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之问终生都感到羞惭气愤。
宋之问,天后朝,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作《明河篇》以见其意。诗云:“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城都卖卜人。”则天见其诗,谓崔融曰:“吾非不知之问有才调,但以其有口过。”盖以之问患齿疾,口常臭故也。之问终身惭愤。(出《本事诗》)'小说网,!'
………………………………
五丁冢
周显王三十二年,蜀国派使者去秦国朝拜。
秦惠王多次把美女送给蜀王,蜀王为了表示感谢所以派使者去朝拜。
秦惠王知道蜀王是个好色的人,答应把五个美女嫁给蜀王。
蜀王派遣五个大力士去迎接五女。
往回走到梓潼时,看见一条大蛇钻入洞中,一个大力士抓住蛇的尾巴,拔不动蛇,等到五人一起上去,大声叫着拔蛇,山崩塌了,同时压死了五个大力士和秦惠王送的五个美女,于是山分为五个岭,一直上去有块大平石。
蜀王很悲痛,前去悼念他们,就登上山去,因而命名山叫“五女冢山”,在平石上雕“望妇侯”,造了个思妻台。现在那座山还有个名叫“五丁冢”。
周显王三十二年,蜀使使朝秦。秦惠王数以美女进蜀王,感之故朝。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拽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拔蛇,山崩,同时压杀五丁及秦五女,而山分为五岭,直上有平石。蜀王痛悼,(“悼”原作“复”,据明抄本改。)乃登之,因命曰“五女冢山”,于平石上为“望妇侯”。作“思妻台”。今其山或名“五丁冢”。(出《华阳国志》)'小说网,!'
………………………………
陆元方
陆元方做门下省和中书省的侍郎,处于宰相的地位。
武则天将要降升官员时,一定先去征求他的意见。
元方秘密的献上自己的意见,却不显露皇上对他的恩宠,所以别人没有知道这的。
以前上奏的奏章,都封在匣子里,子孙们也不曾看见。
他临死前,让人把这些奏章都烧了,说:“我对待别人积下的阴德多了,以后福分一定不会衰减的。我本来可以多活几年,只因为又兼任选曹,选拔评定官阶,我费心劳神罢了。”说完就死了。
陆元方为鸾台凤阁侍郎,居相国。则天将有迁除,必先访之。元方密以进,不露其恩,人莫之知者。先所奏进状章,缄于函中,子弟未尝见。临终,命焚之。曰:“吾阴德于人多矣,其后福必不衰也。吾本当寿,但以领选曹,铨择流品,吾伤心神耳。”言毕而终。《御史台记》'小说网,!'
………………………………
宰相子
中宗曾有一次召宰相苏瑰和李峤的儿子进见。
两个人的儿子都是儿童。
皇上迎上去拉到面前抚摸他俩,赐给他们不少东西。
又问两个孩子:“你们应该回忆一下学懂了的书,认为可以对我讲的就把它说出来。”
苏颋ting回答说:“木头依照墨线就直,国君听从劝谏就圣明。”
李峤的儿子不知道叫什么名,也进上两句话:“斩断早晨过河人的小腿,挖出贤人的心。”
皇上说:“苏瑰有儿子,李峤没有儿子。
中宗常召宰相苏瑰、李峤子进见。二子皆僮年,上迎抚于前,赐与甚厚。因语二儿曰:“尔宜忆所通书,可谓奏吾者言之矣。”颋应之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峤子亡其名,亦进曰:“斮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上曰:“苏瑰有子,李峤无儿。”(出《松窗录》)'小说网,!'
