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唐就像是所谓的欧洲的文化复兴时期一般,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不甘平凡的,想要干出一番事业来。可是平淡的生活怎么可能干出事业来,平淡的生活并不能包容他们,也就没法出现伟大的人。对于官场的人来说,每天都要活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之中,对于元芳这样的武者,他不像别人一样有心机,他只是一个身居官场的普通人,为什么大家就不能安安静静的生活呢?为什么非得搞出点事情来?这到底是对谁有好处?
    他心里有太多的疑问,却无处诉说,有人说平静的生活让我们变得麻木,让我们对生活没有理想,对未来没有希望。可是我们真是这样的吗?我想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任谁对这生活还是心存一丝希望的,如果一个人对生活没有希望了,那这个人与死还有何分别的。元芳想到官场里的这些人,一个个为了逃命,却是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他们都是国之栋梁,却是如此的狼狈,元芳只觉有趣,浅然一笑,不愿再言语。
    为了破案,每一次元芳都奋不顾身的冲在前面,从来没有退却过,他是武臣身系维护天下安全的责任。可是保护这里的人不受到伤害是并不是他的职责,他只是负责打仗和指挥刑部抓犯人,保护大臣安全是护卫的职责,跟自己没有关系。狄公就更是无需留在案发现场了,作为大唐的宰相他现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他的安全更是关系着大唐繁荣与稳定。
    可是身居高位的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现在的狄公显然已然不用冲在前面,以他现在的地位更无需再向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以前为了升官他必须冲在最前面,接受天下最难办的案子,视生死于不顾,只有这样才能引起上峰的注视。现在他官拜宰相一职,大可以像文官一样,就算是早早的脱身也不会有人敢说闲话,也可以像皇帝一样躲在暗处指挥战斗。
    他留在这里估计很多的人会质疑他的举动,不知道他是这样想的,如果我们了解狄大人的生平的经历,我们就不会质疑他的行为了。他一生破过上千件案件,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不仅没有消磨掉他的意志,反是让他变得更加坚定。他坚信这个世界是有正义的,做为一个有良知的人,就得维护社会的正义,做人就得像上帝指使一样的人。
    元芳并不在意生活过得如何,也不在意会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更不会对大唐发生任何事会大惊小怪。在大唐活久了,什么样的事没有见过,发生什么的怪事也不会让人觉得奇怪的,要不是因为被狄公拦着,元芳后来差点就被女帝收入后宫了。好在狄公不会让这样的事在自己的面前发生的,对亲朋好友遭受到伤害不再熟视无睹,年老了也不怕丢官削职了,便也敢大胆的进言了。
    越是接近死亡,对梦想的追求不在浅尝辄止,他们更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多做点有用的事。世间的事情有舍才会有得,如果放不下自己的东西,是很难得到别的东西的,行事做人亦是如此,如果真是怀揣梦想之人,就要学会甘愿取舍。有时候主宰一个人灵魂的不一定是利益,而是情感;影响一个人命运的不一定是运势,而是后天的努力;权利并不是生活的一切,生活应该有梦想才行。
    我一直觉得梦想这个东西人人都有,但却大部分人又都没有,鲁大大为救国人于水深火热中,先远渡重洋去日本学医,后又弃医从文唤醒国民的愚昧与无知。我从未觉得学医,从文,救国是他的理想。我更觉得是出于他自己是一个大地朝人,他有很强的民族情感,他更是一个有血性的人。而他有的这些东西,我们大地朝的人是不具备的,虽然我们处在不同的年代,我们不应该要求现在的人有着像鲁大大般的民族情感。
    正因为他有着对故土的留恋,对人民的同情,他才会做出弃医从文的吧,因为他知道大地朝的人现在最需要的不是生理上的治疗,而是心理上的治疗。国人的病不在身体上,而是在精神里,上帝指使也发现了这一点,大地朝的人生理上是没有问题的,而是心理上有问题。我可以大胆的断言,这个世界上需要大量的优秀的心理医师,而且是越来越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如果国人再不做转变的话,有心理疾病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与其说救国医民是他的理想,倒不如说是来自人性的呼唤更为准确,我不愿提及理想,是因为理想太过遥远,太过崇高。元芳做官伊始,不是以惩恶扬善为主旨的吗?他以为在官场上他会有一番作为,可以拯救更多的人,打击更多的坏人,可是后来他才知道。所谓的坏人是极少的,真正的坏人却是那些整日里勾心斗角亲王势力,他们才是大唐最不和谐的因素。
