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河泪之仁者为王-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不错,你们果然不负本官之望。”赵胤满意地点头说道:“本官会将此事禀明朝廷,为你们请功加赏。”

    说完,赵胤又转向那位一直呆若木鸡的阮孚阮大人,严厉道:“祖约欺瞒圣听,鱼肉百姓,竟做下此等伤天害理之事,实属大逆不道。你阮大人身为他的心腹谋臣,也决然逃不了罪责。若能悬崖勒马,老实坦白,则或许还能有一条生路。若是继续执迷不悟,助纣为虐,那就算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你了。阮大人是聪明人,孰轻孰重,相信大人心中必会掂量清楚。”

    从齐安惨死于鳄鱼之口的一瞬间起,阮孚便已吓得三魂丢了气魄,成了行尸走肉,这么多时辰内始终随着丁晓武的部下们的东躲西藏,不敢有丝毫违拗。此刻听到对方有开恩的意思,立刻双膝跪倒,颤声道:“只求大人能饶恕我的性命,小人即便当牛做马也心甘情愿。”
………………………………

第九十五章 初到建康

    赵胤曾经做过前将军温峤的部下,是他的铁杆追随者。而温峤与丞相庾亮在朝中同属一派,因此赵胤自然从感情和地位上都厌恶祖约,是他的死对头。此次终于找到了齐安横行不法的罪证,并摧垮犯罪窝点醉乡楼,成功抓捕祖约的心腹阮孚,大获全胜满载而归。对于丞相庾亮等一批朝廷当权派来讲,赵胤在打击祖约这桩战事上可谓功不可没,此后不管是加官进爵、还是封妻荫子,都将仕途坦荡、一片光明。他心中自然有不胜之喜,因此对出力甚多的魏国使团和谢家兄妹大加赞赏,又特别留杨忠、丁晓武等人多住了几日,殷切招待。直到五天之后,才特意安排了官船,送使团成员渡江。

    建康城位于长江南岸,从京口津登岸后,向西走不到一日路程,便来到了这座后世被称为南京的著名六朝古都。这是东晋的都城,也是当世天下第一名城大阜。自永嘉南渡以来,成千上万的中原百姓为躲避战乱和屠杀,纷纷从黄河流域南迁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移民。其中,位置极佳的原东吴都城建邺更是成为那些世家大族安身立户的首选,为了避晋愍帝司马邺的名讳,建邺城被改名为建康城。它南拥秦淮,北倚后湖,钟毓灵秀,气象宏伟,是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巨型都市,与不久后西方罗马君士坦丁大帝营建的新都拜占庭并成为古典时代两大新的文明中心。这个时代最讲究清俊脱俗的文化氛围,即所谓的魏晋风骨。无数的风流贵胄、文人骚客将建康城点缀得流光溢彩,繁华绮丽。其布局之华丽,市容之兴隆,简直可称得上是一座人间天堂。

    众人进得城来,一路上东瞧西看,走马观花。这些北方汉子虽也见识过城市,但早已破败不堪邺都和洛阳与眼前的华美的建康比较起来,可以称得上是一堆荒郊野岭,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当他们这些乡下土包子走街串巷、穿堂过户之时,可谓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得眼花缭乱目不衔接。就连见惯了世面的丁晓武也是不停咂舌,想不到古人也能创造出像这样富丽堂皇的神仙之境。

    建康城很大,再加上众人已浑然忘了使命,像一群旅游观光客般走走停停,磨蹭了半天工夫,才终于找到了城中的迎宾馆,在晋朝官员的布置下于馆驿中安排妥当。众人走了大半日,都已累了,于是吃饭休息。杨忠和丁晓武却不能闲着,匆匆扒完两口饭后,便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教坊司衙门口。

    建康城里金碧辉煌、美轮美奂的府宅多如牛毛。但是眼前这座衙门却很特别,但见围墙简约,廊柱单调,除了大门上挂着的一副笔酣墨饱的手书牌匾,别无其他多余的装饰。建康城里到处都追寻着奢靡之风,别说贵胄富豪,就是一般上些档次的人家,宅院里也到处布置着雕梁画栋。教坊司是主管乐舞和戏曲的娱乐场所,本应风雅艳丽,以吸引那些放荡而有才情的达官贵人。可此间的主人竟是不同寻常,别具一格,搞了这么一个质朴简单好似深山古刹般的清净场所。由此看来,主人家或者是真正的心性高洁,或者只是刻意的标新立异,难以捉摸。

