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能要。如果那样,我们就变成特殊社员了。”杨可说。
    “队长,快收回成命吧!社员同志们可都是你的子民啊!你不能为了我们几个坏了队里的规矩得罪那么多人。再者说了,这恐怕不符合分配原则吧?”赵慧妹接着说。
    该说的杨可、赵慧妹也都说了,方玲不想再说什么,但又怕不说两句她们两个说自己想要多给的粮食,就说:“我们该多少要多少,不多要一粒。社员同志们能忍,我们也能受!”
    秦大海几次想说都没能插上嘴,看三个人都不说了方才开口:“你们三个人的话我都听到了,你们的觉悟我也都看到了,都不愿意要生产队多给你们的粮食,要求和其他社员一样拿走你们应得的那一部分,这种与群众同甘苦共命运的精神很可贵,也很值得学习。”她一转话锋接着说,“但是,我认为上级的决定是对的。一、你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增加营养,即使不增加营养,但也不能减少营养吧?你们说对不对?”他目光看了看三个知青。“二、你们三个都是壮劳力,不像社员家里都有小孩子,有的一个家庭有好多孩子。小孩子能吃多少?这样省下来的足够大人吃的了,不要为他们担心、牵肠挂肚的。三、在减产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你们的基本生活水平,适当的多给一点也不算搞特殊。你们知青中有的生活困难反映到中央,**他老人家还寄上三百元以聊无米之炊呢?咱这不能算特殊只能说是需要,是为了你们长身体的需要,是为了保障你们基本生活的需要。要知道领导的意见都是正确的,领袖的话句句都是真理。”秦大海情趣正浓,本想在这几个知青面前再炫耀一番,但觉得为此小事大可不必便收住了。“你们的生活我来安排,绝对不会让你们忍饥挨饿。”说罢,让那天陪张书记喝酒的两个知心兄弟秦高和熊猛两人把粮食抬到屋里。杨可、方玲、赵慧妹再三要求把多给的粮食拉回去,秦大海都拦着不让搬。就这样,三个知青收下了这些粮食。
………………………………
66 知青泪 (十三)
    无功受禄的滋味并不好受,秦大海多给了三个知青一些粮食,这不光没使她们高兴,反倒给她们带来了不小的精神压力和不解。
    “你们想想咱队长今年咋就善门大开多给咱这么多粮食呢?”杨可感到不解地问方玲和赵慧妹。
    “他是怕咱们不够吃饿着呗。现在不是有饿肚子向上反映的吗?人的第一需要就是吃,吃不上饭人的生命就无法维持,没有生命,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吃穿住用行’人的几大需要,‘吃’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其他的都是次之次之又次之,可见吃是多么重要!”赵慧妹不无感慨地说。
    “那人活着也不能光为了吃,总得干点什么事吧!”方玲针对赵慧妹刚才的话说了一句。
    “我也没说光吃饭不干事?雷锋同志早就说过:吃是为了更好地活着,而活着不光是为了吃饭,其中不就包括干事吗?没想到这点知识我还得给你解释,真费劲!”赵慧妹针对方玲说的话加以解释。
    杨可听得不耐烦了,说:“你们瞎扯什么!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样写作文老师不给你打零蛋才怪呢?我是说队长为什么多给咱粮食?知道吗?!”
    “谁离题了?为了更好地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旁征博引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历史上齐军师孙膑围魏救赵的计谋用错了?你当老师才没有人愿意做学生呢?”赵慧妹反驳着杨可。
    “围绕中心说下去。”方玲说。
    “谁说!谁出的题目谁做。”赵慧妹看了看杨可。
    “我说,不正确的请二位批评指正。”方玲说。“我认为队长之所以这样对待咱们几个,也不单单是出于对咱们的关心,也有他自己的考虑,怕咱们把困难反映上去上边干部批评他才这样做的。”
    杨可看了看方玲,等了一会说:“没有了?”