………………………………
趣谈考核
李详字叫审己,是赵郡人。
祖父叫机衡,父亲叫颖,世代以儒者的品德操行相传。
李详既有才华,又有胆量和勇气,行动随便,不爱拘束。
后穿上官服,做了盐亭尉。李详在盐亭时,因考核事,被录事参军所排挤。
李详对刺史说:“录事参军依仗他有检举众人的权力,身处要害的位置,把别人胡乱褒贬罢了。如果让我李详拿着笔,我也有我的说法。”
刺史说:“您试论一下录事参军考核的情形。”
于是交给他笔。李详马上写了录事考核的情况:“大事的考核害怕下判断,小事的考核却津津有味,隐瞒自己不清白之处,谈到他人都是含糊其辞。大堂上双方相争,斗的困倦了才罢休。狱里的囚犯,不遇赦时不放出来。”
天下的人都认为这是最有趣的谈笑了。
李详字审己,赵郡人。祖机衡,父颖,代传儒素。详有才华胆气,放荡不羁。解褐盐亭尉。详在盐亭,因考,为录事参军所挤。详谓刺史曰:“录事恃仭苤ǎ币χ兀渫岫H羰瓜瓯剩嘤衅浯省!贝淌吩唬骸肮月勐际驴甲础!彼焓诒省O昙词槁际驴荚唬骸扒佣洗蟀矗霉矗ā肮础痹鳌霸取保菝鞒靖摹#┬』W砸磺澹运茏恰=浊傲骄海防Х叫荨S锴敉剑巧獠怀觥!碧煜乱晕感χ钛伞!队诽恰罚∷低。
………………………………
招祗之祠
周昭王登基二十年的时候,东瓯越族献来两位女子,一个叫延娟,一个叫延娱,皆美丽纤巧,能言善辩,而且会唱会笑。
她们走路不留脚印,太阳下没有影子。
一次,她们陪昭王游览长江和汉水,不幸全都随昭王落水而死。
因此,江汉一带,至今人们还怀念她们,并修祠堂立于江边。
十年之后,人们每天都可以看见二位女子伴昭王泛舟江上,嬉戏于水边。
到晚春上巳节这天,人们都集中到祠堂前祭祀:有的拿来又甜又新鲜的水果,采来杜兰叶将其包好,沉入水中;有的用五彩线包,还把金属系在上面。
这样一来,蛟龙就不会侵害她们的仙体了。
由此,这个祠堂被称为“招祗之祠”。
周昭王二十年,东瓯贡女,一曰延娟,二曰延娱。俱辩丽词巧,能歌笑,步尘无迹,日中无影。及王游江汉,与二女俱溺。故江汉之间,至今思之,乃立祠于江上。后十年,人每见二女拥王泛舟,戏于水际。至暮春上巳之日,禊集祠间。或以时鲜甘果,采兰杜包裹之,以沈于水中。或结五色綵以包之,或以金铁系其上,乃蛟龙不侵。故祠所号招祗之祠。《拾遗记》'小说网,!'
………………………………
齐桓公
齐桓公游历于水乡泽国,管仲亲自为他赶车。
齐桓公不悦地责怪他,他回答说:“这湖中有大莽蛇,有车轮子这么粗,有车辕这么长。身上是紫色的,头上是红色的,如同穿着紫衣服戴着红帽子。见了人,它就把脖子昂起来,直盯着你。谁如果看见它,谁的霸业就要受到威胁!”
齐桓公指指管仲的衣服和帽子,开玩笑道:“这条蟒蛇,我已经看到了!”
齐桓公游于泽,管仲御。公见怪焉。管仲云:“泽有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朱冠。见人则拜其首而立,见之者殆霸乎?”公曰:“此寡人之所见也。”《庄子》又齐桓公向北征讨墨胎氏的孤竹国,走过卑耳溪十里处,看见一个人只有一尺多高,而人体各部器官俱全。
他右身赤着,走在齐桓公的马前。
齐桓公问管仲,这人是怎么回事。
管仲说:“我听说登山之神有个小儿子,只有一尺多高,而人的器物齐全。你今天看见了登山之神,这就是霸业兴盛的预兆。他走在前面是给我们做向导呵。他**着右身,说明前面有水;他右侧没穿衣服,这是暗示我们应从右面涉过河去。”果然,一切都像管仲说的那样。
桓公北征孤竹,来至卑耳之溪十里,见人长尺,而人形悉(人形悉原作立人则。据明抄本改。)具。右祛衣,走马前。以问管仲,管仲曰:“臣闻登山之神有余儿者,长尺而人物具焉。霸王之君兴,而登山之神见。走前导也。祛衣前有水也。右祛示从右涉也。”至如言。《管仲子》'小说网,!'
………………………………
孝宗问辉
唐孝宗喜欢佛教一次到了灵隐寺,有个辉僧人一起陪同。(辉可能是法号!)
看到飞来峰,孝宗问辉:“既然(山峰)飞来了,为什么不飞走呢?”
辉回答:“一动不如一静!”
孝宗有看见观音像手中拿着很多念珠,又问:“有什么用?”
辉回答:“念《观音经》孝宗问:”自己念自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