    杨忠和丁晓武向门房递交了名帖。不一会儿,从院中走出来一位中年文士,身材颀长,颌下留着三捋长髯,面如冠玉,身披一件灰白色鹤氅,手持羽扇,飘飘然很有仙风道骨的味道。

    丁晓武的国文和历史学得再不好,“东山再起”以及和这个成语息息相关的大名士谢安还是听说过的,并且印象中和诸葛亮属于同种类型。他先前已经从沈麟的口中得知东晋教坊司总头头便是太乐令谢安,如今见到来者,与脑海中想象的果然不差,心中不禁对其油然生出一丝好感。

    “谢安”是丁晓武在这个世上熟悉的为数不多的历史人物,见其人果然如自己想象的那样风度翩翩,他的心头立时升起一阵莫名的得意和兴奋。激荡之下,竟一时忘了规矩,抢在正使杨忠之前,主动抢上去向对方问好。

    不料那书生微笑道:“这位兄台想是误会了,小生姓孙名绰,是太乐令麾下的一名长史主薄。小生身份低微,断断不敢冒用太乐令的名讳。”

    丁晓武一听自己竟然搞错了,不免有些尴尬,无奈退了下去。其实孙绰历史上也是一位文采斐然的出众学者,而且书法造诣极高,可谓当时仅次于王羲之的书法名家。但是丁晓武对此毫不知情,所以错将其当成了碌碌之辈。

    孙绰并不以为意,仍旧笑容可掬地将两位客人请进前堂,并让仆役端茶奉水。杨忠以前公干来过几次,因此认得对方。当下他向孙绰询问道:“孙大人,我等通商使团此次前来,是肩负着特殊的秘密使命。请让我俩求见太乐令大人,让我等早日完成任务。”

    “哦,这可真的不巧。”孙绰略带遗憾地说道,“实不相瞒,我家大人去天目山云游,并跟东郭上人讨论长生不老之术去了,不在此间。”

    “那么请问,太乐令大人何时能够回来?”

    “嗯,少则三五日,多则大半年,也说不准。”

    丁晓武一愣,心想这不是刘备三顾茅庐时一开始得到的答复吗?难道这位谢大名士也在玩这套把戏,故意躲着我们,这又没有必要。

    杨忠却有些着急,连忙把自己此番的来意和目的向对方和盘托出,并说道:“谢大人既然不在,那孙先生能否代为签收这笔货源,并暂拟一个价格?”

    孙绰却略显无奈地摇了摇头,“我家大人定下的规矩,怎好破除?小生无法越俎代庖,还请二位稍安勿躁,先在此盘恒几日,等太乐令大人回来之后再做定夺。”

    丁晓武在旁忍不住插口道:“此事很急,我等须等着回去复命,请孙先生尽快派人找到谢大人,请他回来主持。”

    孙绰悠然一笑,却不回答。丁晓武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欲要催促,却被杨忠摆手阻止。

    魏晋风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洒脱自然,无拘无束。玄学这类黄老之术是最为当时士人所推崇,大家在一起高谈阔论,纵情旷达,往往因为一个课题辩论数日之久,在此期间,即便天塌地陷,也无法阻止这些名士们投身期间的热情。所以丁晓武声称要催促人家中断治学返家,不仅无法做到,也非常失礼。

    当下杨忠也不好出言指责,便掏出所售奴隶的花名册,请孙绰一一过目,查验清楚,以便转移开话题。孙绰接过后认真看了起来,一字一句都仔细查看,堂上顿时雅雀无声,落针可闻。

    丁晓武额头上却捏了一把汗,这个花名册他和杨忠对其中石梦瑶的安排做了手脚,希望对方不要查出有假。
………………………………

第九十六章 家长里短

    足足过了一顿饭工夫,孙绰终于检查完毕,面上并未露出任何异色。他合上花名册,对杨忠笑道:“杨大人办差能力越来越强了,往年送来的货色,往往途中都要损失一两成,今年却只病死了一人,而且中间经历了土匪堵截以及许多波折,损失如此之轻,实令人刮目相看。”

    杨忠笑道:“孙先生过奖,此番成功,其实多亏了杨某身边这位方副使,他将队伍安营扎寨的位置、引入清澈水源,以及一干人等的饮食作息都安排得非常妥当,以至于此次南行,虽然非常辛苦,队伍中却极少有人生病,是以躲过了许多非常之劫难,平安抵达。”

    丁晓武作为现代人,在卫生知识与阻止传染病爆发的见解上自然独到,强过古人百倍,因此大大减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