    “没有了。”方玲说。
    “哪有硬逼着人家说的,又不是审犯人?”赵慧妹不满地对杨可说。
    “那哪能?我只是想让她多说几句谈谈看法。”杨可向赵慧妹解释着。“不管怎样咱们把多给的粮食收下来了,真不要的话,光靠咱们应分的那一点还真不够咱们吃的,谁又知道秋后收成是什么样的呢?就是秋季大丰收多分了,咱们吃不完也可以接济一些困难户,反正不要像这里人说得那样六零年饿死多少多少人的事再发生,凭咱们的力量能接济几个接济几个吧!但是咱们也不能事事都往坏处想,万一秋季丰收大家的日子就都好过了。”
    “杨可,我可以补充一点吗?”赵慧妹很谦虚地征求意见说。
    “可以,完全可以。我们是平等的,我并不是什么领导,各人有啥说啥,这才叫**呢!光我自己说不就成了‘一言堂’了?我可不愿学西周暴君周厉王压制舆论,使人不敢说话,道路以目。”杨可对赵慧妹说。
    赵慧妹的目光对着杨可,“那我就说了。自从咱们入队以来,农村的落后、劳动的辛苦、生活的艰难使我后悔过、动摇过、失望过、苦恼过,难言的苦衷甚至使我轻生的念头都产生过。”赵慧妹难以控制自己泪水滴落下来,“但是,我没有那样做,是这里人的勤劳、朴实、善良、正直的高尚品格感动着我、激励着我,使我在就要倒下去时重新站了起来!刚下乡时咱们连饭都不会做,洗山芋用了肥皂,煮熟后吃到嘴里我没忘记那令人呕吐的味道!是秦明的母亲张大娘教我学做饭;什么是小麦?什么是韭菜?这样耪地?怎样握镰刀?各样农活怎样干?是李婶手把手教我,一次又一次做示范!衣服破了王嫂帮我们补,生病了,左邻送来几把青菜,右舍端来几个鸡蛋,就连门东门西偶尔做了改样饭也端来让我们尝尝鲜;天凉了,赵大妈关心的对我说:“姑娘,多穿件衣服别冻着”;天热了,钱姐说:“快来树下凉一凉!”碰着重活,孙保说:“妹子,你过去,让我干。”碰着脏活,周嫂说“先把裤脚卷一卷。”这些人是多么朴实,没有滔滔不绝的阔论,但使人感动只是在默默无声中实现。手脚黝黑的调皮鬼,头发蓬乱的小姑娘,是那么可爱,你教他几个字,你教她几句歌,他们见了咱们也会主动打招呼问寒问暖。上次方玲想家睡在床上不起来孩子们连家也没回就来看望,“方姐”长,“方姐”短,知恩图报的动人场面直到现在我的脑海里还在铭记着,如电影片段时常在眼前浮现。我的战友,我的姐妹,我们三个来到这里几年了,社员、贫下中农、干部以及孩子们对我们都很好。我们大家深受感动,我们不能光靠嗟来之食生存下去,我们要振作精神,想想办法为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作出咱们的一点贡献,也算咱们没辜负党对咱们的期望,为爸妈争了脸。”赵慧妹激情难抑,嘴里说着,眼中的泪水已欲存又滴。
    “太好啦!太好啦!”方玲已成泪人,但还在为赵慧妹发自肺腑的话语感动着不停地鼓掌。
    “太好啦!太好啦!”杨可停止了鼓掌的双手紧紧抱着赵慧妹,“我的好妹妹,咱们应该做点事情了,碌碌无为不是你的理想,也不是我的目的,咱们和这里的群众一齐努力面貌总会改变的。”
    “杨可、赵慧妹,咱们处处带头为群众做出榜样,我相信很快就会甩掉贫穷走向富裕的。”方玲似乎也在表示着自己改变大秦庄落后面貌的决心。
    她们共同编织着美好的理想之梦!
………………………………
67 知青泪 (十四)
    三个知青统一了认识,决定让杨可出面把想法告诉队长,争取得到他的理解和支持。第二天,吃过早饭杨可来到了秦大海家。
    “稀客!稀客!快坐下。”秦大海见杨可进来,一边说一边搬着板凳,“有…有事吗?”队长欲言又止地问。
    杨可也没客气坐在了凳子上,说:“队长,我们几个知青来到这里,得到了你和社员同志们的许多帮助和关照,特别是在今年减产的情况下我们几个的口粮有增无减,这使我们在感动的同时也感到不安。不收吧,我们也算了一下,光靠那一点实在是不够吃的;收下吧,我们又成了特殊社员。在两难的十字路口,为了生存为了生活的需要,我们贸然选择了收下。当然,我们也知道无功受禄的嗟来之食是不好吃的,我们也不能白吃这些粮食,我们几个看到粮食产量太低群众饿肚子怨声载道,我们几个想向你提点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