水稻,恳请陛下暂先推广种植,饱民之腹充国之仓,再行大棚之美,”

    “好”皇帝一口气看下来,不由拍案说叫绝,先不说这篇奏折的文笔,但说字体,收放自如行云流水,让人观之欣然,感觉畅快淋漓,皇帝一向喜欢书法,一看之下不由暗自用手指在桌上模仿起来。

    吴充与王珪垂首等了好久,不见皇帝说话,面面相觑之后就抬起头,正好听到皇帝一声好,让他们都愣了,吴充心里有些后悔,自已刚才说的有些过于模糊了,而王珪依旧那副样子,不过却看出皇帝是在看另一份奏折,他离得近,一眼就看到奏折上的字体,于是咳了声道:“陛下,登仕郎的书法颇有蔡君谟之风。”

    蔡襄的字体在宋朝堪称第一,皇帝听了也点头,记起这个登仕郎,笑道:“看来,朕倒是小瞧了他,原来他不仅有安国大人之风,还有蔡君谟之风,更有宰相之才。”

    这话说的吴充与王珪都愣了愣,这夸奖可不小吴充就有些不高兴了,不就是因为字写的好吗至于被夸成这样咳了声道:“陛下,且不可本末倒置,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皇帝也不恼,呵呵笑了,将奏折递给他们,说道:“前些日子刘爱卿说起要推广大棚之事,宰相大人,你们考虑的如何”

    关于推广大棚的事,自从三月刘小虎在朝中上了奏折之后,朝堂内外热闹十分,京中各豪贵谁不知道大棚蔬菜的价值,听到消息纷纷争相围地,而新旧两党以这个为导火线,也掀起了互相攻击的战斗,尤其是在御史台,以邓绾与李定为首分成两派,从朝堂到朝下,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开封府上奏,在城中酒楼已经发生几起斗殴事件,卷入其中的有好几位朝中大臣。

    关于这件事,吴充倒没什么想法,也没觉得不妥,看来那一向无党无派的登仕郎也表明观点了,只是不知道是站在哪一方,想到这里他一面接过奏折,一面道:“臣想此乃利民之事,暂不知道有何不妥,正在深思。”

    接过奏折,王珪按不住好奇,也探过头来看,耳中听皇帝道:“你们先看看登仕郎写的奏折。朕获益匪浅”一行看下去,二人都有些变色,他们谁都看得出来,李蓉句句都在反驳大棚推广,但句句都以名声为重,引经据典但通俗易懂,合情合理诚诚恳恳,果真称得上一个好字

    吴充知道了风向标,便行礼满含激动的说道:“陛下,天佑我朝”

    这趟王珪也跟着拜了拜,说道:“我等浅薄,才是本末倒置”

    皇帝哈哈笑着站起来,心中连日的郁闷一扫而光,再一次将那奏折读了一遍,说道:“明日早朝,请丞相大人当朝宣读,朕要好好奖赏登仕郎”

    穿越去做地主婆 第八十八章说 功劳曹大姐初惊朝堂

    这一天的早朝,所有的官员都发现以往带着几分病气的皇帝格外的精神,不由稍微放松了些,这些日子他们可真不好过。

    朝事徐徐进行,皇帝先是说了班师回朝的郭逵如何封赏,这件本无意外的事竟然意外的引起了首相吴充与枢密院副使王韶的争论,朝中人都知道吴充对于王韶颇为看不起,王韶似乎也挤压了一肚子气,此时尽情发泄出来,一口一个郭逵无功有罪,不仅让吴充面上下不来,就连皇帝也浮现几分不满。

    眼看二人说着说着又纠缠到往日开熙河的争论上,皇帝咳了一声,说道:“中书和蜜院先给郭逵议个处分,再行取旨。”算是给他们个台阶下。

    此时宝文阁制李承之忙出列奏事,打断了面色不悦依旧要说话的王韶,他说的是延州灾伤祈求减税,皇帝立刻准了,又想登仕郎那篇奏折,叹道:“可见粮食之重。”一面招内侍宣读登仕郎李蓉的奏折。

    站在朝堂最后边最不起眼一角的李蓉,一开始没听清皇帝要内侍念什么,待听了两句,脸色又惊又喜,不由往前迈了几步,而随着内侍尖哑的诵读声,朝堂上的人面色各异,而其中最难看的莫过于手中拿着最新推广计划书的刘小虎。

