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君说:“我是寿春人,到这里来拜访一个亲友,也就要回去了。你先去吧!我长期居住在这儿,想有所进献,以表报答。你家有水银吗?”
崔景唐回答说:“有。”
马上就拿十两来,双手捧着送给梅君。
梅君就放在鼎中,来炼这水银。不久就成白银了。于是把它送与崔景唐说:“用这些做路费。你到寿春,可在城东询问我家。”
完后,就与崔景君分路而行。
崔景唐到寿春,就到城东寻访梅氏家,寻访了几天也没找到。
村人都说:“这里没有梅家,也没有当道士的,只有淮南岳庙中,有梅真君像,能不能是这呢?”
崔景唐按照村人的话去寻找,果然是梅真君。从这以后竟没有再相遇。
汝阴人崔景唐,家甚富。尝有道士,自言姓梅,来访崔。崔客之数月。景唐市得玉鞍,将之寿春,以献节度使高审思,谓梅曰:“先生但居此,吾将诣寿春,旬月而还,使儿侄辈奉事,无所忧也。”梅曰:“吾乃寿春人也,将此访一亲知,比将还矣,君其先往也。久居于此,思有以奉报。君家有水银乎?”曰:“有。”即以十两奉之。梅乃置鼎中,以水银炼之,少久即成白银矣。因此与景唐曰:“以此为路粮,君至寿春,可于城东访吾家也。”即与景唐分路而去。景唐至寿春,即诣城东,访梅氏。数日不得。村人皆曰:“此中无梅家,亦无为道士者;唯淮南岳庙中,有梅真君像。得非此耶?”如其言访之,果梅真君矣。自后竟不复遇。(出《稽神录》)'小说网,!'
………………………………
夺槊
尉迟敬德擅长夺槊(古代兵器),齐王元吉也善于用槊,高祖(唐,李渊)于是在显德殿前验证,对敬德说:“听说你善长夺槊,叫元吉拿槊去掉刃(跟你比划比划)。”
敬德说:“即使上了刀刃,也不能伤着我。”于是加上了锋刃。
不长时间,敬德把元吉的槊夺过来三次,元吉觉得非常惭愧。
尉迟敬德善夺槊,齐王元吉亦善用槊,高祖于显德殿前试之。谓敬德曰:“闻卿善夺槊,令元吉执槊去刃。”敬德曰:“虽加刃,亦不能害。”于是加刃。顷刻之际,敬德三夺之。元吉大惭。(出《独异志》)'小说网,!'
………………………………
盱 母
盱(xu一声)母是豫章人。
她在外混迹于世俗之中,而在心中却在修习玄真要诀。
她常说:“我在一千年前曾住在西山,世上的牵累稍稍平息,应该在那里回归真境。”
她的儿子叫盱烈,字道微。
道微小时候失去了父亲,奉侍母亲,以孝顺出名。
他家里贫穷,然而他置办的侍奉母亲的香甜食品,从不曾有过短缺。
乡里之人很推重他。
西晋武帝时,与她同郡的吴猛、许逊精诚修炼,感动上天,道化盛行。
住在洪崖山,筑造玄坛,设立静室。吴猛去世之后,许逊就用宝符、真箓拯救世俗的百姓,远近的人都很尊崇他。
许逊做官任某州的记室。后来每当旧历初一和十五,他便回家朝拜。
有人看见他乘着龙,往来径直迅速,象近在咫尺一般。盱君淳朴诚信忠厚,许逊雇用他,他就与母亲一起在许逊宅院东北八十余步的地方居住以报恩,从早到晚侍奉着,神情郑重,态度恭敬严肃,不曾有过倦怠。
盱母还经常在山下采摘花果,用来奉送许逊。
许逊怜惜她诚恳的心志,常常想拯救度引她。
元康二年壬子八月十五日,太上老君命玉真上公崔文子、太玄真乡瑕丘仲,凭册书下令征召许君,拜为九州都仙大使高明主者,白日升天。
许逊对道微及盱母说:“我奉太帝的命令,不能久留。你们可以随仙舆之后,期待将来成仙。”
母子悲伤得不能自禁,拜了又拜,哀告请求,愿随许逊而去侍奉于云辇左右。
许逊答应了他们母子的请求,就赐给他们灵药让他们服下,亲自传授真诀,于是在午时跟着许逊升天而去。
如今坛井还在,乡人不敢修缮得太华丽,原因是盱君母子俭朴的缘故。世人称坛井为盱母井。
盱母者,豫章人也。外混世俗,而内修真要。常云:“我千年之前,曾居西山,世累稍息,当归真于彼。”其子名烈,字道微。少丧父,事母以孝闻。家贫,而营侍甘旨,未尝有阙,乡里推之。西晋武帝时,同郡吴猛、许逊,精修通感,道化宣行。居洪崖山,筑坛立静。猛既去世,逊即以宝符、真箓拯俗救民。远近宗之。逊仕b州为记室,后每朔望还家朝拜。人或见其乘龙,往来径速,如咫尺耳。盱君淳笃忠厚,逊委用之,即与母结草于逊宅东北八十余步,旦夕侍奉,谨愿恭肃,未尝有怠。母常于山下采撷花果,以奉许君。君惜其诚志,常欲拯度之。元康(康原作庆,据墉城《集仙录》改)二年壬子八月十五日,太上命玉真上公崔文子、太玄真乡瑕丘仲,册命征拜许君为九州都仙大使高明主者,白日升天。许谓道微及母曰:“我承太帝之命,不得久留。汝可后随仙舆,期于异日。母子悲不自胜,再拜告请,愿侍云辇。君许之,即赐灵药服之,躬禀真诀,于是午时从许君升天。今坛井存焉。乡人不敢华缮,盖盱君母子俭约故也。世号为盱母井焉。(出《集仙录》)'小说网,!'