    就如这次事件,你只看见大臣们三五成群的逃离开来,这就是证明他们勾结的最好证明。遇到危险的时候,做为人的本能都会朝着自己信任的人靠拢去,以求得更安全的庇护。在分辨不清情况的时候,大家都害怕是受到了敌对势力的攻击,如果现在在这个时候要是落单的话,很可能会陷入到危险之中。人与动物都是一样的,本能的就会聚集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从众效应。
………………………………
诈唐 二千三百零一章     大人真乃神人
    看着他们一个个是勾结到了一起,交头接耳的样子,元芳觉得特别的恶心的,为什么太平盛世之下,这些大臣们为什么就不能让人省心一点,就不能好好的活着非得勾结在一起给朝廷找麻烦。本以为在官场里可以另创一方天地,却不知道官场里却有如此多的道道,他是出于救民于火的想法,想要让自己的世界变得更好,才会一直追随在大人的左右。有的人认为他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为了什么,他也不会与别人解释自己这是为何。
    一日为官,就要为百姓谋福利,就要替百姓做事,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受战争之苦。元芳更愿意做带兵打仗的事,也不愿意参与进朝廷的争斗中。而这事明显就与朝廷的争斗有关。无论这种理想是多么崇高,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理想的前提一定是此人所具有的崇高的觉悟。现在的人们不敢去谈论理想这个东西,是因为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了,理想这样的东西就像是就应该纯净的,不受外物所玷污,不为为外物所改变的。
    理想是如此的好,以至于我们都不敢去提起了,更不愿意去追求,追求理想就像是我们追求美女一样,感觉一点也不现实。现在社会太过浮躁,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工农阶级,资产阶级,似乎更加热衷于低俗的东西,就像是古人热衷于权利一般。就文人们看来,这都是很奇怪的现象,我们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今天的这个地步,我们不能去责怪管理者,管理者并没有任何的错,他们都是我们大地朝里最优秀的一批人。
    倘若他们没有错的话,那错的人就一定是我们了,我们是否应该像普通人一样,在自身良好的情况下谋求更好的发展。攀附势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阿谀奉承可以让我们走上仕途,于是就多了各种快样的联盟与团体,为了利益各式各样的恶心辈层出不穷,各种为盈利不择手段的商业模式。后来元芳渐渐地明白了,想要拯救这个恶心的世界,做武官是没有一点办法的。只有那些看似文弱的文官才可以做到,瞒天过海,盗用君主名义行使大权,翻动如簧之舌,玩弄君主于股掌之上。
    关于人性,中国古代圣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孔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而荀子却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认为人本性恶,需要通过后天的行善,来改变人性。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其目的是引导人修善,向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的色彩似乎要遮住了人性,所以我认为一个人的梦想是不应该与人性剥离开来的,人一定没有了人性就像是空有梦想那又如何,也会变了色彩。
    人应该活得正直一些,不能为了五斗米而折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生若能体现出自身的修养与品行,此生便无憾了。那么如何能体现出自身的修养与品?为国家尽忠,为长者尽孝,为兄弟尽义,为朋友尽信,为陌生人尽爱心等。
    元芳与狄大人都是有真本事的人,看似漫不经心的对话,可是里面却是能看出很多的问题来。两个人关系很好,也不以上下级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