    “朕尤记那年旱灾蝗灾接连,两江两浙颗粒无收,民众饿死者十之五六,米价贵如金银,今又闻延州灾伤,可见天下何事为重。”皇帝叹了口气,接过内侍捧上奏折,看向众臣,“登仕郎何在”

    李蓉忙抢出列,躬身道:“臣在。”

    “擢登仕郎李蓉进宝文阁侍兼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皇帝微笑道,一言既出四座皆惊。

    宝文阁侍制也就罢了,那个事侍从官,是个荣誉,是个闲职,是专为了文学造诣上出类拔萃的人设置的,他李蓉写的一手好字,也勉强当的上,但中书省可是能够直接参与机密朝事的正六品实官职,这个在朝人眼中一向风流倜傥饮酒作诗红袖添香的年轻男子,竟然也能当的

    朝堂上一瞬间入静默之中,就连李蓉也怔住了,这,这就成了正六品的官了自已的父亲一辈子做梦都梦想的官职,到死也会念念不忘的官职,就这么简单的到手了

    “李大人,快谢恩啊”一个声音提醒到,李蓉忙跪下一面斜眼看到提醒自已的人竟然是御史中丞邓绾,心道,果然不亏骑墙小人之名,这心思这眼神够快。

    “臣不胜惶恐,”李蓉稳定心神,低头说道。

    而这时有关大棚与不种大棚的各派也趁机开始争论,看着争论声起的众人,作为当事人的刘小虎与李蓉反而静默不语。

    “彦章,他说的也有道理,如今之计,种水稻最合适。”邓绾趁人注意,靠近刘小虎,低声道,一面示意他,快些接过皇上的话,“这水稻是你种成的,莫让旁人捡了功劳。”

    刘小虎站在朝堂之上,四周的议论声似乎听而不见,不让种他们就是不愿意让他种他们就是见不得自已做出任何事他们这些人就是瞧不起他这个考圣恩上位的农官

    抬眼看到沉着脸正与一拥捧派激辩的李定,心里的火蹭的被点燃了,一定又是这个人出的主意

    “陛下,水稻已经丰收,稻种依然备好,即日就要下发各路,”刘小虎突然迈步而出,大声说道,让议论的朝人们顿时止住了话头,目光都放在他的身上,却见刘小虎躬身举上一份奏折,道:“大棚之事与此并无冲突,臣已写好章议,请陛下过目。”

    皇帝愣了愣,似乎很意外刘小虎的坚持,有些尴尬的咳了声,问道:“爱卿,如今良田不多,如果种了水稻,如何再种大棚不如”

    邓绾不由出了一头冷汗,伸手悄悄拉了拉刘小虎,皇帝的话已经说的这样明白了,这小子可别再犟了。

    “陛下,大棚乃四季均可种植,不同于水稻一秋而已,请陛下深思。”刘小虎对于邓绾的暗示毫不察觉,再一次躬身,一面将手里的奏折又举了举。

    “臣有本奏,淤田司刘彦章贪利冒进,置天下大利于不顾,请罢黜。”李定也是怒火蹭蹭冒,迈着大步就走出来,大声说道。

    而一贯为刘小虎行事辩驳的邓绾,此时却沉默不言,倒是吴大人几个司农寺的官员站出来,对李定进行了反驳,说刘大人为了淤田垫了家财,收云苔尽入朝库,治麦灾分不取,何来贪利之说。

    “哼,刘大人之妻在大名府大收土地,推到泛青麦田,致使百户乡民哀哭上告,也是为了朝廷大利”李定冷笑几声,从袖子拿出几份奏折,在手里举着,一面看向邓绾,“御史大人贵人忘事,怎地没见到这些上书”

    邓绾气的脸色大变,伸手一指道:“李定,你胆敢违制翻阅朝廷文书”一面忙向皇帝俯首道,“陛下明鉴,臣已派人查实,此乃大名地方豪贵所为,栽赃与刘大人,刘大人毫不知情。”

    皇帝坐在龙椅上,被这一番吵吵闹的头疼,脸色也不是很好,掐了掐头,说道:“这些事以后再说。”

    这个时候,一直静立不语的新晋正六品官员李蓉,躬身出列,说道:“陛下,臣以为,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