………………………………
蔡女仙
蔡女仙是襄阳人。小时候就手巧而聪慧,善长刺绣,邻里都夸奖她。
有一天,忽然有个老头到她家拜访,请她绣凤。
约定凤凰的眼睛,等完工的那天,老头自己来指点。
不久,凤凰绣成了,五彩缤纷,光芒闪耀。
老头前来观看她绣的凤凰,指点她给凤凰安上眼睛。
不一会儿,绣工完毕,一双凤凰腾跃飞舞,老头就与仙女各乘一只凤凰,升天而去。
曾经降落到襄阳南山林子的树上,当时的人便将那座山命名为凤林山。
后来在那个地方设置了凤林关,南山旁边还有凤台。
朝廷诏令在女仙之宅建立了静贞观,有女仙画像保存在那里。
有人说蔡女仙是晋朝时候的人。
蔡女仙者,襄阳人也。幼而巧慧,善刺绣,邻里称之。忽有老父诣其门,请绣凤。眼,毕功之日,自当指点。既而绣成,五彩光焕。老父观之,指视安眼。俄而功毕,双凤腾跃飞舞。老父与仙女各乘一凤,升天而去。时降于襄阳南山林木之上,时人名为凤林山。后于其地置凤林关,南山侧有凤台。敕于其宅置静贞观,有女仙真像存焉。云晋时人也。(出《仙传拾遗》)'小说网,!'
………………………………
白水素女
谢端,是晋代福建省侯官县人。
他小时候就父母双亡,又没有亲属,被邻人所抚养。
到十七八岁的时候,他恭顺谨慎自守,不涉足非法的事。开始自己出去生活。他没有妻子,乡人们都可怜他、惦念他,共同谋划给他娶媳妇,却一直没有找到。谢端晚睡早起,种田十分卖力,不分昼夜去劳作。
后来,他在城下发现一个大螺,象三升的壶那么大,觉得是个稀奇的东西,就把它拿回家去,放到瓮中养着它。
一连十几天,谢端每天起来到野外种田,回来的时候,就看见自己家中有吃的有喝的有汤有水,好象是有人特意给他做的。
谢端认为这是邻人帮他做的好事。几天都是这样,谢端就去向邻人道谢,邻人都说:“我们当初帮你做的不是为了这个,何必感谢我们呢?”
谢端又觉得邻人不明白他的意思,然而屡次这样做个不停。
后来谢端就把实话告诉他们,问他们是谁帮他做的。
邻人笑着说:“你自己已经娶了媳妇,藏在屋里给你做饭,怎么反而说我们给你做的饭?”
谢端没话可说,心里怀疑,却不知其中缘故。
后来他在鸡刚叫的时候出去,天亮时悄悄地回来,在篱笆外偷偷地窥视自己的家,看见一个年轻女子从瓮中出来,到灶下去点火。
谢端就进了门,直奔放瓮的地方去看那个大田螺,却只看见田螺的壳。
他就又到灶下问那个女子说:“你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给我做饭呢?”
那个女子很惶惑,想要回到瓮中去,却没能回去,只好回答说:“我是天河中的白水**。天帝可怜你年少孤单,能以恭敬谨顺的态度自守,所以派我暂且给你看守房舍